四川省棠湖中学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综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本卷共35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2.北京时间是
A.6日12时 B.7日12时
C.6日24时 D.5日12时
3.此时
A.开普敦炎热干燥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D.地理自转速度最快
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严重)。据此回答4~6题。
地区
甲
乙
丙
丁
粤
++
+
++
++++
川
+++
+
+
+++
新
+
+++
++++
晋
++++
++++
+
+
4.甲和丙代表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A.寒潮、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寒潮
5.乙类地理现象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分别是
A.纬度和海拔 B.纬度和土壤
C.纬度和地形 D.降水量和地形
6.下列措施对治理丁类环境问题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①西电东送 ②西气东输 ③北煤南运 ④南水北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四国轮廓图,据此回答7~8题。
7.有关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原面积广阔 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
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 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
8.有关四个国家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胶生产国 B.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 D.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
读我国某地区图,据此回答9~11题。
9.经过图中两省会城市的南北向铁路干线的名称由东向西依次是
A.京沪线、京广线 B.京九线、京广线 C.京沪线、京九线 D.京广线、焦柳线
10.关于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1.从国土整治角度看,图示地区适宜发展的特色工业是
A.制糖工业 B.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 D.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12.下列生产工具的革新成果开始出现于唐朝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3、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术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顽固势力的反对 B.欧洲列强的干涉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14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刻在琅琊台石壁上,并
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这一政策指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无为而治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划疆分治政策
15、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 甲方同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出发,认为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乙方同学: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A.甲方 B.乙方 C.甲乙方都符合 D.甲乙方都不符合
16.“高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7、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9、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0、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1.“介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内战后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重庆谈判后
22.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幅春联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说明了
A.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23.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在现行宪法公布实施25周年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10周年之际,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
①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权宜之计 ②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③要求各级国家机关依法行政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④
25.巡视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经常性的监督,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势。近年来查处的陈良宇、侯伍杰、徐国健、李宝金、杜世成、何闽旭等案件的部分线索,就是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在巡视中发现的。这说明( )
A.中央组织部、中央纪委履行政治职能
B.加强党内监督,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C.只要加强巡视,就能防腐拒变
D.党做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
26.下列做法与“面向未来,加强交流;密切磋商,应对挑战”一致的有 ( )
①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②扩大互利合作
③通过协商和谈判妥善解决分歧 ④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实行上述原则的意义在于 ( )
A.消除中日间的分歧 B.中日共同领导亚洲事务
C.有利于促进中日经济共同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D.遏制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28.为纪念国际社会签署《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20周年,今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主题为:“ 2007,颂扬卓有成效的20年”。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促使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共同解决这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目前全球已有168个国家和地区行动积极起来,成为国际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成功典范。这说明( )
A.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共同的国家利益促使国家间合作
C.国际安全成为各国外交的最高准则 D.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国际行为准则
我国财政收入在2005年是3.2万亿元,2006年达到3.9万亿元,增幅都在20%以上。据此回答29―30题。
29.导致我国财政收入增加的根本因素是 ( )
A.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我国分配政策的调整
C.公民纳税积极性提高 D.国有企业上交利润增加
30.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意味着 ( )
A.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财政资金得到了合理利用
C.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 D.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增强
31.商鞅在《商君书》中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为可分以为百,由名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骛而逐之;名分己定,贪盗不取。”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 )
A.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非公有制经济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C.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D.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32.《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明代农学家马一龙:“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是( )
①要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②要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重视农业资源的保护
③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
④必须按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农作物生产规律发展农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3.2007年初,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明确了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企业所享受的各种税收优惠。同时,国家还出台多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青藏铁路运营,减轻其经营压力;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让更多的农村居民看上有线电视。这都体现了
A.监督税金的使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税收是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服务的 D.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征
2007年10月,京沪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注册,京沪高速铁路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批准的资金预算为2200亿元。除了由铁道部、沿线各地政府以及战略投资者投入的1100亿元以外,剩下的1100亿还需要通过向银行贷款和发债券的方式筹集。据此回答34―35题。
34.国家用于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资金是( )
A.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B.扩大再生产基金
C.公共消费基金
D.社会保障基金
35.京沪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可以发行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它发行的债券( )
①风险较大,收益较高
②是针对风险的投资方式
③是所有权凭证,可以还本返息
④必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A.①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综合题,共160分)
二、本卷共6小题,(共160分)。
36.(36分)读“南美洲轮廓图”及相关地点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月 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②
地
气温/℃
13.6
14.3
12.1
10.1
8.8
6.7
降水/mm
90.1
93.3
98.9
143.3
234.1
223.8
③
地
气温/℃
17.5
16.7
13.5
8.9
5.1
1.6
降水/mm
14.7
19.1
23.1
15.2
22.3
18.6
月 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②
地
气温/℃
6.8
6.6
7.8
9.6
11.6
13.4
降水/mm
228.7
208.5
145.9
120.9
119.1
103.1
③
地
气温/℃
1.4
3.2
5.9
9.6
13.6
16.3
降水/mm
17.4
14.1
11.3
13.9
12.9
14.1
(1)M、N、P、Q四点按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同为赤道附近的M、N两点,导致盐度差异的原因是 。同为回归线附近的P、Q两点,导致盐度差异的原因是 。(6分)
(2)简述①地形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4分)
(3)②、③两地中,气候的海洋性更明显的是 。请用表格中的数据说明判断的理由并简析形成的原因。(12分)
(4)M、P沿海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并简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5)甲工业区形成的区位因素有哪些?(8分)
37.(32分)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期
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各诸侯国采取了怎样的
政策?由此导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哪些重大变化?(9分)
材料一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食货志》
北宋熙宁五年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百科知识?宋朝》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赋役》
(2)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北宋、明朝各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其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8分)
材料二 材料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