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高三物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一、本题共l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 选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O分。
1、物体从A点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停止。则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
A.时间一定相同
B.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C.加速度的大小一定相同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2 、下列实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 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
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 D.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
3、关于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B.10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一个半衰期有5个发生了衰变
C.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D.原子核中任一个核子只与相邻核子间有很强的核力作用
4、 小球从高处静止落向地面后又反向弹起,下列图像中能反映其运动过程的是
5、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与一直流电源连接,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若使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变大,则
A.电容器的电容将减小 B.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将增加
C.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将减小 D.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将增大
6、铁路转弯处的弯道半径r是根据地形决定的.弯道处要求外轨比内轨高,其内外轨高度差h的设计不仅与r有关,还与火车在弯道上的行驶速率v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率v一定时,r越小则要求h越大 B.速率v一定时,r越大则要求h越大
C.半径r一定时,v越小则要求h越大 D.半径r一定时,v越大则要求h越大
7、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2.5N
B.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5.0N
C.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5.0N
D.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5.0N
8、某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按如图所示电路连接,图中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且R1=R2,电键S原来闭合。现将S断开,则电压表的示数U、电流表的示数I、电阻R1上的功率P1、变压器原线圈的输入功率P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U增大 B.I增大
C.P1减小 D.P增大
9、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
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a粒子的运动轨迹,在a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
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为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10、一个物体从某一确定的高度以V0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已知它下落h后时速度为V,那么它的运动时间是
点评:有关含地磁场应用的电磁感应现象问题。是否有感应电流,一定要看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感应电动势,二是要有闭合回路。
11、如图a所示,圆形线圈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正上方固定一螺线管Q,P和Q共轴,Q中通有变化电流i,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P所受的重力为G,桌面对P的支持力为N,则在下列时刻
A.t1时刻N >G, P有收缩的趋势;
B.t2时刻N >G,此时穿过P的磁通量最大;
C.t3时刻N = G,此时P中无感应电流;
D.t4时刻N <G,此时穿过P的磁通量最小。
12、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某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电梯运动状态的装置,其装置示意图如图中左图所示,将压敏电阻平放在电梯内,受压面朝上,在上面放一物体m,电梯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I0,电梯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甲、乙、丙、丁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加速上升运动
C、丙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加速上升运动 D、丁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变减速下降运动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10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选做题
13、14两题为选做题,分别考查3-3(含2-2)模块和3-4模块,考生应从两个选做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13.(10分)(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是不会改变的
B.气体的体积等于所有分子的体积之和
C.所有气体的压强都是由气体受重力引起的
D密闭容器内气体对各个方向上器壁的压强大小相同
(2) 外力对气体做功100 J,气体向外放热20 J,在这个过程中气体的内能的改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J.
14. (10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