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08~200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命题人: 周明松(兴化楚水实验学校)     何兴生(省泰州二中) 

审题人:张跃红(省姜堰中学)           胡唐明(泰州市教研室)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下列关于我国A、B两省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用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

B.都位于同一级别,且有界限

试题详情

C.区域之间差异明显,区域内部无差异 

D.A区域范围比B大,比例尺比B小

试题详情

2.下列关于图中A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地势为第三阶梯

B.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作物一年两熟

C.区内冰川、湖泊众多,石油资源丰富

D.区内地热资源、太阳能资源丰富

试题详情

3.2008年奥运圣火首次在①处山峰登顶。综合考虑各自然因素,该山峰最适宜登顶的季节

①春季 ②秋季 ③夏季 ④冬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据此回答4~5题。

试题详情

4.棉花及其制品跨国生产与跨国零售一体化的代表模式:美国棉花――巴基斯坦纱――

中国布――意大利印染――法国服装设计――土耳其制造――跨国百货销售。该模式

中法国所处于的位置主要依靠本国的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政策

试题详情

5.在上题的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A.耕地面积广大   B.棉花质量最好   C.区域专业化生产 D.劳动力素质高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6~7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kg)

粮食总产量(亿kg)

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试题详情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试题详情

0.975

试题详情

6.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试题详情

7.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8~10题。

试题详情

8.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

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

境恶劣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资

源贫乏

试题详情

9.图中区位指数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

A.晋、陕、云  B.甘、宁、青 C.陕、辽、渝 D.鲁、宁、豫

试题详情

10.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1~12题。

试题详情

11.图示虚线箭头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试题详情

1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下面是地理信息技术利用实例,据此回答13~14题。

材料一:我国于1983~1986年在京、津、冀进行跨省市的冬小麦估产实验,精度超过90%。1998年以来,有关部门对我国5种主要作物进行了全国范围的长势分析和估产。

试题详情

材料二: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员在参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时测得大峡谷极值深度为6009米,长度为504.6千米,用实测数据证明了大峡谷为世界之最。

材料三:3S等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试题详情

13.材料一和材料二当时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GPS和GIS     B.RS和GIS       C.RS和GPS     D.GIS和GPS

试题详情

14.准确快捷地查询各地的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A.GIS            B.GPS           C.WebGIS        D.RS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图为我国某省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5~16题。

试题详情

15.该省区在10年间

A.第一产业比重加大

C.第三产业比重缩小

D.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

试题详情

B.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

16.该省区最可能是下列四省中的

A.吉林           B.青海           C.广东           D.山西

试题详情

17.西部地区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

以下措施你认为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大面积种植乔木,提高植被覆盖率

B.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C.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

试题详情

18.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读材料,完成19~20题。

材料一:下表表示中国同韩国城镇居民与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变化及其比较

城镇居民与农民收入的比

中国

韩国

1995年

试题详情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5∶1

试题详情

1∶0.87

2004年

试题详情

3.3∶1

试题详情

1∶0.94

材料二:韩国政府的农村工作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其措施有:①根据农民的需要因地制宜设计经济发展项目;②建立奖勤罚懒机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③推荐节地、节能、节财的农村住房设计。

试题详情

19.表中反映的信息准确的是

A.中国政府对农村工作不重视          B.中国城镇与农村的发展差距加大

C.韩国农村与城镇的发展同步          D.韩国的城市化停滞不前

试题详情

20.韩国推荐节地、节能、节财的农村住房设计,主要目的是

A.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B.创建更多的形象工程

C.保护和节约耕地                    D.减轻农民的负担

试题详情

21.长江流域内中游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荆江河段流域面积广                B.荆江河段所处的气候特征

C.荆江河段支流多                    D.长江上游的人类活动

试题详情

22.下列有关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的荒漠化问题已基本得到治理    B.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C.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是风蚀荒漠化  D.我国的荒漠化问题是近代才开始出现的

200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回答23~24题。

试题详情

23.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A.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B.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

C.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D.多投入,多产出

试题详情

24.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C.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D.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据报道,广东某乡历时5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下表所示。

5年前概况

5年后概况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林木严重,水土流失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如茵

生产、生活较封闭

“渔村一日” 的旅游项目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众多

七家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

人均收入超过20000元

据上表所提供的资料分析回答25~26题。

试题详情

25.使该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试题详情

A.自然条件的改变                    B.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D.综合治理了环境

试题详情

26.该乡发展淡水养殖产品加工的有利条件是

试题详情

A.丰富的地表水资源                  B.充足的原料

C.山区面积广大                      D.附近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第Ⅱ卷  非选择题(60分)

试题详情

27.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据中国政府网消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2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会议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锐意改革,率先开放,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多,外向型企业多,对外依存度高,受到的冲击比较大。

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

(1)材料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  (至少答三点,3分)

(2)试从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优势两方面分析珠三角受到挑战的原因。  ▲  (至少各答两点,4分)

(3)请你谈谈促进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3分)

试题详情

28.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区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图所示,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0分)

试题详情

材料:阶段Ⅱ成果

(1)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其间是高低起伏的

山脉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

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总之,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

域的基本特征。

(2)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

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该平原

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推断该区域为我国的  ▲  地区(1分)。

(2)比较该区域与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下表。(4分)

比较要素

该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土壤

水稻土

工业特征

重工业为主

农业发展最有

利的自然条件

水热充足

(3)该区域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  ▲  (3分)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荒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区域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

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请你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一条合理

化建议?   ▲  (2分)

选做题:请在第29题~第34题六题中选定四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后的方框涂满涂黑。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四题评分,每题均为10分。

试题详情

(1)云南石林属于典型的  ▲  地貌;滇池属于自然景观中的  ▲  景观,其观

赏宜  ▲  ;世博园是旅游资源类型中的  ▲  。(2分)

(2)西双版纳旅游高峰出现的月份有  ▲  ,其原因是  ▲  (4分)

(3)简评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  ▲  (4分)

试题详情

【旅游地理】30.读下图中国“世界遗产”分布(部分),完成下列各题。(10分)

试题详情

(1)申报“世界遗产”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1分)。

(2)安徽省属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项目的是  ▲  ;九寨沟、黄龙这两个“世界自

然遗产”位于  ▲  省;我国南方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  与万里长城一

样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3分)

(3)比较九寨沟和泰山旅游资源价值的异同。  ▲  (3分)

(4)旅客在黄山旅游时易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  (3分)

试题详情

【环境保护】31.读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

材料二:气象专家分析,200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天气与1999年以来北方地区普遍干旱、降水减少和土壤表层松化有明显关系。

试题详情

(1)图中表示的是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

重或发展比较快的三种环境问题。

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

问题。

  ▲  ;②  ▲  

  ▲  。(3分)

(2)简析我国①环境问题面积不断扩大

的主要原因:  ▲  (3分)

(3)缓解环境问题③可采取的措施有(    )(2分)

A.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我国能源消费将用水能和天然气取代煤炭

B.减少人均能源消费量

C.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产业

D.提高利用清洁能源的技术水平

(4)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生态退耕政策,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

试题详情

材料二:我国人均可开采能源与世界人均值比较表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我国人均可开采量

试题详情

2.6吨

1074立方米

90吨

占世界人均值

试题详情

11.1%

试题详情

4.3%

试题详情

55.4%

(1)简述目前我国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5分)

问题:  ▲  ;意义:  ▲  

(2)根据循环经济的原理,将下列有关生产环节合理联系起来:

小麦、沼气、秸秆、啤酒、饲养动物(5分)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海洋地理】33.读世界部分海运航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空1分)

试题详情

(1)图中航线①②③都是石油运输线,航线①从  ▲  开始,经过印度洋、非洲南

端的好望角、大西洋,到达北美和西欧。

(2)航线②冬季船在地中海行驶常会遇到阴雨天气,这是因为  ▲  。穿过英吉利

海峡时风急浪高,  ▲  能资源丰富,主要是受到  ▲  风的影响。

(3)航线③船只经过新加坡时,附近海域风平浪静,这是因为新加坡地处  ▲  

气流辐合上升,风力较小。

(4)图中A、B、C、D 海区中,盐度最高的海区是  ▲  (填字母),水温度最低

的是  ▲  (填字母)。

(5)F海域附近的  ▲  渔场,其成因  ▲  

(6)2008年12月26日我海军舰队奉命前往索马里  ▲  (填字母)附近海域执行

护航任务,打击该海域日益猖獗的海盗势力。

试题详情

【海洋地理】34.读北海与我国南海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试题详情

 

(1)简述北海与南海的资源优势  ▲  ,存在的环境问题  ▲  。(4分)

(2)分析南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  ▲  。(2分)

(3)分析南海沿岸风暴潮多发的时间、原因及危害  ▲  。(4分)

泰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8小题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D

A

B

C

B

B

C

A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A

C

C

A

D

C

C

B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8小题共24分)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C

CD

BD

BC

AB

BC

BD

AD

 

三、综合题 (共60分)

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8题)和选做题(第29题~第34题)。

27题(10分): 27、(1) 地缘优势(侨乡、区位优势)、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政策优势。(3分)

(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工人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与人才的优势逐渐丧失;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有科技与人才的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4分)

(3)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3分)

 

28题(10分)(1)东北  (1分)

(2)见表格(4分)

比较要素

该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典型土壤

黑土

 

工业特征

 

轻重工业并重,综合性强

农业发展最有利的自然条件

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3)地广人稀;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3分)

(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改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湿地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更新。(2分)

 

29题(10分):(1)喀斯特  水文地理(或水域风光)  登高眺望  人文景观(2分)

(2)1、2月,5月,7、8月及lO月(任答二点得2分)  “五一"、“十一”有假期,1到2月、7到8月为寒、暑假  (任答二点得2分)

  (3)有利:旅游资源独特性强,观赏价值高;地域组合好、集群性强。(2分) 不利:地处边陲山区,市场距离远;交通通达度不高。(2分)

 

30题(10分): (1)保护资源和环境(1分)

(2)黄山     四川    苏州古典园林(3分)

(3)同: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2分)

异:泰山作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1分)

(4)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3分)

 

31题(10分):(1)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酸雨 (3分)

(2)自然: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少;(1分)

人为:过垦、过牧、过樵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2分) 

(3)CD(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4)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2分)

 

32题(10分):

(1) 问题:资源人均可开采量少,资源重复利用率低,浪费损失严重。(2分)

意义: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矛盾;有利于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分)

(2)

 

33题(10分):(每空1分) (1)波斯湾  (2)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波浪  西

 (3)  赤道低气压带 

   (4)C  D      (5)秘鲁   深层海水上涌带来大量盐类物质,促使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带来大量饵料   (6)H

 

 

34题(10分):

(1) 两海域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渔业资源 (2分) 

  两海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比较严重    (2分)

 (2)南海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震     (2分) 

 (3) 南海沿岸夏秋季节;多台风;风暴潮可冲垮堤防,淹没农田和城镇,摧毁港口等,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