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理 专 业 选 择 题 专 题 训 练
1.下列核反应中属于核聚变的是:( )
2.按照玻尔的理论,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当一个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
B. 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
C. 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不同波长的光
D. 氢原子可能辐射3种不同波长的光
3.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光路如图所示,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b光的全反射临界角。
B、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窄。
C、在该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D、在该介质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4.如图1所示,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A=2N,GB =4N,A、B之间用轻直杆连接,A用轻弹簧悬挂在顶板上且已知弹簧的弹力F=3N,则轻杆的张力F以及B对地面的压力的可能值分别是( )
A. 5N和9N B. 2N和5N
C. 1N和6N D. 2N和3N
5.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取g=
A.m=
C. m=
6. 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内阻r不能忽略,其电动势ε小于电容器C的耐压值,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再断开开关S,则在电路再次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阻R1两端的电压增大
B. 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减小
C. 电容器C内的电场强度增大
D. 电源的路端电压减小
7.调光台灯是双向可控硅电子器件来实现无级调节灯的亮度的。现将某无级调光台灯接在220V的正弦交流电上,经过可控硅调节后加在灯管两端的电压如图4乙所示,则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
A.220V B.156V C.110V D.78V
8.在地面上方某一高处,以初速v0水平抛出一石子,当它的速度由水平方向变化到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石子的水平位移的大小是( ) (不计空气的阻力)
A.v02 sinθ/g B.v02 cosθ/g C.v02 tanθ/g D.v02 cotθ/g
9.如图5所示,在两平行带电金属板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质子、氘核、氚核沿平行于金属板方向,从两极板正中间以相同动能射入两极板间,最后都能从极板间射出,其中氘核沿直线运动未发生偏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不计三种粒子的重力)
A.质子和氚核也不会偏转
B.质子偏向上极板
C.氚核偏向上极板
D.射出时动能最大的是氚核
10.关于电磁波和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是横波,而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B. 机械波的能量由振幅决定,而电磁波的能量由频率决定
C. 机械波和电磁波在传播时都需要介质
D. 当机械波或电磁波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都变小
11.如图6所示,分界线MN上分和下方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光介质A和B,一细束由红和紫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由介质A中射向分界面MN,分成两细束光 a、b,则( )
A. 介质A是光疏介质,介质B是光密介质
B. 光束a、b依然是复合光
C. 光束a是复合光,光束b是单色光
D. 在介质A中,红光的传输速度比紫光的大
12.甲乙两种单色光均垂直投射到一条直光纤的端面上,甲光穿过光纤的时间比乙光的长,则
A、光纤对甲光的折射率较大
B、甲光子的能量较大
C、甲光的波动性比乙光的显著
D、用它们分别作为同一双缝干涉装置的光源时,甲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
答 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AD
D
A
A
C
B
C
BD
AB
CD
AB
学 生 答 题 情 况 详 细 数 据
1
A
71.18%
(A):42 (B):1 (C):3 (AD):13
2
AD
55.93%
(A):6 (B):1 (C):3 (AC):12 (BC):1 (D):2 (AD):33 (ACD):1
3
D
64.40%
(A):2 (B):2 (C):7 (BC):2 (ABC):1 (D):38 (AD):1 (BD):6
4
A
71.18%
(A):42 (B):1 (C):6 (AC):1 (D):5 (AD):3 (ABD):1
5
A
76.27%
(A):45 (B):8 (AB):1 (C):1 (D):2 (AD):1 (BD):1
6
C
57.62%
(A):3 (B):3 (AB):3 (C):34 (AC):3 (D):4 (AD):1 (BD):1 (ABD):1 (CD):3 (ACD):2 (BCD):1
7
B
59.32%
(A):11 (B):35 (AB):1 (C):10 (BC):1 (D):1
8
C
77.96%
(A):4 (B):6 (C):46 (D):2 (AD):1
9
BD
28.81%
(A):14 (B):18 (AB):1 (C):3 (AC):2 (BC):1 (D):1 (AD):2 (BD):17
10
AB
52.54%
(A):16 (B):4 (AB):31 (C):1 (BC):1 (D):4 (AD):1 (ABD):1
11
CD
55.93%
(A):2 (C):13 (AC):1 (D):8 (AD):1 (BD):1 (CD):33
12
AB
54.23%
(A):9 (B):4 (AB):32 (C):4 (AC):2 (D):2 (AD):1 (ABD):1 (CD):3 (AC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