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网络】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考点透视】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人类与环境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出现环境问题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有些矿产包含着能量,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如: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
箭头⑥、⑧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以后我们将会学到。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情况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2.环境问题的表现
主要表现
具体内容
原 因
典型事例
环境污染
大气、水、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土河的悲剧
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
生态破坏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
巴西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和楼兰古国的消失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
华北平原的盐碱地
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地相继出现臭氧层空洞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
二、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典例精析】
例1:读图分析回答:
(1)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通过 活动,从环境中输
入 。
(2)图中箭头②表示人类通过 活动,以
形式向环境输出 。
(3)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社会对环境的 作用,
箭头④表示环境对人类的 作用。
(4)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 __________和互相
_____________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用比较概括、抽象的语言来归纳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途径。它既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而且要求考生注意关顾前后各问以便准确填空。当然,意义相近的词也可以得分。
答案:(1)生产,物质与能量。(2)消费、废气、废液、废渣等物质和能量。(3)利用与改造,反馈。(4)影响,制约。
例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右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解析: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降水稀少,因为缺水绿洲边缘荒漠化严重。农业用水主要来自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十分有限,因此,水源成为其农业生产限制性因素。解决农业用水问题的途径主要有:①发展节水农业;②培育耐旱农作物品种;③合理用水;④植树造林。
答案:(1)主导自然条件是水。内陆干旱地区或气候干旱(根据经纬网确定为内陆地区;沙漠广布:季节性河流或内流河)。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2)(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旱,)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常见误区】
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历年高考题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复习,应重点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可利用中国国土整治中有关生态破坏及整治的案例进行。
认真把握环境问题的实质:搞清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运用综合思维从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应注意到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已由局部转向全球,形成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分布特征。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全球协作,发展中国家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环保能力,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兑现其承诺。
【基础演练】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1―3题
一、选择题:
1.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3.“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二、综合题:
4.下图是东北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流域
人口(万人)
水资源利用量(亿m3)
人均(m3/人)
辽河
4944
160.73
373
全国
116000
5566.04
2315
(1)图中A、B曲线分别代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和pH值
为5.6曲线,请判断:B曲线为_______。
(2)该区域大部分地区4.5<PH<5.6,推测该区域的能源消费
构成可能以___ __为主。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商品粮基地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所提
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该地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
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阴影区是一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图表分析,该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单元测试卷】
2005年4月28~30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读图,回答1-2题。
一、选择题
1.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
A.气旋、冷锋 B.气旋、暖锋
C.反气旋、暖锋 D.反气旋、冷锋
2.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 (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下图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对比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乙、丙、丁3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 ( )
A. 苏、鲁、粤 B. 京、吉、苏 C. 吉、苏、鲁 D. 粤、京、吉
4.与全国相比,戊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B.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C.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D.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