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2007届高三年级调考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第I卷1至4 页,第II卷5至8页,所有题目都答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注意: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 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题目的答案直接写在单独使用的答题卷的表格之中。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量  负  惑人心  名钓誉

B.鸟  贿赂  人不倦  风雨如

C.脱  狞  铮铁骨  云霞蔚

D.和  水  水难收  循环往

试题详情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装璜  度假村  叠床架屋  高潮迭起

   B.伸张  搅浑水  盘根错结  光风霁月

   C.肴馔  执牛耳  集腋成裘  长嘘短叹

   D.瘐毙  捞稻草  敬谢不敏  饥肠辘辘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继去年8月日本发表防卫白皮书后,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在2006年11月初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就中国军费问题大放厥词

    B.企业经营中,成功了要预料到危机,得到了机遇要预测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忘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往往会盛极而衰。

    C.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评价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屡禁不止的考场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D.现在一些民族传统节日无人问津,而与东方传统文化不着边际的情人节、愚人节,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和反思。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所有作者都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那些用字不规范,一定要不断地增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意识。   

    B.影片《生死抉择》是一部给人以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作品,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C.在这次志愿者活动中,有“爱心天使”美誉的护士黄卉和电视台记者杨洁两位女性,除了跟男性志愿者一起参加活动外,还到福利院为老婆婆们清洗衣物。

    D.最近,湖北假日旅游协调办公室发布了2007年“五一”黄金周旅游信息预报。文中声称,乡村旅游将成为2007年“五一”黄金周的热点。

试题详情

二、(12分,每小题3分)

6.下列关于文中“借助遗传指纹来查明与一个去世很久的人的亲戚关系,有几克保存好的骨骼物质就够了”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采用去世很久的人的骨骼物质,才能通过遗传指纹查明某人与骨骼物质主人的亲属关系。

    B.如有几克保存完好的骨骼物质,并借助遗传指纹就能查明某人与去世很久骨骼物质主人的亲属关系。

    C.如果有几克保存完好的骨骼物质,再收集到健在者的指纹,就能查明健在者与骨骼物质主人的亲属关系。

D.通过健在者与一个去世很久的人的指纹比对,然后对后者的骨骼物质进行遗传研究,就能查明前者与后者的亲属关系。

试题详情

7.下列关于文中“骨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骼支撑躯体,保护大脑、脊髓和思维器官,能使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能够保持内部稳定。

B.骨骼能够反映出其主人的许多信息,如年龄、性别、身份和生活环境等一些基本情况。

C.骨骼的作用不可低估,不仅能保持大脑、脊髓和思维器官等人体内部的稳定,而且能够保证血液的畅通。

D.骨骼也能提供其主人的躯体活动情况,因为其活动可在牙齿、脊椎柱和骨关节的损耗和磨损痕迹中反映出来。

试题详情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法医利用骨骼能迅速、准确地查明犯罪行为受害者的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

    B.专家们能从髋骨的形状来辨认它们来自男性还是女性,年老还是年少。

    C.尼安德特人骨骼受伤的部位全部引人注目地位于左侧,这说明他们惯用右手。

D.牙骨质里有生长年轮,所以牙齿的状况能为确定一个人的年龄提供很好的启示。

试题详情

三、(9分,每小题3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亦岂无一二少知自好之士        少知:稍微懂得,略微知道

    B.而失身于暮年                    失身:失去自我,丧失气节

    C.相去不过百余里而未尝一面        相去:相互距离,彼此间隔

    D.余既鲜闻,且耄矣                鲜闻:缺少了解,很少听说

试题详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求友之难”的内容的一组是(  )

①未尝不求同志之人    ② 则慨想于千载以上之人   ③其心良亦苦矣  ④而其人益以不似   ⑤则求之数千里之外    ⑥乃为此书,以存人类于天下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试题详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程敏政(字克勤)编的《宋遗民录》一书,记述宋朝亡国以后

一些能坚守气节、隐居不仕的人的事迹,朱明德增加了书的内容并请顾炎武作序。

 B.顾炎武认为不应当为宋朝遗民立传,还说自己二十余年见到了许多“改形换骨”的人。这显然是有所感而发,借写序言斥责明末清初那些变节投敌的人。

 C.顾炎武引用孔子的话,并分析议论“求友之难”,意在说明在“沧

海横流”的时世变化面前,志同道合、不改节操的人才能是朋友。

 D.朱明德增编《宋遗民录》,顾炎武为之作序,用意是相同的,叹遗

民之稀有,睹世道之沉沦,并寄希冀于后人。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

注意事项:

试题详情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不要答在本卷上。

试题详情

2.本卷共11小题,共114分。

试题详情

四、(24分)

16.作者说“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从全文看,文中写了哪两种幻觉? (4分)

                                                                

试题详情

17.作者认为“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那么,“剥夺”“增添”分别指什么?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回答。(4分)

                                                                

试题详情

18.文章结尾写道:“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渗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请你结合上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试题详情

19.鉴赏文章可以从语言、选材、结构、思想内容,以及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对本文开头的第1、2自然段进行一点赏析。要求50字左右。(5分)

                                                                

六、(12分)

试题详情

20.手机短信具有简洁、新颖、活泼的特点,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春节即将到来,假如小王打算拟几则短信表达对远方朋友的祝福,现请你代他编写其中一条短信,要求字数在20至50字之间,语言得体,生动形象,富有激情。(4分)

示例:心愿是风,快乐是帆,祝福是船。让心愿的风儿,扬起快乐的帆儿,载着祝福的船儿轻轻地飘向春节中的朋友!

短信:                                               

试题详情

21.根据下面公式内容,请用一句话说明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4分)

经济效益=   利润 + 生产成本   =1+    利 润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

答:                                                      

试题详情

22.请以“彩虹”为中心,写一段话,或描绘一个画面,或表现某种哲理(二者只能选其―),不少于40字。(4分)

                                                                 

七、(60分)

试题详情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 (B项,都读huì;A项,“蛊”读gǔ,其余读gū;C项,“挣” 读zhèng,其余读zhēng;D项,“凫”读fú,其余读fù。)

2.D (A项,璜一潢;B项,结一节;C项,嘘一吁。)

3.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喻指目光浅短,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也在算计他。或贪图眼前小利而不知遗下后患。用在这里明显与语境不合。)

4.D (A项,成分残缺,“杜绝那些用字不规范”的后面,应加上“的情况”。B项,主宾搭配不当,“影片……是……重要措施”不通,应去掉“和重要措施”。C项,有歧义,可以理解为黄卉是“爱心天使”,也可以理解为黄卉和杨洁都是“爱心天使”。)

5.D (与首句时间状语衔接最紧密的是④,先写“山脚下”的“烟幕”,再写“炊烟”“缭绕”,后写“香味”“弥漫”。顺序是由视觉到嗅觉。)

二、(12分,每小题3分)

6. B (A项,“去世很久”并非必要条件。C、D项,不用收集“健在者”的指纹。)

7.C (关于“保证血液的畅通”这一内容原文无据。)

8.D (A项,“迅速、准确”不当。B项,“髋骨的形状”并不能辨认年老还是年少。C项,“全都”一词不当。)

9.C (推断有误,因果倒置,应该是“他们每天都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所以他们的骨骼特别坚固”。)

三、(9分,每小题3分)

10.D(“鲜闻”应该理解为“缺少见识、见闻浅陋”。根据上文的内容以及后面的“不能为之订正”,容易误解为“余”对“遗民”缺少了解。由后面“然而窃有疑焉”“固未必其人之皆可述也”以及具体分析议论可知,作者对于“遗民”并不缺乏了解,“余既鲜闻”、“且耄矣”并列,表示谦虚。)

11.D(①有寻求志同道合之人即求友的愿望;②因为“今人不可得” 则慨想于古代,从时间角度写“求友之难”;③对“求之数千里之外”、“慨想于千载以上”两种求友行为的用心的评价;④人发生人格改变失去气节,从“同志”“道同”的标准角度写“求友之难”;⑤因为“一方不可得”则求于数千里之外,从空间角度写“求友之难”;⑥写为书的目的在于“存人类于天下”,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冀人道之犹未绝”。)

12.B(“固未必其人之皆可述也”,认为“不终其节者”等不值得记述。)

参考译文:

孔子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访,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古人学习如有所心得,未曾不寻求相同志气的人,何况在社会物欲横流,风雨如晦的时候啊!在这时候,那些随世道变化而(向新朝)成就功名的人本来不值得称道,然而怎会没有一两位略微知道洁身自爱的士人,但是(他们)又在中途改变了德行,在晚年丧失了气节。因此士人找到朋友就更难了。有时一处得不到合适的人,那就在几千里之外寻求;在今人中不能得到,就感慨想象依托于千年以上的人。如果有言行完全适合自己心意的人,就追随仰慕他,考虑替他树碑立传。唉!其用心也是良苦的啊!

    吴江朱先生明德,跟我同乡,相距不过百余里,但没有见过一面。如今朱先生年龄六十二岁了,而我又大他五岁,一个人在寒江荒草之滨,一个人在绝障重关之外,都忧虑没有朋友。朱先生于是采辑旧闻,得到程克勤的《宋遗民录》并充实了它,以至到四百多人。拿书来向我索序,大概就是所谓一处得不到合适的人,那就从几千里之外寻求吧。他对宋时遗民,(如果)有言行或姓氏留在一二本名人文集的人,全部列举并写在书中,大概就是所谓在今人中不能得到,就去感慨想象于千年以上的人吧。

我既缺少学识,又年老体迈,不能替他订正。虽然如此,但是私下存有疑问。现在少数在一二本名人文集中留下姓名的人,难道没有只是短时相识而不能使节操保全不变的人吗?或者偶然遇见但并不志同道合的人吗?所以那样的人未必都值得记述啊。虽然如此,但先生对于这些人尚且恋恋不舍,都称他们作遗民,这也是因为求友很难因而在这上面寄托怀想吗?庄子有话:“你没听说过越国被流放的人吗?离开本土几天,见到他所了解的人就高兴;离开本土十天一个月,见到本国人就高兴;到一周年后,见到像人的人就高兴。”我曾经游览太行山以东以西地方、黄河以南以北地方二十多年,而那些人越发不像人样了。等问到大江以南,过去人们所称道的某些(有志反清的明代遗民)伟大壮士,却也改变装束和品质,丧失气节,学作没有人性的人了。而先生却写了这样的书,以便在天地间保存人的节操。像先生这样的人,将不会成为遗民了吧?(意思是君与那些归顺清朝的遗民不同)于是写这篇序来答复君。我老了,希望能教导后辈人,希望敦品行、重节义的为人之道还不至于灭绝啊。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

13.(10分)(1)现在各位在一二本名人集上留下姓名的人(遗民),难道(就)没有只是短时相识而不能使节操保全的人吗? (4分。“系”1分,由上段“其姓氏之留于一二名人之集者”推知;“无……者”1分,没有……的人;“终”1分,使动用法,使……保全、使……保持不变;全句合理通畅1分。)(2)也就(是)因为寻求朋友很难因此(于是、就)在这上面寄托心情吧?(3分。“以”1分,因为、由于;“托思”1分,寄托思想、寄寓情思;全句合理通畅1分)(3)我老了,将用这篇序教育后人,希望不改变节操的道义还能不灭绝。(3分。“训”1分,教育、训诫;“冀”1分,希望、希冀;全句合理通畅1分)

14.(8分)(1)两首词虽然都写到了春天和燕子,但在思想感情上却有差异。《采桑子》中的燕子和残红、飞絮、细雨等构成春天景象,渲染了暮春时节冷清衰败的氛围,但从字里行间又委婉地显露出作者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以及词人惜春伤春的闲愁。《谒金门》中的燕子虽然也是春景中的意象,但通过燕子无巢暗示春天到来,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家可归的飘泊之感,亦寓有家国破败之意,由此表达了词人国破家败的哀痛之恨。(关键语,每点1分:《采桑子》“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惜春伤春的闲淡愁怀”;《谒金门》“无家可归的飘泊之感”“国破家败的哀痛”。)(2)《采桑子》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残红狼藉”“飞絮蒙蒙”“双燕归来”“细雨”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暮春的图景,营造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以动显静,以冷色写春景,将“始觉春空”的情感包含在景物之中。《谒金门》采用了拟人、对比、比喻和白描等手法,写北归的燕子找不到归巢而发愁,形象地表达了无家可归、国破家败的哀痛之情。(手法2分,分析2分,每词能答出其中一种主要手法,并有一点分析即可。)

15.(6分)(每空1分。)(1)王羲之;茂林修竹。(2)《等待戈多》。(3)生男埋没随百草;古来白骨无人收;年年知为谁生。

五、(18分)

16.(1)对节令物候的幻觉。时值九月,但夏意仍浓,让我们误以为“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2)对人生的幻觉。人们常常以为自己还年轻,有着青年人的爱好、思想、情感,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意思相近即可,每条2分,共4分。)

17.(1)“剥夺”指: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再浪漫美好、天真单纯,心性和容颜也都改变了,青春时光不再。(2)“增添”指:青春岁月之后,“我们”拥有了成熟的思虑、从容不迫的生活、丰富的经验,以及内心的信仰和理性。(意思相近即可,每条2分,共4分。)

18.倾心青春期的人格和生活,也认同成年期的生活。(1)对青春时光的眷念和讴歌。韶华易逝,青春弥足珍贵,那是一种重要的人生阶段,值得怀念和珍惜。(2)对成熟期的人生智慧、从容不迫的生活、丰富的经验、理性的认识等作了首肯。(意思相近即可,能联系上文答出第1点给3分,答出第2点给2分,共5分。)

19.提示:从结构上看,文章的开头部分运用象征手法描写草莓、自然风物和人们对物候不变的错觉,由此触发感悟,揭示人生哲理,这正是作者的本意。这里的哲理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既给人以优美雅致的艺术享受,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示例从略,共5分。)

六、(12分)

20.示例:“春联艳艳,表达我对你的牵挂;烟花朵朵,传达我对你的思念;爆竹声声,表示我对你的祝愿!朋友,春节愉快!”

21.在生产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润越大,经济效益就越好(或经济效益好是因为利润大),两者成正比。

22.示例:(1)描写画面:①故乡的天,故乡的云总是给人一种遐想,尤其是雨过天晴,那道彩虹总是挂在天际,赤橙黄绿青兰紫,缤纷迷离,将我带人梦幻般的境界。②雨停了,天边出现一道迷人的彩虹,它那斑斓而缤纷的色彩,为澄澈的天空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美丽。(2)表现哲理:①雨后彩虹借白云为衣,借阳光为裳,虽然有绚丽迷人的外表,但其本质终究是飘浮的水汽,注定只能昙花一现,难以永恒。②彩虹虽然没有长江一泻千里的激越恒久之美,却向人们燃烧刹那的精彩;虽然没有太阳普照万物之光,却向人们奉献自然的缤纷。(评分要求:以“彩虹”为中心,描绘画面或表现哲理2分。语句畅达1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

七、(60分) 

23、(60分)(参照全国高考评分标准)

 

一等(25~21分)

二等(20~16分)

三等(15~11分)

四等(10~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5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

立意不当,没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符合

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基本符合

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大体符合

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

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10--9

8---7

6---4

3---0

发展等级

特征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有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略显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