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08―2009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
文 科 综 合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l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140分。)
1.如果该地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则该商品粮基地是( )
A.成都平原 B.鄱阳湖平原 C.三江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农业地域类型Ⅱ相对于农业地域类型Ⅰ的主要差别是( )
A.生产规模更大 B.受市场需求量影响更大
C.机械化水平更高 D.受自然环境影响更大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制造,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由此导致静风林浓度的日变化。下图示意某地(63°N,150°W)附近静风林浓度的日变化。读图回答3―5题。
3.日落时,浓度变化趋势为( )
A.继续上升 B.开始下降 C.继续下降 D.开始上升
4.有关图中m、n两点的描述,可信的是( )
A.m为12时,该日昼短夜长 B.n为12时,该日昼长夜短
C.m时分,该地尚未日出 D.n时分,该地已经日落
5.该地所在国家及其森林类型为( )
A.加拿大、亚寒带针叶林 B.美国、亚寒带针叶林
C.俄罗斯、温带落叶阔叶林 D.挪威、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6―7题。
6.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大多数地区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7.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得益于( )
A.原料、燃料丰富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技投入及市场开拓
下图为“某地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日期等值线图”与“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P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与Q地不同,其主
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9.与华北地区相比,该地区的河流( )
A.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含沙量大,结冰期长
C.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D.年货运量较小
下图中,大圆为晨昏线,M点纬度为70°,且该点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P点线速度为0,图中阴影区与非阴影区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10―11题。
10.若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则北京时间为( )
A.3日2时40分 B.3日21时20分
C.4日2时40分 D.4日21时20分
11.有一架飞机准备从Q点起飞,沿图中虚线
示意路线飞行,至M点降落,则( )
A.飞机飞行方向保持不变
B.飞行中一直阳光普照
C.航线是QM两地间最近距离
D.飞机将飞越太平洋上空
12.右图是唐朝某位皇帝在位期间边
疆各族形势图,观察图并结合所
学知识,判断当时
在位的皇帝应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3.有学者认为,北宋为加强中央集
权实行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即
抬高文臣的政治地位,贬低武将的
政治地位。北宋“重文轻武”
的国策主要表现在( )
A.解除节度使的权利,设知州 B.分割禁军统领权,设枢密院
C.削弱丞相的权利,设参政知事 D.实行“三岁一易”法
14.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木板印刷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还有一些传统制造业,如制茶业、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所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近代洋务企业兴办
C.清政府放宽了对工商业的限制 D.国外从中国进口的土特产数量扩大
15.右图是一幅激励群众反侵略斗争的近代
宣传画。宣传画的上联是“猪精邪叫自洋
传欺天地灭祖宗万箭千刀难抵罪”,下联是
“狗屁妖书如粪臭谤圣贤毁仙佛九州四海切
同仇”。这幅宣传画应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
B.太平天国运动时
C.义和团运动时
D.甲午中日战争时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D.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16.谭嗣同曾发表文章指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瑕治,于是共举民为君。……夫曰共举之,而且必可共废之。”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应是( )
A.揭示了君主制产生的历史真实
B.体现了欧洲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C.宣传了民主共和观念
D.起到了动员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的作用
18.1936年初,时任日本外相的广田弘毅发表声明,威逼国民政府承认伪“满洲国”与“华北自治”。蒋介石针对广田弘毅声明写到:“我们拒绝他的原则就是战争,我们接受他的要求就是灭亡”,“中日战争既无法避免,国民政府乃一面加紧对美交涉,一面亦着手中共问题的解决”,并派人秘密与中共和平谈判。以上史实表明( )
A.国民政府尝试调整内外政策
B.广田弘毅声明迫使国民政府停止剿共政策
C.广田弘毅声明促使国民政府打消对日议和幻想
D.蒋介石从亲日外交转向亲美外交
19.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多次强调: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阶级矛盾是第二位的,阶级斗争应服从于民族斗争。突出体现中共上述指导思想的是( )
A.全面抗战路线 B.减租减息政策
C.大生产运动 D.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0.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上海有个资本家曾经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国营)百货公司,配料有(政府)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我们好做事了”。这段材料说明政府实行了( )
A.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政策 B.统一财经政策
C.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D.公私合营政策
21.1979年4月,针对文革结束后徘徊前进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国家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再次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这次对国民 经济的调整同1960年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相比,其显著不同是( )
A.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B.压缩基本建设规模
C.重点整顿铁路交通运输业 D.体现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
22.马克思指出: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某项法令,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非资产阶级方式”。马克思这里说的“非资产阶级方式”主要指的是( )
A.土地法令 B.限价法令
C.总动员令 D.惩治嫌疑犯法令
23.欧洲一位政治家在1859年说过一段话:“我们让奥地利和法国的这场战争僵持下去,然后我们出动全部兵力挥师南下”。说这段话的应是( )
A.亚历山大二世 B.拿破仑三世 C.加富尔 D.俾斯麦
24.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8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
A.1400万元 B.7000万元 C.4200万元 D.9800万元
2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
A.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B.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C.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D.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009年3月,我国铁路投资达3.5万亿元。如此大的投入,不仅可以吸引大量人员就业,也将产生对钢筋、水泥、机械等产品的大量需求,加速人员流动,带动货物运输和沿线经济开发。回答26―27题。
26.国家投巨资进行铁路建设,这是国家( )
A.扩大内需系列政策的重要方面
B.加大扩大再生产投入的具体表现
C.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行动
D.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27.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
A.事物是运动的、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C.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答28―29题。
28.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政治常识看,体现了( )
①我国国家的性质和经济职能 ②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任务和要求 ③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④我国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经济常识角度看,这是( )
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具体体现 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
③扩大内需保持增长的有效途径 ④让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0.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A.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B.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D.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31.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把握事物的性质,抓住矛盾主要方面 ②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③要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 ④要用联系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天上没有星子照耀,她会黯然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挽扶,她会萧萧落木。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
A.公益广告和人们的言行是密不可分的
B.社会文明和哲学发展是不可分的
C.价值观对人们的言行具有重要的制约和导向作用
D.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33.
①说明了政府同人民和谐的关系 ②表示了政府对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尊重
③表明了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4.
①总统是世袭的、象征性和礼仪性的,不受选举结果影响 ②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 ③民主党和共和党是互相对峙、轮流执政的两个主要政党 ④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成为整个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160分)
36.(36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4分)
(2)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其主
要原因是(4分)
。
(3)图中河段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 ,
(4分)简述该灾害发生的季节(4分)及河
流应具备的条件。(4分)
(4)M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试评价
其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6分)
(5)图示区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2分)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合理化建议。(8分)
37.(26分)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都积极倡导以“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实学思想。
材料一 顾炎武等人实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反理学色彩。顾炎武对明朝奉理学为正统、广大士人深受理学毒害的局面深感痛心。他痛斥理学“不习六艺(指孔子提倡的六种才学)之文,不考百王之典(指古代典章制度),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最终导致明朝“股肱惰而万世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炎武等人实学思想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批判理学任意曲解先秦儒家经典,主张从小学(古文字的音义)入手,通过考据训诂,以求六经(指先秦六部儒家经典)之真义。二是反对理学空谈心性,远离现实,主张考据六经应为现实服务,读书人应当关心国事,具有使国家革新图强的真才实学,树立“救世济民”的远大抱负。这就是实学思想的核心理念――“经世致用”。
材料二 顾炎武等人提出了一系列“经世致用”的治国方略。如顾炎武指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要求开辟新的途径,使“经世致用”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黄宗羲主张加强学校的权威,使“天子亦不敢自为非是”;还主张制定“天下之法”,“先有治法后有治人”。王夫之提出富商大贾应当成为“国之司命”。
材料三 乾隆到道光年间,思想领域先后出现了两种颇具影响的新流派。一是所谓乾嘉学派,发挥训诂考据的治学方法,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辨伪释义,在整理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是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流派,发扬“经世致用”的学风,面向世界寻求救国救民的新途径,开创了思想领域的新局面。
(1)依据材料一,指出顾炎武等人为什么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8分)
(2)联系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等人的治国方略。(8分)
(3)结合三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经世致用”实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包括进步性、局限性及对后世的影响):(10分)
38.(32分)
材料一:2004―200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城镇
居民
可支配收入(元)
9722
10493
11759
13786
15781
增长速度(%)
7.7
9.6
10.4
12.2
8.4
农村
居民
可支配收入(元)
2936
3255
3587
4140
4761
增长速度(%)
6.8
6.2
7.4
9.5
8.0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材料二: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指出,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意见》指出了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2) 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说明怎样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6分)
(3) 2009年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9分)
材料三: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十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准确把握了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五个一号文件,重点是解决农村体制上的阻碍问题、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进而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创造物质和思想动力。新世纪关于“三农”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其核心思想则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通过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使农民休养生息,重点强调了农民增收,给农民平等权利,给农村优先地位,给农业更多反哺。
(4) 中央出台的十一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了什么唯物辩证法思想?(12分)
39.(20分)下表中,J/R表示:国际
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J/C表示: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
额之比(%)。读表,并对照右图回答:
国家
a
b
c
d
e
J/R
4.2
2.0
4.9
1.4
1.9
J/C
29.8
12.6
40.0
7.4
10.9
(1)J/C值最高的国家是 (2分)(填国名),试分析该国国际旅游收入高的原因。(6分)
(2)7月份,一艘游轮由d国出发到c国,途径a国附近的著名海峡是 (2分)通过该海峡时,风浪较 (大、小)(2分),试分析其原因。(2分)
(3)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国家是 (填国名)(2分),试从地理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40.(26分)
为应对经济危机困扰,二战后西方各国大力推行“高投入、高福利”的财经政策。
材料一 “高投入”的财经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政府通过建立国有企业等措施,向投资数额大且高风险、私人资本家不愿涉足的航天、原子能等新兴工业注入大量财政性资金。二是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大量采购用于公务的商品和劳务。三是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政府日益增大对尖端科技产品研发的财政拨款。“高福利”财经政策主要表现是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失业工伤保险、退休养老金的财政投入,建立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国家。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各国随着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多,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亏损额不断增多,政府的财政赤字也随着不断增多。为弥补巨额财政赤字,政府一方面滥发纸币,刺激了物价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又加强对企业税收的监管,企业的税收负担加重,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
材料三 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二战后西方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油价暴涨使依赖进口石油的西方各国企业的经营成本猛增,这对原本因税费加重陷于困境的企业可谓雪上加霜,许多企业亏损破产,大批工人失业,西方经济再度陷于灾难之中。为缓和因经济危机燃烧的社会不满情绪,各国政府不得不增加失业补助等社会福利开支;而社会福利开支的加大又刺激着物价上涨和企业税负的加重;西方各国一反经济危机中物价下跌的常态,出现了持续整个70年代的“滞胀状态”。
(1)“高投入、高福利”的财经政策,反映了二战以后西方各国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新变化?(4分)
(3)结合三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高投入、高福利”的财经政策对二战后西方经济产生的双重影响。(1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73年与1929―1933年西方两次经济危机成因、表现的不同之处。(8分)
41.(20分)
材料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下半年连续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支持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中央政府还采取10项扩大内需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同时要求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办事,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
(1)我国是如何加强宏观调控应对金融危机的?(10分)
材料二:2008年10月到12月召开的多次国际高峰会议有着共同的议题,即如何应对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从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到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再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第五次中关战略经济对话到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国际社会达成了强烈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必须增强信心,加强协调,携手合作,共度时艰。
(2)简要说明各国必须加强协调,携手合作,共度时艰的政治学依据。(10分)
洛阳市2008―009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B 2.B 3.D 4.C 5.B 6.B 7.D 8.C 9.C 10.B
11.D 12.C 13.A 14.D 15.C 16.B 17.D 18.A 19.B 20.C
21.D 22.B 23.D 24.C 25.A 26.A 27.B 28.D 29.B 30.C
31.D 32.C 33.C 34.D 35.C
二、非选择题(6小题,共160分)
36.(1)①受贺兰山阻挡,冬季风影响程度小 ②地处平原,海拨较低(4分)
(2)①暖湿气流受地形影响,降雪天数多 ②地势高,气温低(4分)
(3)凌汛(4分) 季节: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4分)
条件:①河流处于中高纬度,河流有封冻期②河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4分)
(4)有利:光照条件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水灌溉便利。不利:气候干旱,风沙大(盐碱化),纬度较高,热量较差,且受寒潮影响。(6分)
(5)土地荒漠化(沙漠化)(2分) ①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②合理(适度)放牧,建设人工草场 ③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 ④推广省柴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⑤工矿、交通建设注意生态保护 ⑥营造防护林(生物固沙和工程固沙相结合)(任答4点得8分)
37.(1)原因:①纠正理学空谈、远离现实的学风,树立求实务实的学风(联系现实的学风);②清除理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③吸取明亡的教训(或避免明亡的覆辙);④批驳理学对儒家经典的歪曲,捍卫儒学;⑤救世济民。(答出一点2分,满分为8分)
(2)治国方略:①改革政治制度,限制君权;②实行法治,反对人治;③改革人才选拔制度(或废除八股取士),选拔优秀人才;④提高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每一点2分,共8分)
(3)进步性:反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2分)属于反封建民主思
想。(2分)
局限性:带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尚不成熟;未改变理学的正统地位,影响有限。(答出任意一点都可得2分)
对后世的影响:①对乾嘉学派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产生过积极影响;②对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产生过积极影响; ③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积极影响。(答出一点2分,满分为4分)
38.(1)2004―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并保持较高增速(2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差距比较大(2分)。必须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1分)
(2)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1分)。①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1分)。②发展农业科学技术。(1分)③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增加农业补贴。(1分)④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1分)⑤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1分)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1分)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2分)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强调要重民生,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分)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等多个方面,以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分)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求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2分)
(4)①坚持了联系的观点,看到了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和因果联系。(3分)②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3分)③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十一个一号文件各有特点但都是围绕“三农”这个主题的。(3分)④抓住了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了重点。十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在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中,都突出抓住了当时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3分)
39.(1)希腊(2分) 该国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距发达地区近(市场距离近);交通便利(通达性高);(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任答3点得6分)
(2)直布罗陀 小 该季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静风期,风浪小。(6分)
(3)英(2分) 英国工业化起步早,科技发达,工业化程度高(工业制成品产量大,质量高),国内市场狭小,对外依赖性强;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等。(任答4点得4分)
40.(1)新变化: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涮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4分)
(2)不同之处:①前者由国际油价暴涨引发,后者由股市暴跌引发。②前者爆发与国家干预经济失当、企业税负重有关,后者爆发与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企业盲目扩大投资有关。③前者表现为经济“滞胀”(或物价飞涨),后者表现为生产、物价均下降(或物价下跌)。(答出一点4分,满分为8分)
(3)积极影响:①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②拓展了商品劳务市场;③加强了经济的国际竞争力;④缓和了社会矛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 ⑤促进了二战后50―60年代西方经济的高速发展。(每点各2分)
消极影响:造成财政困难;(2分)是导致70年代经济危机和“滞胀状态”的重要原因。(经济危机与滞胀各2分)。
(双重影响共八个要点,每一要点2分,满分为14分。)
41.(1)①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市场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2分)。②我国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我国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是为了确保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分)。③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采取的措施是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要求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办事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3分)。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投资4万亿元来落实扩大内需措施体现了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2分)
(2)①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各国加强协调、携手合作是由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决定的。(4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影响到世界经济发展,也影响到世界和平稳定。因此,各国要携手合作,共度时艰(2分)。③国家具有交往职能,各国加强协调、共度时艰,发展多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是为了调整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2分)。④世界各国加强协作,共度时艰,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