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之古诗文阅读模块

专题十六: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把脉高考】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建立在对文句理解基础之上的,它要求站在对原文整体认知的高度,从若干个备选分项中排除干扰因素,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高考试题往往从原文选取一组句子,让考生从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题干往往就文章内容、中心思想,人物性格或是景物特点设置选项,一般赋分3分,为选择题。这就需要考生能归纳文章内容,进而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乃至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或是景物等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试题往往涉及两个考点: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考查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在。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的一个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立的根据等。

【备考策略】

四、在联系中分析材料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汝第往    只管

    B.文帝度丞相已困通    估计

    c.文帝尝宴饮通家    宴请

    D.君释之    释放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B、不来,且斩通

        成以其小,劣之                   一鸣辄跃去,行且速

   C、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        D、至于朝廷之礼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舞幽壑之潜蛟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食邑二十四人    封地

    B.门不受私谒    私人馈赠

    c.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  武士

    D.嘉坐自如,故不为礼    自若

试题详情

  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

(1) 举故吏士二干石从高皇帝者

    (2)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

试题详情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申屠嘉严肃“朝廷之礼”的一项是    (    )

    ①⑥申屠嘉食邑五百户

    ②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③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

    ④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⑤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试题详情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申屠嘉是一位从普通士兵逐步提拔上来的丞相,他为人廉洁正直,对皇帝的宠臣也一视同仁。

B.申屠嘉认为邓通犯了大不敬之罪,应当斩首。

C.邓通是皇帝的宠臣。皇帝不仅给他许多赏赐,还曾在他家举行宴会。

D.文帝最后派使臣召回邓通,并感谢申屠嘉。说他只想戏弄一下邓通,让申屠嘉把邓通给放了。

(二)参代何为汉相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深刻,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窗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富日:“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日:‘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窗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窗二百,日:“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日:“与窗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日:“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日:“君似不及也。”参日:“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日:“善。君休矣!”   (《史记》)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喝

    B.岂少朕与    轻视

    c.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追查

    D.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通“促”,赶快

试题详情

  2.下列旬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遵萧何约束                B.吏之言文深刻

    C.帝富于春秋                   D.今陛下垂拱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辄饮以醇酒                    B、乃反取酒张坐饮

    但以刘日薄西山                  今其智乃不能及

    C、间之,欲有所言               D、然无言吾告若也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试题详情

  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

(1)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2)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试题详情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参接替萧何做了丞相以后,继续推行萧何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并选拔了一批忠厚、老实的人,担任丞相吏,这一做法遭到了卿大夫的抵制。

B.曹参为保丞相府太平,常常替下级官吏遮掩错误,为保护在吏。舍醉酒歌呼的官吏,竟自己饮酒纵歌,以堵住众人的议论。

c.曹参为人刚愎,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连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惠帝对此也非常生气,最后不得不罢免他的相位。

D.曹参主张清静无为,整日饮酒纵歌,无所事事,这一做法开始时曾遭到众人的担忧和不满,但最终赢得了惠帝的认同和赞可。

试题详情

6.综观全文,太史公(司马迁)对曹参“不事事”的评价应是  (    )

A. 褒多于贬B.有褒无贬  C.贬多于褒  D.褒贬各半

(三)卜式为国捐资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弟者数矣。 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官乎?”式日:“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日:“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日:“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日:“苟,子何欲?”式日:“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日:“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日:“是固前欲输其家财半助边。”乃赐式外徭四百人。式又尽复与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汉书》)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邑人贫者贷之    借贷

    B.使者以闻    知道

    C.故尊显以风百姓    同“讽”,劝告

    D.无以尽赡    供给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田畜为事    种田畜牧

    B.式何故见冤    蒙受冤屈

    C.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为国捐躯

    D.县宫费众,仓府空    地方官吏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田宅财物尽与弟              B、而弟尽破其产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

    C、是时富豪皆争匿财            D、故尊显以风百姓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也             谨拜表以闻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式脱身出――卜式就离开家外出

    B.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当时汉朝一方派遣数位将领攻打匈奴

    C.上以语丞相弘――皇帝把这个话告诉给丞相弘

    D.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河南上报帮助贫民的富人

试题详情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卜式为国捐资言行和思想的一组是    (    )

①  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②  邑人贫者贷之

③  有财者宜输之

④  式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⑤  式辄复分弟者数矣

⑥  式又尽复与官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试题详情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

A.卜式为照顾弱小的弟弟,主动放弃田宅资产,上山牧羊,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走出了一条畜牧发家致富的道路。

B.卜式一心为国,希望拿出一半的家产来资助边防,但却遭到了丞相等人的误解。

C.卜式为人忠厚,帮助别人,大到国家,小至个人,不计回报,不计虚名,不为官,不言事。

D.卜式的这种捐资为国的行为最终感动了皇帝,被看作是自始至终的长者,百姓学习的榜样。

(四)赵广汉精于吏职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责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日:“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日:“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汉书》)

试题详情

  1.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性精于吏职    精明

    B.坐语未讫    完毕

    C.此宿卫臣也    有经验的

    D.死无所恨    遗憾

试题详情

  2.下旬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尤善为钩距    归纳总结

    B.阊里轻侠    行动轻捷的侠士

    C.穷里空舍    偏僻的里巷

    D.铢两之奸    巨额贿赂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此宿卫臣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C、豫为调官,给敛葬具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D、尤善为钩钜,以得事情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试题详情

4.下列对文中自“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到结尾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广汉洞察其奸,且威望极高,因此劫持人质的数人释质束手,捕治具服。

  B.广汉威望极高,且言而有信,因此劫持宿卫臣的盗贼束手认罪,死无所恨。

  c.广汉明察秋毫,且威望极高,因此劫持郎官的盗贼束手认罪,死无所恨。

  D.广汉威望极高,且善待罪犯,因此劫持郎官的数人释质束手,死无所恨。

试题详情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赵广汉“精于吏职”有关的一组是    (    )

    ①广汉为人强力

    ②尤菩为钩距,以得事情

    ③参伍其贾,以类相推

    ④幸全活郎,甚厚

    ⑤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

    ⑥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②③⑤

试题详情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一项是    (    )

A.赵广汉为人强力,精于吏职,善于侦破复杂案件;执法时以情为先,可见他崇尚人治。

B.赵广汉重视调查研究,体恤民情;执法时恩威并施,取悦朝廷,讨好百姓,推行愚民政策。

C.赵广汉勤于政务,重视调查比较,明察下情,执法不苟,善于以情理攻心,可谓精于吏治。

D.赵广汉勤劳清廉,除刁民,惩贪官,雷厉风行,执法时晓之以理,提倡儒家仁爱之道。

(五)翁归贤将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日:“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日:“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竞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徒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日:“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东海大豪郯①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

翁归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语不及私,然温良谦退,甚得名誉于朝廷。视事数岁,元康四年病卒,家无余财,天子贤之。(《汉书》)

    【注】①郯:县名。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    执掌

    B.行县至平阳    巡查

    C.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罪责

    D.又不可干以私    干预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为狱小吏,晓习文法    文章法则

    B.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查办事情

    C.过辞廷尉于定国    拜别

    D.视事数岁    官吏到职处理事务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狱小吏

        如姬为公子泣

    B、有文者东,有武者西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自以能不及翁归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D、甚得誉于朝廷

        得双石于潭上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翁归清廉从不接受馈赠,市面上许多商人都畏惧他

    B.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我尹翁归既有文又有武,希望能为我独设一类

    C.除补卒吏,便从归府

    ――免去他县里卒吏的职位,带他一道回太守府

    D.不敢见其邑人

    ――不敢让他的同乡人的孩子出来拜见翁归

试题详情

5.下列句子,表明翁归是一名贤将的一项是    (    )

    ①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②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③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④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

    ⑤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

    ⑥甚得誉于朝廷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试题详情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尹翁归,通晓法律,剑术高明,担任市吏,不收受贿赂,凭自己的懔然正气震住在市面斗殴闹事的权贵霍光的家臣和奴仆。

B.尹翁归胆大自信,抓住太守田延年来县巡视的机会,不具一格举荐自己,虽遭到一些人的议论,但却赢得了太守田延年的信任,并因此获得了重用。

C.尹翁归办案认真负责,每事都能追根究底,弄清来龙去脉,并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置,虽得罪了一些人,但也赢得了朝廷和不少官吏的敬重,因此不断得到升迁。

D.尹翁归虽然办事公正,为人清廉不贪,但是他好武尚刑,斩杀许仲孙,并抛尸于市,全市震怖,尚不能算是一名贤将。

(六)宋弘为国选才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①,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燕②,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日:“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日:“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后汉书》)

    【注】①洽闻:见多识广。  ②燕:通“宴”。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望能以忠正导主    教育,引导

    B.将令相举以法乎    检举

    C.谭见弘,失其常度    气质

    D.不与席而让之日    责备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B.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

    C.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D.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试题详情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③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

  ④敢以烦执事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试题详情

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

(1) 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2)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试题详情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宋弘正直、关心国家的一组是    (    )

    ①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②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

    ③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④谭见弘,失其常度

    ⑤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

    ⑥帝改容谢,使反服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试题详情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弘在光武帝登基后即被征召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广受赞誉。

    B.宋弘拉拢士人,推荐桓谭做议郎的官职,后又因与之不和,上书光武帝罢免了他。

    C.桓谭做议郎后,弹奏的尽是靡靡之音,败坏正统音乐。

    D.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宋弘能直言进谏,并敢于提拔正直、忠诚的官员,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七)董宣传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诸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日:“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划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日:“愿乞一言而死。’’帝日:‘‘欲何言?”宣日: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日:“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悚。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    (《后汉书》)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罪过,过失

    B.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  拷问

    C.大言数主之失    列举

    D.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    依次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虑交通海贼    勾结

    B.在狱,晨夜讽诵    诵读

    C.后特征为洛阳令    特意征召

    D.陛下圣德中兴    内心高兴

试题详情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②因敕强项令出

    ③宣悉以班诸吏

    ④宣以丹前附王莽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宣坐征诣廷尉――董宣因为(这件事),被传到廷尉那里(受审)

    B.使宣叩头谢主――让董宣向皇上叩头谢恩

    C.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因死罪而躲藏、逃亡,官吏不敢上门

    D.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当初被司徒侯霸征辟,因门第高被举荐

试题详情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董宣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    )

①  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②  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

③  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④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⑤  驻车叩马,以刀划地,大言数主之失

⑥  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试题详情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董宣为人刚直,蔑视权贵,因为打击豪强,遭到了贬谪。

    B.皇帝听了董宣拦车杀奴之事后,大怒,想杀董宣,袒护女儿。

    C.董宣面对盛怒的皇帝,以死直谏,最终感动了皇帝,赢得了皇帝的赞誉和褒奖。

    D.文章叙事简明,剪裁得当,尤其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来描述具体细节,使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八)张俭亡命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日:“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日:“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

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②,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闺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    (《后汉书》)

    【注】①刊章:在诏令上删去告密人的姓名。  ②差温:比较宽裕。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残暴百姓,所为不轨    合法

    B.俭举劾览及其母罪    举报

    C.明延今日载其半矣    分享

    D.伏重诛者以十数    通“服”,屈服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谢病不起    推托有病

    B.望门投止    慌忙逃跑

    C.笃因缘送俭出塞    有缘

    D.起家拜少府    起用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B、钦叹息而去

       吾尝终日而思矣

    C、乃倾竭财产

       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D、赖其存者以百数

       忽魂悸以魄动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刺史非其人

    ――因为刺史不是与职位相称的人

    B.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

    ――侯览截留了张俭上递的奏章,使他的建议不能上达到皇帝那里

    C.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没有不看重自己的名声和品行的,都不惜破家灭族来保护他

    D.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于是闭门隐去,不再参与政事

试题详情

  5.下列句子,直接表现张俭不畏权贵、坚持自己做人原则的一项是 (    )

    ①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②俭举劾侯览及其母罪

    ③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④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

    ⑤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

    ⑥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试题详情

  6.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俭为人梗直,不愿接受与职位不相称的人举荐,做官后,敢于向权贵挑战,揭发他们的罪状,因此受到众人的敬重。

B.张俭在得罪权贵后,受到追捕,在他出逃在外时,许多人因此受到诛连,他不能及时站出来承担一切,他其实是一个懦夫。

C.李笃为了自己个人名声,不惜破家灭族,感动了闻风前来捉拿张俭的县令毛钦,侥幸放走了张俭,其行同样令人敬佩。

D.张俭因党事受到追杀,侥幸留下一条命后,变得胆小怕事,不愿出来做官,不敢与心生异志的曹操作斗争,一味破财消灾,令人同情。

(九)严光拒仕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缫,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日:“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日:“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聿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日:“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

良久,乃张目熟视日:“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日:“子陵,我竞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日:“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后汉书》)

试题详情

1.下列句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区区欲即诣造    到,往

    B.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屈尊

    C.何至相迫乎    窘迫

    D.除为谏议大夫    授官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

    A.阿谀顺旨要领绝    性  命

    B.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    品德高尚

    C.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讲述道理

    D.建武十七年,复特征    特别征召

试题详情

3.下列句申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          B、使人因谓光日

        良久,乃张目纛视                   因共雇卧

    C、迫于典司                         D、与光武同游学

        舍于北军                             南徒侯霸与光素旧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令以物色访之

    ――于是派人带着财物美女到处去寻访他

  B.不可相助为理邪

    ――不能帮助我治理天下吗

    C.我竟不能下汝邪

    ――我终究不能低声下气地求你吧

    D.陛下差增于往

    ――陛下的差错比以往略微多了些

试题详情

  5.下列句子,都能表现严光狂傲不羁、淡泊名利的一项是  (    )

    ①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②(帝)备安车玄缥,遣使聘之

    ③车驾幸其馆,光卧不起

    ④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⑤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⑥除为谏议大夫,不屈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试题详情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光武帝称帝后,严光却改名更姓,隐居湖畔,后虽勉强来到京师,仍然是狂傲如故。

B.侯霸是严光的旧交,想邀请他来家中叙谈,严光不去,只捎个口信提醒侯霸,一味阿谀奉承皇帝的旨意,就会走上绝路。

C.对光武帝亲自来访,严光“卧不起”“眠不应”并且“以足加帝腹上”,表现出对皇帝权势的藐视。

D.严光坚辞高官不受,始终过着归隐躬耕的生活,后人把他曾经垂钓的地方起名叫严陵濑。

(十)虞诩计安凉州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每冬月上其状,恒流涕随之。尝称日:“东海于公高为里 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子孙何必不为九卿邪?”故字诩日升卿。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日:“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每终,服阕①,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骘日:“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日:“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先帝开拓土宇,劬劳②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日:‘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盲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弃之非计。”修日:“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诩日:“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后汉书》)

    【注】①阕:停止,终了。  ②劬劳:劳苦,劳累。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决狱六十年矣    案件

    B.辟太尉李修府    征召

    C.以军役方费,事不相瞻    观看

    D.求之愚心,未见其便    合适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务存宽恕    同情关爱

    B.残破并、凉    摧伤破坏

    c.先帝开拓土宇    开辟扩张

    D.外以劝厉,答其功勤    功绩辛劳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B、乃会公卿集议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D、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

    ――虽然比不上于公,但也差不多啊

    B.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

    ――毁了一件补另一件,还能有一件完好的

    C.微子之言,其败国事

    ――如果不是你的一番话,几乎坏了国家的大事

    D.修善其言

    ――李修认为虞诩的话很友善

试题详情

  5.下列句子,全部表明虞诩反对放弃凉州理由的一项是    (    )

①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

    ②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

    ③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患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④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必生异志

    ⑤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

    ⑥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试题详情

  6.下列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虞诩幼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为了孝顺和奉养祖母,他辞谢了陈国国相想让他做属吏的要求,直到祖母去世后,他才接受太尉李修的征召,被任命为郎中。

    B.虞诩是一个不畏权势、有胆有谋、敢于主持正义的官员形象,在东汉中期打击宦官势力、惩治不法官吏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本文所记叙的事件发生在汉永初四年,时值羌族叛乱,大将军邓骘主张放弃凉州,而当时地位低下的虞诩则有力地反驳了这种错误主张,使朝廷采取了他的正确意见,确保了凉州的安全。

D.这篇选文主要表现了虞诩在平定羌族叛乱时的深谋远虑,以大段言辞展现了他的睿智、远见及顾全大局的气概。

【笑傲考场】

(一)张堪不贪

张堪,南阳宛人也。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日“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例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孤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日:“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后汉书》)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受业长安,志美行厉    通“勉”,勉励

    B.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    拜访

    C.赏罚必信    诚信

    D.其仁以惠下    施恩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受业长安,志美行厉    从师学习

    B.见堪志操,常嘉焉    志向,操守

    C.使送委输缣帛    转运

    D.收其珍宝,悉条例上言    依照规定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汉从之,乃示弱挑敌        B、见堪志操,常嘉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于是余有叹焉

     C、成都既拔                    D、郡界以静

        君既为府吏                       汝殁以六月二日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

     ――匈奴曾带领上万名骑兵入侵渔阳。

    B.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劝谕百姓耕种,因此使郡中富裕起来

    C.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前后守令任职的情况。

    D.卷握之物,足富十世

    ――他掌握的财物,足可使十代成为巨富

试题详情

  5.下列句子,全部表现张堪不贪品质的一项是    (    )

    ①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

    ②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兵七干匹

    ③收其珍宝,悉条例上言,秋毫无私

    ④乃于孤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

    ⑤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⑥帝深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试题详情

  6.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张堪从小就养成清廉不贪的品格,曾把先父留下的百万家财送给兄长的儿子。

    B.张堪先是帮助吴汉打败公孙述,后又在孤奴开垦荒地,指导那里的百姓致富,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才能。

    C.张堪面对足以使自己十代成为巨富的财产,秋毫不动心,如数上交朝廷,受到百姓、官吏的称赞。

    D.张堪不贪慕钱财,不以权谋私,并能想办法帮助百姓致富,令人可敬,但其个人结局却颇为凄苦,让人同情。

(二)李章惩豪

李章,字第公,河内怀人也。五世二千石。章习《严氏春秋》,经教授,历州郡吏。光武为大司马,平定河北,召章置东曹属,数从征伐。

光武即位,拜阳平令。时赵、魏豪右往往屯聚,清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壁,缮甲兵,为民所害。章到,乃设飨会,而延谒纲。纲带文剑,被羽衣,从士百余人来到。章与对宴饮,有顷,手剑斩纲,伏兵亦悉杀其从者,因驰诣坞壁,掩击破之,吏人遂安。

迁千乘太守,坐诛斩盗贼过滥,征下狱免。岁中拜侍御史,出为琅邪太守。时北海安丘大姓夏长思等反,遂囚太守处兴,而据营陵城。章闻,即发兵千人,驰往击之。掾史止章日:“二千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发。”章按剑怒:“逆虏无状,囚劫郡守,此何可忍!若坐讨贼而死,吾不恨也。”遂引兵安丘城下,募勇敢烧城门,与长思战,斩之,获三百余级,得牛马五百余头而还。兴归郡,以状上帝,悉以所得班劳吏士。后坐度人田不实征,以章有功,但司寇论。月余免刑归。复征,会病卒。(《后汉书》)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召章置东曹属    安置

    B.坐诛斩盗贼过滥    治罪

    C.若坐讨贼而死,吾不恨也  遗憾

    D.后坐度人田不实征    丈量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数从征伐

  ②复征,会病卒

  ③从士百余人来到

  ④伏兵亦悉杀其从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驰诣坞壁                    B、若坐讨贼而死

       我欲因之梦吴越                    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C、兴归郡,以状上闻            D、但司寇论

        以啮人,完御之者                但微颔之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经明教授,历州郡吏

    ――通习经典,教授学生,曾做过州郡的吏员。

    B.清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壁

    ――清河大姓赵纲甚至在坞壁起兵谋反。

    C.二干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发

    ――做二干石官的不能走出郡界,军队不能擅自出动。

    D.悉以所得班劳吏±

    ――(光武帝命令)把所得的财物全部分发慰劳给有功的官吏士兵。

试题详情

  5.下列句子,全部表现李章惩处豪强态度坚决、行为果断的一项是(    )

    ①召章置东曹属,数从征伐

    ②章与对饮,有顷,手剑斩纲

    ③因驰诣坞壁,掩击破之

    ④章闻,即发兵干人,驰往击之

    ⑤若坐讨贼而死,吾不恨也

    ⑥悉以所得班劳吏士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试题详情

  6.下列表述,和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李章深受光武帝的信任与器重,早在他任大司农时,就曾跟随光武帝一起,平定河北,征伐盗贼。  

B.李章面对强敌,巧设飨食,不动声色,斩强盗之首头颅于地,突出表现了一个将领的大智大勇。   

C.李章不为陈规所限,宁可丢掉自己的性命,也要牟兵攻打随意囚禁太守的地方豪强的做法得到了光武帝的肯定。

D.李章屡次征伐盗贼,建立奇功,保护了地方百姓和地方官员生命,但他有时斩杀盗贼过于随便,也因此受到朝廷的批评和弹劾。

(三)孔奋力行清洁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日:“吾已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至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成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竞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日:“君清廉佳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后汉书》)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接受(教育)

    B.窦融请奋署议曹掾    代理,暂任

    C.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日  交互

    D.士多不修节操    修:美好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B.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

C.躬率妻子                        D.而奋力行清洁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姑臧称为富邑               B、不以官属礼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以金笼进上

   C、而奋力行清洁,为众所笑。    D、常迎于大门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既而得其尸于井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孔奋小时候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

    B.市日四合――集市每天有四次集会

    C.徒益苦辛耳――只是白白地辛苦罢了

    D.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孔奋坚定自己的操守,治理辖区以仁慈公平为贵

试题详情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奋清正廉洁的一组是(    )

    ①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②不以官属礼之   

    ③单车就路

    ④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常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试题详情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奋是刘歆的学生,但刘歆却对他的弟子说他已经从孔奋那儿学到了道理。

    B.孔奋治理姑臧非常得法,那儿的百姓生活从此变得安定而富足,而孔奋自己在职期间的财产却没有什么增加。

    C.孔奋的清廉受到当时许多做官人的嘲笑,只有太守梁统非常敬重他,还把他介绍给自己的母亲认识。

    D.孔奋离开姑臧时单车上路:百姓们感谢孔奋的恩泽,捐送了许多物品给他,但他却什么都没拿。

(四)高柔断案

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盈连至州府,称冤自讼,莫有省者。乃辞诣廷尉。柔问日:“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泣对曰:“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家室者也。”柔重问曰:“汝夫不与人有怨仇乎?”对日:“夫良善,与人无仇。”又日:“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日:“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求不得。”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言次,曰:“汝曾举人钱不?”子文日:“自以单贫,初不敢举人钱物也。”柔察子文色动,遂日:“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柔日:“汝已杀礼,便宜旱服。”子文于是叩头,具首杀礼本末,埋藏处所。柔便遣吏卒,承子文辞往挖掘,即得其尸。诏书复盈母子为平民,班文天下,以礼为戒。(《三国志》)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  逃跑

    B.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  侍奉

    C.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知道

    D.班文天下    颁布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为自己辩白

    B.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  孤单

    C.具首杀礼本末    全面交代(罪行)

    D.汝已杀礼,便宜早服    应该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       ②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③乃辞诣廷尉                         ④承子文辞往挖掘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

    ――收他的妻子盈和家中的男女仆人为官府的奴婢

    B.汝曾举人钱不?

    ――你是不是曾经拿过别人的钱?

    C.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

    ――当时子文正好因一件小事被关进监狱里

    D.柔察子文色动

    ――高柔观察到子文有悔改之意

试题详情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高柔断案高明的一组是(    )

①  又日:“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

②  诏书复盈母子为平民,班文天下,以礼为戒

③  柔察子文色动,遂日:“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

④  柔便遣吏卒,承子文辞往挖掘,即得其尸

⑤  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柔断案手段高明,开始故意不受理礼妻的诉讼,静观礼妻的反应。

    B.窦礼少年丧父,对母亲尽心侍奉。

    C.窦礼之妻去州府申冤,但没有人查问此案。

D.焦子文见高柔来狱中,知事已败,不敢再有隐瞒。

(五)蒋琬得诸葛亮器重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日:“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日:“思惟背亲舍德,以殄①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往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日:“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

    【注】①“殄”:通“腆”,丰厚,美好。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奄至广都    突然

  B.琬见推之后    推崇,称赞

  C.思惟背亲舍德    思,想

  D.密表后主日    秘密,暗中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B.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C.又使远近不解其义           D.后事宜以付琬

试题详情

3.下列旬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

        以资政殿学士行

    B、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试题详情

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

(1) 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2) 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试题详情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原因的一组是    (    )

    ①非百里之才也

    ②君位必当至公

    ③背亲舍德,以殄百姓

    ④不以修饰为先

    ⑤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试题详情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备出游暗访至广都,见蒋琬不理政事,要给他定罪,后经诸葛亮求情,才免去罪名。

    B.蒋琬曾请赵直占梦,赵直胡乱欺骗他有大吉之兆。

    C.蒋琬坚辞茂才之举,诸葛亮认为这样做既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又让大家心里不痛快。

    D.蒋琬深得诸葛亮的赏识和器重,主要是因为他“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六)曹摅明断

曹摅,字颜远。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日:“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日:“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史固争,咸谓不可。摅日:“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为“圣君”。入为尚书郎。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①,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成谓不然。摅日:“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晋书》)

    【注】①行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好学,善属文    撰著

    B.姑愍之,密自杀    哀怜

    C.仁惠明断,百姓怀之    思念,想念

    D.必是门士以燎寒耳    燃烧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时天大雨雪                 B.群官检察,莫知所在

    c.新岁人情所重               D.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     B、自为诸君任之

        皆以美于徐公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C、众官咸谓不然               D、至日相率而还

        杂然相许                        吾尝终日而思矣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

    ――劝她改变主张,回娘家去,她恪守妇道不愿回去

    B.若得暂归,死无恨也

    ――如果能回去,哪怕时间很短,那么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C.卿等不幸,致此非所

    ――你们到这不是人杲的地方,没有什么可指望了

    D.开狱出之,克日令还

    ――打开监狱放他们出去,让他们第二天回来

试题详情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间接体现曹摅明断曲直是非的一组是    (    )

     ①太尉王衍见而器之

     ②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

     ③时称其明

     ④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

     ⑤一县叹服,号为“圣君”

     ⑥摅使收门士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试题详情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韵一项是    (    )

    A.曹摅年少时孝顺好学,很早就展露为官才华,于是太尉王衍让他担任临淄令。

    B.曹摅将牢中死囚放回家过年,手下人都说不可以。结果囚徒都一个接一个地回来了,没有人负约。

    c.临淄县有位寡妇,照顾婆婆非常周到,但丈夫的亲属对她有看法,于是在婆婆自杀后“告妇杀姑”。

    D.曹摅刚刚担任尚书郎时就非常仁慈贤明,自上而下的人都很服他。

(七)平吴功臣羊祜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昊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而颇以畋鱼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柴当营门日:“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菜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年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日:“此羊太傅之功也。”(《晋书》)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设庠序    学校

    B.与吴人开布大倍    信用

    C.克日方战    约定

    D.而颇以畋鱼废政    打猎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B.在军常轻裘缓带

    C.晏弱城东阳而菜子服           D.世吏二干石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与吴人开布大信                B、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每与吴人交兵                       而颇以畋鱼废政

    C、乃增修德信                       D、祜改容谢之

         乃举杜预自代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绥怀远近――安抚关怀远近的百姓

    B.降者欲去皆听之――投降的士卒想离开的都听从羊祜的意见

    C.收膏腴之地――控制了大片肥沃的土地

    D.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颂扬他们为国尽忠的气节并厚葬他们   

试题详情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羊祜有平吴之功的一组是 (    )

    ①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

    ②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③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

    ④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

    ⑤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

    ⑥帝执爵流涕日:“此羊太傅之功也。”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试题详情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羊祜出身于官宦之家,晋武帝时,派羊祜到荆州管理军事,羊祜在那儿建立了许多功绩。

B.羊祜有一次想出营游玩,被军司徐胤拦住。羊祜听取了徐胤的意见,以后就很少出营了。

C.羊祜用武力进据险要,夺吴之资,斩杀来犯吴将,最终使吴地百姓臣服,平定了吴国。

D.羊祜注意增修德信,不搞偷袭,厚敛吴国阵亡将士等等。这些都为消灭吴国奠定了基础。

(八)坚持原则的郭翻

郭翻,字长翔,武昌人也。伯父讷,广州刺史。父察,安城太守。翻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居贫无业,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县令闻而诘之,以稻还翻,翻遂不受。尝以车猎,去家百余里,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归。其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由是士庶咸敬贵焉。与翟汤俱为庾亮所荐,公车博士征,不就。咸康末,乘小船暂归武昌省坟墓,安西将军庾翼以帝舅之重,躬往造翻,欲强起之。翻日:

人性各有所短,焉可强逼!”翼又以其船小狭,欲引就大船。翻日:使君不以鄙贱而辱临之,此固野人之舟也。”翼俯屈入其船中,终日而去。

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路人不取,固辞,翻日:“尔向不取,我岂能得!’’路人日:“我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翻知其终不受,复沉刀于水。路人怅焉,乃复沉没取之。翻于是不逆其意,乃以十倍刀价与之,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卒于家。    (《晋书》)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征召

  B.有认之者,悉推与之    辞让

  C.躬往造翻,欲强起之    到,往

  D.翻于是不逆其意    迎合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使君不以鄙贱而辱临之        由是士庶咸敬贵焉

   翼又以其船小狭                路人怅焉,乃复沉没取之

    A.两个“以”相同,两个“焉”相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焉”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焉”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焉”不同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于临川,不交世事    世务,尘俗之事

  B.经年无主,然后乃作    历经一年

  C.欲垦荒田,先立表题    写文章

  D.此固野人之舟也    平民百姓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西将军庾翼以帝舅之重

    ――安西将军庾翼认为郭翻身为帝舅这样高贵的身份。

  B.路人有为取者――有一个路人为郭翻把刀从水里打捞上来。

  C.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将被天地鬼神责备。

  D.其廉不受惠――他廉洁不受人恩惠。

试题详情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郭翻坚持做人原则的一组是(    )

①  先立表题

②  乘小船暂归武昌省坟墓

③  此固野人之舟也

④  复沉刀于水

⑤  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试题详情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翻年轻时就有志气,推辞了州郡的征召和贤良的举荐,后来被征召为公车博士,也没有去就职。

B.郭翻将自己种的稻子送与耕地的主人并用自己的车送病人回家,这些行为使得做官的人和老百姓们都非常敬重他。

C.当庾亮想起用郭翻时,郭翻认为人的本性中都是有缺陷的,人为的强制是没有用的,故而他不想做官。

D.郭翻把被打捞上来的刀又一次沉入水底是为了表明自己“廉而不受惠”。

(九)范云识具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日诵九纸。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日“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竞陵王萧)子良为会稽太守,云为府主簿,后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寻除尚书殿中郎。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日:“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子良对日:“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日:“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文惠太子尝幸东园观获稻,云时从。文惠顾云曰:“此刈甚快。”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谢之。及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就车握云手日:“不谓今日复见谠言。”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少与领军长史王咳善,云起宅新成,移家始毕,咳亡官舍,尸无所归,云以东厢给之。移尸自门入,躬自营晗①,招复如礼,时人以为难。及居选官,任寄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植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武帝九锡②之出,云忽中疾,居二日半,召医徐文伯视之。文伯日:“缓之一月乃复,欲速即时愈,恐二年不复可救。” 云日:“朝闻夕死,而况二年。”文伯乃下火而壮③焉,重衣以覆之。有顷,汗流于背起。二年果卒。    (《南史》)

    【注】①晗:通“玲”,古殡殓时,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  ②九锡:古代帝王赐给功高势显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  ③壮:中医艾灸。

试题详情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候叔明见之    等候

  B.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  辅佐

  C.家事必先谘而后行    询问

  D.性颇激厉,少威重    缺少

试题详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人每疑其宿构    抄袭

  B.云之事臣,动相箴谏    劝告,规诫

  C.官曹文墨,发植若神    文书

  D.有所是非,形于造次    轻率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愿陛下知稼穑之艰难        B、朝闻夕死,而况二年

        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          士不敢弓而报怨

    C、缓之一月乃复                D、重衣以覆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以乱易整,不武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郡殷琰名知人

    ――陈郡殷琰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人

    B.谏书存者百有余纸

    ――现在他还存有谏书百余封

    C.侍中萧缅先不相识

    ――侍中萧缅先前与他互不相识

    D.士或以此少之

    ――有的±人因此瞧不起他

试题详情

5.下列句子,全部说明范云有识具的一项是    •    (    )

①  菩属文,下笔辄成

②  不意范云乃尔

③  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

④  家事必先谘而后行

⑤  躬自营哈,招复如礼

⑥  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    ⑥

试题详情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齐武帝误以为范云是一位阿谀奉承之辈,准备流放他,后来听说他在辅助子良时,经常规劝子良,陈说朝政得失,就改变了主张。

B.范云随从文惠太子在东田观看农民收获稻谷时,委婉含蓄地劝告文惠太子不要安于一朝的逸乐,受到太子和侍中萧缅的敬重和赞赏。

c.范云敬重寡嫂,家中事总要先听寡嫂的意见再做;关心朋友,朋友去世后,让出新房中的东房代停尸之用,并亲为其发丧,深受世人的赞赏。

D.范云担任吏部尚书掌管选举事宜之后,皇上对他寄予厚望,每曰文书满案,宾客满门,但是他应对自如,口无阻滞,官府文书,处理如神,当时的人都敬佩他聪敏明鉴。

试题详情

【踩点热练】

(一)

1.C(设宴)2.B(A,认为。B,将;而且。c,于是,就。D,助词,的)  3.  B(私下来访)  4.(1)推荐原来追随过高皇帝的二千石级的官员。(2)申屠嘉写了一份文书召邓通到丞相府来。  5.D(句①,写申屠嘉受朝廷的封赏;句②,写申屠嘉清廉不贪)6.D(谢:致歉。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二)

1.A(让……喝,招待)2.B(A,古义,规章制度;今义,使不超出规定的范围。B,深奥。C,古义,年龄;今义,我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时期。D,古义,垂衣拱手;今义,不用)3.B(A,用;因为。B,竟,反而。C,音节助词;结构助词。D,你,如果)  4.(1)选择郡国官吏中那些质朴而不善于文辞的忠厚老实人,立即把他召来任命为丞相史。(2)陛下看我的才能跟萧何比哪个强。  5.D(A,‘‘遭到卿大夫的抵制”错。B,自己“纵酒歌呼”并非为掩盖别人的错误。C,并未罢免的相位)6.B

    (三)

1.B(使…‘:‘知道)2.D(朝廷)3.A(A,给予;和。B,却。C,这。D,表目的)4.B(方,正;数,多次,修饰“使”)5.C(句①,帮助弱者;句②,照顾弟弟;句③,谢绝朝廷的馈赠)6.A(“弱小”错)

    (四)

1.A(精通)2.C(A,反复调查;B,行为不轨之人;D,细微的行贿)3.C(A,就;却。B,判断语气;祈使语气。C,替,给。D,表目的;表并列)  4.B 5.D(句①,写赵广汉身体健康强壮;句④,写赵广汉救了人质时的心情;句⑥,写赵广汉忠于职守,办事认真)6.c(A,“崇尚人治”错;B,“愚民政策”错;D,“勤劳清廉”、“除贪官”、提倡“仁爱之道”等文中均未涉及)

    (五)

1.D(求取)2.A(法律条文)  3.D(A,担任;朝,向。B,的人;的原因。C,认为;凭。D,在,从)4.C(除,授予官职)5.C(句③写勇于举荐自己。句④写定国不敢以子相托。句⑥写朝廷的奖誉)  6.D(不能否定翁归的做法)

    (六)

1.A(劝导)  2.D(推举进荐;推动工作,使前进)3.D(于是,就;才。表结果的连词;用)4.(1)我推荐你,是因为想要你用道德来辅助国家。(2)家中并无多少家产,凭借清廉的品行著称。  5.C(句①,表示其清廉;句④,讲的是桓谭;句⑥,讲的是皇帝) 6.B(宋弘推举桓谭是在光武帝向他询问博学多才的人才时,而宋弘后来也并不是因为个人恩怨而进谏光武帝,使光武帝不再重用桓谭的)

  (七)

1.A(灾祸)2.D(由衰落而重新兴盛)  3.A(于是,就。把;因为)4.A(B,主,是公主。C,藏亡匿死,是把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藏起来。D,举高第,是被推举到高贵的门第)5.C(句②,斩杀公孙丹族人的原因;句③,一人做事一人当;句④,心中坦荡,无愧色)6.B,(湖阳公主是光武帝的姐姐)

    (八)①②④⑥

1.D(受到(惩罚))  2.B(投奔到人家暂时存身)  3.B(A,虽然;即使。B,表修饰。C,于是;表示并列。D,用;表示并列)4.C(其,他的)5.C(句③写张俭受到迫害,句⑤写张俭帮助百姓度过饥荒)6.A(B,不能否定张俭;c,并非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D,同B)

   (九)

1.C(迫,逼迫)2.C(道,即“论”,讲述的意思)3.D(A,于是;才。B,趁便;于是。C,表示被动;在。D,介词,和)  4.B(A,物色,形貌。C,下,使……屈就。D,差增,略微胖了一些)5.B(句②,写光武思念严光;句④,写光武与严光关系密切)6.C(对“皇帝权威的藐视”错)

    (十)

1.c(照顾,顾及)  2.A(宽容原谅)3.B(A,表示因果关系的结果;表示承接。B,于是,就。C,连词,那么;副词,已经。D,……的原因;用来……的)4.D(善,认为……是对的)  5.C(①句,表明反对态度。⑤句,对凉州现状的分析。⑥句,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6.B(本项不是本文所写的内容)

【笑傲考场】

(一)

1.B(到,往)2.D(分项列出)3.C(A,于是,就;竟。B,代词,代张堪;语气词,也作兼词讲。C,以后。D,因而;在。)  4.(C,能否,有没有能力)  5.B(句②,写张堪做的运输工作;句④,写张堪帮助百姓致富;句⑥,写光武对张堪的褒奖)6.D

   (二)

1.B(因为)2.c.(征讨,征召,使……从,随从)  3.D(A,于是;凭借。 B,表修饰;表并列。C,介词,把;连词,如果。D,只,仅)  4.B(甚至在县界修筑坞壁)5.C(句①,写李章曾随光武出征;句⑥,写光武对李章的褒奖)  6.A(担任大司农的是光武帝)

    (三)

1.D(使……美好)  2.B(A,黄河以西;C,妻子儿女;D,清正廉洁)  3.B(A,表并列;表转折。B,用,拿。C,表被动;替。D,到;在)4.B(每天有四次集市)5.C(句①,写孔奋为官节俭;句②,写孔奋受人尊敬)6.B(那里本来就十分富裕)

    (四)

1.C(检查,察看)2.D(合乎时宜)3.D(次序;次序在第二的。讼辞;供词)4.C(A,男女,儿女;B,借过别人的钱;D,色动,脸色有所改变)  5.D(句②,破案后对别人的告诫;句⑤,与高柔无关)6.C(A,不受理案件的不是高柔;B,并非自己的母亲1.D,焦子文并没有“见高柔来狱中”,就“知事已败”)

    (五)

1.B(推究,审问)2.B(A,古义,醉酒;今义,陶醉。B,供应。C,古义,远近之人;今义,远和近。D,古义,以后的事务;今义,丧事)  3.A(A,以……身份。B,因为;经由。C,才;竟。D,如果;相似)  4.(1)因此你应该向天下人显示你是因功劳而被举荐的,以此来表明这次铨选的人是清廉而有声望的。(2)公琰立志忠雅,他是和我一同辅佐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1  5.B(句②,赵直的预言;句⑤,蒋琬谦让)  6.D(A,“暗访”错。B,“胡乱欺骗”错。C,“百姓不能得到好处”错)   

    (六)

1.C(归向)2.C(A,古义,下雪;今义,雨和雪。B,古义,查看,查验;今义,审察被检举的犯罪事实。C,人之常情。D,古义,重新加以;今义,程度副词)3.D(A,因为;认为。B,替;被。C,是这样;词尾。D,表示修饰)  4.B(A,改嫁;C,不幸运;D,约定日期)  5.C(句①,与题干无关;句②⑥,为直接表现)6.B(A,文中未提到“很早就展露为官才华”;C,文中没说亲党对寡妇有看法;D,从“众官咸谓不然”可知,刚开始并不是所有人都很服他)

    (七)

 1.B(信任)  2.A(A,为动;B、c、D,都是名作动)  3.B(A,同,跟。B,用;因为。C,于是,就。D,他)4.B(之,指“降卒”自己)  5.B(句①,任职情况;句③,曾荒废政务;句⑥,帝王的褒奖)6.C(用“武力”文中未提及,使吴民臣服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推行绥怀政策)

    (八)

1.D(拒绝)2.D(因为,认为;代词,语气词)  3.c(设立标记)  4.A (有帝舅之尊的是庾翼)5.B(句②,探视祖坟;句⑤,作者的赞叹)6.C(不是庾亮)

    (九)

1.A(探望)2.A(事先做好)  3.A(A,的,助词。B,表示递进;表示目的。C,就;竟。D,表示目的;用。)4.D(A,知,识别。B,并非“他”,而是“我”。c,相,作代副词。)5.B(句②,写齐武帝对范云的赞赏;句④,写范云尊重寡嫂)6.B(委婉含蓄改为直接)

【知识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