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广东省惠来一中第二学期高三2月月考语文科试卷

                                          2009.2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请      会     驾     帖     蚌相争

     B.好      对     吞    号     犊情深

     C.山     星宿     觉     草     乳未干   

     D.包      奴     美     麻     刚自用  

试题详情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进动物园,我们就径直来到,“澳洲馆”看考拉,它们样子憨厚,一举一动总是慢悠悠的, 显得               可爱。   

    ②即便是这些水草,也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水一样          无垢,使人心旷神怡,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③目光短浅的人由于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         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④尽管这只是一次            ,但特警们反应迅速,出击果断,身手敏捷,让我们对北京奥运会    安保工作充满了信心。   

    A.尤其        清静       从而         演练   

    B.非常        清静       进而         演习

    C.非常        清净       从而         演练   

    D.尤其        清净       进而         演习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以栾恩杰为代表的航天科技人员,为我国成功实施首次月球探测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先进事迹可圈可点,值得大书特书。

试题详情

    B.去年11月份,我自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达到石破天惊的6.9%,再度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使物价上涨压力再度增加。

    C.在现场,影院特意赠送冯小刚导演一把集结号。冯导煞有介事地拿着,可还没等摸热,就被一位自称看过两遍《集结号》的热心影迷抢走了。

    D.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试题详情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以之                                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也      考虑

C.吾已为君之矣                          遣返

D.因为诗之                              悼念

试题详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在颜渊叹圣  ②予其点之流亚欤

B.①一日千金与先生  ②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排之  ②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齿颊  ②余评论尚多

试题详情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3分)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试题详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试题详情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诗经?氓》)   

  (2)彼童子之师,                                                     (韩愈《师说》)

  (3)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4)水至清则无鱼,                                            (《礼记》)   

从偏见到卑劣

温 宪

在西藏发生暴力犯罪事件之后,国际上某些自以为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颇为失态,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怪劲儿。然而,当偏见膨胀得“越了线”,便走向了卑劣。

试举一例:某英国专栏作家日前撰文,除了极为荒谬地将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柏林奥运会相提并论外,还声称“当西藏形势恶化后,以奥运会为武器针对北京的压力将增大”,中国对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深切关注为全球反华势力提供了“机遇之窗”,继而煽动包括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内的各方人士,随着奥运圣火的传递,应参与“一个滚动的全球范围的反华抗议”。不仅如此,这位曾有从政经历的人士还极力鼓动说:“当西方政治家面临无力扭转经济颓势和人们在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上的愤怒郁积之际,将辱骂倾泻于中国,为这些政治家从其他灾难中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荒谬吗?就是如此荒谬!如同经过热炒后,远在苏丹的达尔富尔问题被荒诞地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一样,如今借着西藏问题,西方经济颓势、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等“灾难”与奥运会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被联系到了一起,真是一语泄了天机!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它还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反华势力无知而狂妄、狭隘而傲慢、起哄而无理的嘴脸。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成为全人类的盛会,是因为这个世界实在需要一种借奥运会得以承载、传扬的高尚精神。正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所言,奥林匹克运动是“超越了人类一切宗教的‘宗教’”,这个“宗教”所宣扬的终极追求其实就是那些人类所推崇的最基本的道德追求: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奥林匹克运动初起时令人感动的约定之一是赛会期间交战各方一律休战;奥运圣火采集仪式上令人感动的一幕便是与火炬同时高高举起的橄榄枝。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到今天,奥林匹克精神理应更加具有理性包容、平等沟通、促进和谐的诉求。在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面前,那些不肯摘下意识形态有色眼镜、受制于冷战思维定势的人们对此却毫无所知,这是不是显得距“道义制高点”很远?

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正在以自己的真诚努力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履行着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全球化进程加快了,地球村变小了,诸如奥运会在内的许多关乎大家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办,也只有通过国际间的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才能将国际社会的好事办好。恰如英国奥委会主席科林?莫伊尼汉所言,“体育运动和奥运会本身是一股向善的力量”,“让中国蒙羞不会赢得任何成果,最终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那些以阴暗心理或阴险举措诋毁、攻击乃至破坏北京奥运会的人,伤及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已经进入21世纪的整个人类文明社会亦将蒙羞。

上述幸灾乐祸者文中有言:“魔瓶已经打开,如何终结尚未可知。”其实,结局可以预料:打开充满偏见的魔瓶后,亵渎奥运者终将自取其辱!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试题详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四、本大题为选做题,两组试题中请任选一组,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请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写上(一)或(二)

16.             为什么小说要不惜笔墨,介绍盘石村坑塘里鱼的来源?(4分)

 

试题详情

17.作品为什么以“鱼和水”为题?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5分)

 

试题详情

“我一刻都没有怀疑过自己。你说我是自信也好,狂妄也好。我在内心是个极度浪漫的人。人一定要浪漫,才能超越世俗生活。只有超越世俗生活,才能够创造。”       (《人物周刊》2007.4)

(注:谭盾 ,当代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

试题详情

19.统观这篇报道,谭盾身上有着纽约人怎样的德性?(4分)

                                                                                 

试题详情

20.这篇报道,除了作者简约的旁白外,通篇都是直接引用主人公的原话。你认为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6分)

                                                                                   

试题详情

21.《人物周刊》发表本文时,前面写到“谭盾又搞怪了,这一次,又震动了西方。2007年1月13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他最新的歌剧《秦始皇》。120多年以来,这是这所全球著名的歌剧院第一次上演中国题材的原创歌剧。……这部歌剧连演9场,包括最高票价2500美元在内的戏票销售一空”。你认为这篇报道有着怎样的新闻价值?(5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试题详情

22、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向读者披露了两条重要信息,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信息不超过20个字)

   据介绍,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正在共同拟定有关塑料袋有偿使用的办法,但有偿使用理论上并不会给消费者增加新的费用负担。因为原来商场和超市的塑料袋收费实际上已经计入商品的成本里面去了,现在只是把隐性的变为显性的。

试题详情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将近480万吨石油,相当于我国去年石油消费量的近1.5%。限制超薄塑料袋生产使用以后,塑料袋使用总量将会大大减少。

                                                                                            

                                                                                           

                                                                                           

试题详情

23.2008年9月27日下午16:43分,中国“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在队友的协助下爬出飞行舱进行太空漫步,他挥动国旗对着宇宙喊道:“我已出舱……向祖国人民问好!向全世界人民问好!”

那一刻令全国人民震撼而激动。有网友留言:“虽然只是翟志刚的一小步,却是中国航天技术的一大步。”  

请你也用两句“虽然……却……”的句式来表达你当时的感想。(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试题详情

一、1.A(B项除“峙”读zhi外,其余均读shi,C项除“莠”读you除外,其余均读xiuD项除“媲”读pi外,其余均读bi)

2.C(①“尤其”,表示更进一步;“非常”,表示程度很高。句意中没有对比之意,应选用“非常”。    ②“清静”,指安静,不嘈杂;“清净”,指清澈,干净。结合语境“水草像湖水一样”,应选用“清    净”。③“从而”,用于下文开头,表示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进而”,强调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而“忽视集体和国家利益”只是前面分句的结果,应当用“从而”,④“演练”,演习训练。“演习”,按照预想的方案进行实地练习。按照句意,两个词均可以用在句中。)

试题详情

3.A(B“石破天惊”现比喻艺术创造或议论等新奇惊人,不同凡响,用在这里不合对象。C“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此处应为“饶有兴趣”。D“耸人听闻”,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事,使人听了感到震惊。应改为“骇人听闻”。属不理解成语含义用错。A。“可圈可点”,原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现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试题详情

4.C(A项“给予了颇高评价”一句偷换了主语,可改为“获得了……”;B“已经痊愈的……病人”    属不合逻辑;  D“表率”的前面是不能加上“好的”,因为“表率”指的就是“好的”。)

试题详情

二、5.C.【遣:在这里是使用,花费的意思】(3分)

6.A.【都是动词,是。B介词,拿/介词,按照。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3分)

试题详情

7.B.【这是“座下缁白四众”的感受,不是金圣叹的行为】(3分)

试题详情

8.C.【A原文并没有“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的意思;B王斫山是将钱借他经营;D原文是“无人知道先生的住处”】(3分)

试题详情

9.(10分)【(1)(4分)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2)①(3分)喜欢喝酒,善于品评文章,所发的议论都是前人所不曾说过的。“衡”、“所未发”各1分,句意1分。②(3分)由明入清以后,(先生)断绝了仕进的念头,改名为人瑞,字圣叹,除了与朋友亲人谈笑外,就是独自端坐在贯华堂中,致力读书著述。“绝”、“为务”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喜欢饮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

    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声音洪亮,环顾四周时神采卓异,所有经史子集、笺疏训诂,和那些佛家、道家两教的经典及阐释经典的杂书,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

    议论纵横捭阖,中心贯通始终,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千金给先生,说:“先生拿这些钱去放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先生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就对斫山说:“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添您守财奴的恶名罢了,我已经替您花掉了。”王斫山笑了笑没有计较。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起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思,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在颜渊来说是惊叹圣人孔子,在孔子来说是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他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至今流传世上的著作,只有评点《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的几种刊刻版本。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的人,像长洲毛宗岗、徐增,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是最出名的,到现在求学的人还称赞他们。

    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别开生面。唉!多么优秀的人啊!虽然遭遇惨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我路过吴门,去寻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悼念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试题详情

10.(1)(4分)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意,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图(要点:“生意”或“动静”,2分);成双的鸥鸟反衬了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要点:“孤单”或“孤寂”,2分)。

    (2)(3分)前人写柳,折柳赠别,咏柳赋别,总与“别”相关,本诗写柳表达“留”之意,与“不别”联系在一起;借柳系舟的意象,通过企盼将来安定、舒适生活,表达现在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要点:分析出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或漂泊之意,1分;分析出一种“新意”2分)

11(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人至察则无徒    (6分,每小题2分)

试题详情

三、12.BE(A是对“精神”的比喻,没有揭示“精神”的本质。C、D不是“精神”,是体现“精神”的2个事实)

13.C(承诺内容的概括既表面化,又不能在原文中找到根据,无中生有)

试题详情

14.(1)把奥运会当作反华的机遇。(2)煽动各方人士参加“滚动的全球范围的反华抗议”。(3)用辱骂中国从其他灾难中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每答对1点得1分,答对3点得4分)

试题详情

15.(1 )把许多与奥运会毫不相干的东西与奥运会联系在一起。(2)对奥运会的高尚精神一无所知。(3)不仅不共同承担国际责任,而且诋毁、攻击乃至破坏北京奥运会。(每点2分)

试题详情

四、选考阅读(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