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学年浙江省五校联考(一)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春秋公羊传》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其实施而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 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B 国家维护土地自由买卖
C 各诸侯国废除井田制 D加速向封建生产方式转变
2.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这四项可能真实的是
①他在公元前350年发生的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
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
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唐初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其后的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封建经济基础
B 变革生产方式
C 调整生产关系
D 调整上层建筑
4.图一是苏维埃政府发给农民的耕田证书,图二是晋察冀根据地农民拥护当时中共的土地政策而举行游行的一幅照片,图三是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时的一张照片。根据三幅图片判断下列对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制订的依据和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图 一 图 二 图 三
①以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主要任务为依据
②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政策
④以建立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为主要目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统治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回答5――6题
5.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A 法家思想的影响 B 儒家思想的影响
C 皇权意识的增强 D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6.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 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 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 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 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我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据此回答7――9题
7.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西夏仿宋朝制度建立官制等措施,其最大历史作用是
A 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 B 使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
C有利于巩固少数民族政权 D 有利于缓和紧张的民族关系
8.乾隆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视察西藏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召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于清朝上述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 对少数民族采取歧视政策 B 不重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C 采用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 D 在边疆地区推广农耕经济
9.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也包括少数民族抗日武装的英勇战斗。抗战时期著名的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有:
①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②大青山蒙古抗日游击队
③冀鲁边区冀中回民支队 ④东北人民革命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③
中国古代统治者大多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各国友好交往。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正确反映东汉时期国际交往情况的是
A 开始探索到达中亚、西亚的道路
B 和欧洲国家进行直接友好往来
C 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远至非洲
D 日本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
11.中国人民早在古代就创造过世界航海壮举。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的过程,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 古代经济重心向南移 B 海上交通比陆上交通经济
C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D 科学技术的的进步
中国古代文化全面繁荣,其中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我国秦代艺术珍品
B 东晋时书法开始成为艺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蔡邕等书法家
C 唐时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代表作有《霓裳羽衣舞》
D 南宋陆游的名作《钗头凤》充满了国耻未雪、壮志难酬的悲愤激情
13.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