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60天60题(8)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能否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能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它们能否以平等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试分析当前推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平等竞争的有效途径。
w.w.w.k.s.5.u.c.o.mwww.ks5u.com
【提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靠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实现的。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这一点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一致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动了企业性质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有效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正常的市场秩序的前提,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基础。在企业性质和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过程中,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是推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平等竞争的有效途径。
由于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2000年以来已经多次考查过,均就基本经济制度及其依据、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进行了考查),因此,2009年考生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角度:
(1)说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必要性,分析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重大意义。
(2)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3)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关系,分析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的根本要求及其重大意义。
相关知识点1 企业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1.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2.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1)股份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出现的。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私人资本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2)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股份资本和股份公司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是发展股份公司,有利于社会资本的迅速集中,迅速扩大资本规模;二是发展股份公司,有利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3)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发展股份公司,有利于政企分离,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当前,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4)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3.多种形式企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改革开放以来,在公有企业改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同时,私营企业、合伙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等多种形式的企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关知识点2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进一步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企业资本金。
w.w.w.k.s.5.u.c.o.mwww.ks5u.com
相关知识点3 建立健全现代化产权制度
1.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产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财产加以利用或处置以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产权的直接形式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是产权主体围绕各种财产客体而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2.有效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正常的市场秩序的前提,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基础。(1)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基础,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就要建立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建立一种有效率的产权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产权主体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2)现代产权制度保障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产权主体平等竞争,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3)现代产权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只有产权主体的权、责、利关系统一,产权主体才会把资源运用到更高效率的用途上。(4)现代产权制度促进市场秩序和信用制度完善。目前我国存在的市场无序和失信现象,其根源主要是由于产权不清和保护不力而造成的对各类产权的侵犯。
3.现代产权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1)在财产权利的划分上要“归属清晰”。“归属清晰”不是单指狭义的所有权归属清晰,而是指广义所有权中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归谁拥有,必须界定清晰。(2)在维护产权关系上要“保护严格”。产权关系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通过法律使其制度化,成为具有强制力的约束规则,这样才可以降低产权关系确立和纠纷解决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产权制度的效率和公平性。(3)在财产权利运用过程中要“权责明确”。明确的产权关系,必须是主体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统一。(4)在财产权利的配置上要“流转顺畅”。产权主体有动力并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配置其权利。这种权利的只有配置是产权激励作用的要求和体现,是市场机制产生效率的条件。
从“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再到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试结合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确立这一宗旨的理论基础。
【提示】
党的建设问题本身比较敏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等问题直接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非常小。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新的伟大工程”等已经不再是“热门”的提法,也不可能以分析题形式进行考查。但结合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和党的根本宗旨,间接考查党的作风建设,仍然是考研政治命题的一个重要方向。
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仅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作风,而且关系到党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最终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都与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具有内在一致性。
2009年考生需要重点准备的命题角度包括:
(1)如何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2)毛泽东一再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试结合党的性质,理解上述论断。
(3)结合唯物史观相关原理,分析坚持群众路线的意义。
(4)分析以人为本和党的群众路线、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w.w.w.k.s.5.u.c.o.mwww.ks5u.com
相关知识点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决定的,也是现实的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
相关知识点2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
1.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一再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措施,都应该符合人民的利益,都必须使劳动人民从中得到好处。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就在于为人民服务,在于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离开这个根本宗旨,党就会变质、变色。
3.坚持群众路线。(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实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领导方法。(2)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群众路线是对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知识点3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2.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以人为本与群众路线是内在一致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求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4.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