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2009.1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共10页,包含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综合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4. 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共60分
借鉴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人们通常以0°、38°N为极点,将其所在半球称为“陆半球”(如图1),另一半球称为“水半球”,据此完成1-2题。
试题详情
1. “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A. 180°,38°S B. 0°,38°N
C. 180°,38°N D. 0°,38°S
2. 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A.扬州市夜幕沉沉 B. 地中海沿岸温和湿润
C.塔里木河出现汛期 D. 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图2为“在A地地平面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过程图”,其中虚线圈为太阳视运动轨迹,B为A地的天顶,C为太阳视运动某一位置。读图完成3-4题。
3.当太阳位于C位置,∠BAC=43°08′,北京时间为16:00时,A地的经纬度位置为
A.43°08′N,150°E
B.46°52′N,90°E
C.66°34′N,60°E
D.66°34′S,60°E
4.一支地理科考队在A地考察的内容可能是
A.海洋渔场的形成原因
B.塔里木盆地石油的储藏量
C.极地气候下的生态环境
D.南极地区大气臭氧含量
5. 按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A.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断裂
6.①②③④所示地质现象与成因匹配的是
A.①―泥沙沉积 B.②―岩层断裂 C.③―侵蚀作用 D.④―水平挤压
图4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
(120°E、45°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7-8题。
7.图5中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8.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读图6,完成9-10题。
9.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10.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地形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图7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1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图8为“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从“埃及金字塔形”到“缅甸佛塔形”、再到未来的“残垣断壁形”,显示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信息显示
A.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已经进入增长减缓阶段
B.从2005年开始因中青年人口集中,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加快
C.到2050年因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将快速增长
D.目前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基数大和人口老龄化
14.不同领域的学者分析这些金字塔图,可能会思考不同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学家会关注老龄化问题,呼吁健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B.生理学家可能发现女性与男性各年龄段的人数差别已经消除
C.人口学家推断中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模式
D.健康专家发现中国人将会越来越长寿,且女性长寿的比例更大
15.图9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4,6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沉积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转移的趋势加大,读图10完成17-18题。
A.中国投资环境改善,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降低
B.跨国公司所在国汽车市场饱和,开辟国际市场的需要
C.我国汽车研发与生产技术处世界领先水平
D.汽车工业的迁出地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18.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移出,肯定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C.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
D.对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8小题,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共24分)。
2008年9月上旬,飓风排着队穿越大西洋,向加勒比地区和美国东南沿海袭来,使途经地区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读图11完成19-20题。
19.飓风对图示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A.当位于飓风中心正北时,新奥尔良吹东北风
B.当位于飓风中心正南时,新奥尔良吹东北风
C.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工业受损
D.给旧金山电子工业带来巨大损失
20.对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技术是
A. RS B.雷达 C.GPS D.GIS
关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12完成21-22题。
21. 有关图示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有
A.生态环境危急程度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B.生态环境危急区的自然植被以森林与草原为主
C.人口密度大于400人以上的地区为生态环境极危急区
D.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问题最小的地区
22. 关于①②两地的正确叙述有
A.①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肥力下降 B.①地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是毁林开荒
C.②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D.解决②地环境问题应当退耕还草
读表1“四大牧区超载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和图13“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23-24题。
表1
地区
超载起至年份(年)
超载持续时间(年)
年平均超载率(%)
西藏牧区
1964-2000
37
47
青海牧区
1970-2000
31
18
甘肃牧区
1973-2000
28
20
四川牧区
1982-2000
19
10
23.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
B.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
D.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24.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场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规划投资1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据此完成25-26题。
25.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A.市场广阔 B.资源丰富 C.海运便利 D.技术先进
26.广东设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有
A.从集聚到分散,减轻环境污染 B.共享基础设施和追求集聚效应
C.石油资源丰富,原料充足 D.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有8题,其中第27-30题为必做题,第31-34题为选做题,请在4道选做题中任意选做两道题。共60分。
27.图14中图a为“世界部分地区图”,图b为“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分)
图14
(1)图a 中③地位于①地的 方向。甲、乙两图比例尺较大的是 图。(2分)
(2)如果此时图示区域是星期二,按区时划分地球上为星期二的经度范围是 ;该日,扬州昼夜长短状况是 。(2分)
(3)①②③④四地中,与图b所示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和 ,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4分)
(1)制约乙城港区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原因是 ;丙城是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港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3分)
(2)A线和B线是连接甲城和丁城的公路选线方案。较合理的是 线,
简述你的理由。 (3分)
(3)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判断图例①为 区,理由是 ;④为 区,理由是 。(4分)
29.表2表示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读图16、图17,完成下列各题。(12分)
表2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小麦种植
犁 地
(忙碌)
播 种
小麦生长季节
①
绵羊饲养
②
配 种
剪羊毛
在收割后的
麦田上放牧
(1)填写合适的农事安排:① ,② 。(2分)
(2)澳大利亚大陆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地位于印度洋沿岸,试分析其降水较少的原因。 (4分)
(3)分析P河冬、夏季均出现汛期的原因。 (2分)
(4)图17中主要农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优点。 (4分)
材料一:一般认为气温在1℃以下时就可以产生霜冻,图18是“我国1996年三个冬季日的霜区分布图”。
材料二:我国有三大柑橘优势产区,分别是四川省南部和重庆市、赣南湘南和桂北、浙南闽西等地。
(1)图示三日中成都有霜冻的日期是 。云南1月13日比2月6日的霜区面积
(大或小)。(2分)
(2)据图分析四川省南部和重庆市柑橘生长的气候优势及形成原因。 (4分)
(3)图中A湖泊为 湖,该季节湖水与长江水的补给关系是 。(2分)
(4)分析A湖面积日渐萎缩的主要原因。 (2分)
★注意:第31-34题为选做题,请从中任选两题作答。多选者,只按前两题的答案给分。请务必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题目序号前的方框涂黑。
32.[选修模块:海洋地理]
读图19,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航线经过的板块有太平洋板块、
板块和 板块。(2分)
(2)航行途中经过的著名渔场是 ,其成因是 。(2分)
(3)沿这条航线,海洋表层水温逐渐变 ,原因是 。与同纬度大洋相比,上海附近海区表层盐度较 ,主要原因是 。(4分)
(4)近年来,有关北冰洋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简述国家间产生竞争的主要原因。
(2分)
33.[选修模块:旅游地理]
图20是“四幅旅游资源示意图”,图21是“我国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20中四幅景观图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是 ,位于图21所示区域的有 。(填字母)(3分)
(2)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试分析大桥建成后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3分)
(3)a图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请简要分析该省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原因。 (4分)
34.[选修模块:城乡规划]
(1)除中心商业区外,①~⑦区域中,房价最低的应该是 ,最高的是 。(2分)
(2)随着新市镇的发展,请从土地、环境、农业结构等方面对农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分)
(3)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市政府计划将X区发展成新工业区。请你从A、B中选择一种立场,分析其地理原理。A―政府人员,运用城乡规划的原理说服厂家从工业区迁往X区。B―厂商,不想搬迁,运用城乡规划的原理向政府说明原因。(4分)
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说明:1.试题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类题型,请按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评分。在综合题中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相近的,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本题所分配的分数。
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以拼音表达,可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题 号
答 案
A
B
C
D
13
14
15
16
17
(二)双项选择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共24分。
21
22
23
24
25
26
AC
ABD
BC
CD
B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有8题,其中第27~30题为必做题,第31~34题为选做题,请在4道选做题中任意选做两道题。共60分。
27.共8分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2分
西南(1分) 甲(1分)
(2)
157.5°W向东至180°(1分) 昼长于夜,且昼最长夜最短(1分)
(3)
4分
①(1分) ③ (1分)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2分)
28.共10分
3分
海水较浅,不利于大型船舶进出(1分) 海水较深;地处避风港湾;地形平坦有利于筑港;有铁路相连,可实现海陆联运(任答两点给2分)
B(1分) B线沿等高线延伸,路面平坦,易于施工,且利于汽车安全行驶;新修线路短,投资少;联系乙城市(答对两点给2分)
工业区(1分) 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沿铁路线分布(1分) 商业区 (1分)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1分)
29.共12分
小麦收割(1分) 在牧场放牧(1分)
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中西部递减(或北、东、南三面沿海多,中西部少)(2分)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沿岸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2分)
墨累河干支流上游属于夏雨区,下游属于冬雨区(2分)
(4)
混合农业(1分) 农场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做到忙闲错开;农场主可根据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收入稳定(3分)
水稻种植业 单位面积产量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充分利用水热资源”
30.共10分
1996年2月6日(1分) 大(1分)
热量充足、无霜期长、生长期长;柑橘生长受冻害较少(2分) 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冬季寒潮入侵;盆地地形使热量不易散失(2分)
洞庭湖(1分) 湖水补给长江水(1分)
围湖造田;山区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2分)
31.共10分
Ⅰ(1分) 降水量少;地势较高,风力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土壤多呈碱性,空气中碱性尘埃对酸性气体有中和作用(任答两点得2分)
应该建设(1分) 理由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制油”的原料充足;我国石油紧张,进口量大;核心技术已经突破;可形成新的产业链,效益高(任答两点得2分)
不应该建设(1分) 理由是:“煤制油”转化率不高会导致能源浪费;投资大、成本高;煤制油消耗大量水资源;导致煤炭开采量加大,加速煤炭资源枯竭(任答两点得2分)
开源方面:开发新能源(1分);节流方面:加强技术革新,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耗能少的产业(2分);区际协调:将耗能大户转移至能源丰富的地区,拓展新的能源输入通道(1分)
32.共10分
亚欧(1分) 美洲(1分)
北海道渔场(1分) 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此交汇(1分)
低(1分) 纬度渐高,海水受到太阳辐射渐少(1分) 低(1分)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大量径流对海水稀释作用强(1分)
北冰洋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资源丰富;占有北冰洋领土可以拓展生存的空间,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北冰洋是联系三大洲的捷径,战略地位突出;北冰洋可作为战略缓冲地带,利于加强国防安全等(任答两点给2分)
33.共10分
b (1分) c d (全部答对得2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增加交通通达度,可进入性增强;扩大旅游的客源市场;增加新的人文景观,增加吸引力;加强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任答3点得3分)
旅游业投入少,是无烟工业;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等。(任答4点给4分)
34.共10分
⑦ (1分) ⑤(1分)
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城郊农业;建立观光生态农业园区(4分)
A:原工业区土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必答得2分);X区地价较低,企业生产成本将下降;土地面积较大,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环境较好,空气质量较高;有公路干线,交通便利(任答两点得2分)。
B:原工业区工业基础较好,搬迁费用高,协作关系较好(必答得2分);X区离商业中心较远;离铁路较远,原料、产品运输加大了生产成本;新区基础设施不配套,员工生活不方便;集聚效益较低(任答两点得2分)
第20题,答案ABD均正确;
第29题(4)题中的“图21”改为“图17”,如果有学生将答案写为“图21”的答案并且特点回答相吻合,可以算分。其答案补充如下:“水稻种植业 单位面积产量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充分利用水热资源”
第30题(1)题中的第二空的答案改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