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化学猜题押宝

 

猜题一、 有机与生活

例1 阿斯巴甜(Aspartame分子式为:)具有清爽的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阿斯巴甜属于蛋白质

B、水解产物中有两种氨基酸

C、阿斯巴甜一定条件下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解析:在选项A中,蛋白质应是高分子化合物,而阿斯巴甜的分子量不可能达到那么多。阿斯巴甜水解能得到两种氨基酸.阿斯巴甜有羧基和氨基,则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其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分别是和左边的氨基相连的碳原子及和相连的碳原子。答案:A

猜题三、有机物质结构与性质

 

 

 

 

它的分子式为:         ,分子所含的官能团有:                (只写二种)

(2)环蕃A(Cyclophane)和超蕃B(superphane)是一种光电信息材料,它们的结构如右图。

试题详情

(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环蕃和超蕃互为同系物

B.环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环蕃能与液溴、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D.超蕃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二氯取代物有3种

 

 (Ⅱ)环蕃A的合成方法很多,下列是两种常见方法――金属钠法(方法1)、电解原还法(方法2)

试题详情

    反应①的类型是:                 反应的③类型是                反应②的有机产物在               极生成(选填“阴”或“阳”)。

试题详情

22.解析:

(1)通过结构式可以看出它的官能团为为―NH2、―C≡C―、-NO2、苯基

(2)环蕃和超蕃的球棍模型如图,这两种不可能互为同系物,因为它们的结构不同,而环蕃中与苯环相连的的C原子上有氢原子,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其苯环上有氢原子,则也可以和液溴或硝酸发生取代反应;在超蕃中,为了便于分析问题,将超蕃外围碳原子用虚线连起来,很容易看出虚线构成一个六棱柱的上下面,由于对称性,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但二氯代物有:

 

试题详情

1-2,1-3,1-4,1-7,1-8,1-9,1-10,共7种,所以本题的答案为BC;从环蕃的合成途径可以看出①是取代反应,反应的③是加成反应,反应②得到电子,则在阴极上生成。

答案:(1)C22H14N2O2;碳碳叁键、氨基、硝基、苯基(2)①BC

    ②取代,加成,阴极

点评:有机命题中常常以新材料、新物质为背景,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等主干知识为主线,来考查学生对有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题详情

猜题三、 重在知识广度考查的有机合成

例4 内墙涂料以聚乙烯醇()为基料渗入滑石粉等而制成,聚乙烯醇可由下列途径合成。

试题详情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乙烯酯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二种)。

(2)上述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选填①、②、③)

(3)可以循环使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4)反应③可看作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试题详情

解析:由醋酸乙烯酯的结构简式得出其中所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酯基;原子利用率最高的化学反应是化合反应和有机中的加聚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第一个用乙酸、乙烯、氧气反应生成醋酸乙烯酯,第三个反应是属于酯的水解生成乙酸,则可以看出循环使用的物质为乙酸,其结构简式为

试题详情

点评:有机合成是有机部分的重头戏,能综合考查学生对该有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新课标对这类题的考查特点是注重知识的广度。

 

猜题四 现代物理分析方法与有机结构探究相结合

例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确定某蜡状有机物A的结构和性质,他们拟用传统实验的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过程探究。

1、实验式的确定

(1)取样品A进行燃烧法测定。发现燃烧后只生成,某次燃烧后,经换算得到了。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实验中,取蜡状A在(标准状况下,下同)氧气中完全燃烧,两者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和液态水。

由此得出的实验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式确定(经测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

(3)取少量样品熔化,加入钠有氢气放出,说明A分子中含有________基。

(4)进行核磁共振,发现只有两个特征峰,且面积比为8:4,再做红外光谱,发现与乙醇一样透过率在同一处波数被吸收。图谱如下:

 

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性质探究

(5)A的四乙酸酯在稀硫酸催化下在中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产物中注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① 

  

②甲醛是所有醛中还原性最强的,则合成A需要的两种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简式)

解析:样品燃烧只生成CO2和H2O,说明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结合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x=0、1、2…),根据A在(标准状况下)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可以求出实验式为。样品熔化后加入钠块有H2放出,则说明其中有羟基。由核磁共振,发现只有两个特征峰,且面积比为8:4,可以断定该有机物中的氢原子有两种,其数目之比为8:4;再由红外光谱,发现与乙醇一样透过率在同一处波数被吸收,可以断定该有机物中键的种类和醇一样;从而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CH2OH)4。酯的水解实质是酯基断裂,碳氧单键上结合H原子,而碳氧双键上结合羟基,所以含有18的氧原子应在乙酸的羟基上。所以A的四乙酸酯在稀硫酸催化下,在中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醛和醛加成能得到含有羟基的醛,最后再把醛基还原得到多元醇。

 

甲醛和乙醛以3:1进行加成得再加成H2得到C(CH2OH)4

 

 

答案:(1)分子中,分子式为

(2)  (3)羟基

(4)C(CH2OH)4

(5)

(6)

 

猜题五、化学与奥运会

例6.青海昆仑玉被定为08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昆仑玉主要成分是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透闪石(Tremolite)的化学成份为Ca2Mg5Si8O22(OH)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透闪石的化学式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2CaO?5MgO?8SiO2?H2O

B.透闪石的化学式写成硅酸盐的形式为:2CaSiO3?5MgSiO3?H2SiO3

C.透闪石中Mg元素的质量分数是Ca元素质量分数的2倍

D.透闪石中还有少量的Al代替Mg,Na、K、Mn代替Ca、Mg等。

答案:C

解析:从化学式可知,Ca与Mg的物质的量比为2∶5,质量比为2×40∶5×24=80∶120,故质量分数比为2∶3,即Mg元素的质量分数是Ca元素的1.5倍。正确选项为C。

例7.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为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已知:

CO:2CO(g)+O2(g)=2CO2(g),△H=-566.0 kJ/mol。

丙烷:C3H8(g)+5O2(g)=3CO2(g)+4H2O(l),△H=-2221.5 kJ/mol。

正丁烷:C4H10(g)+6.5O2(g)=4CO2(g)+5H2O(l),△H=-2878.0kJ/mol。

异丁烷:C4H10(g)+6.5O2(g)=4CO2(g)+5H2O(l),△H=-2869.6kJ/mol。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0kJ/mol。

B.相同质量的丙烷和正丁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也多

C.常温下,CO的燃烧热为566.0 kJ/mol。

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解析:A项中燃烧热不能带负号;B选项中等质量的烷烃,碳原子个数越多,耗氧量越低,且,故放出的热和消耗的氧都是前者多;C选项中566.0 kJ的热量是燃烧2 mol CO放出的热;D选项中人类利用的能源不一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风能等。故选B。

猜题六 化学与贝尔化学奖

例8.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对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化过程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中的催化转化器,  可将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转化无害的物质,有效降低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可加快CO氧化 

B.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

C. 在铂催化下,NO、NO2可被CO还原成N2

D. 碳氢化合物在铂催化下,被CO直接氧化成CO2和H2O

解析:CO是常见的还原剂,不能将碳氢化物直接氧化,碳氢化合物可直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O2和H2O

答案:D

猜题七 化学与“嫦娥奔月”

A.液氧和液氢要分装加注到火箭燃料箱中。

C. 火箭一二级常规燃料燃烧产物对发射环境没有污染。

D. 用液氧和液氢做火箭燃料,主要是因为氢气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量。

答案: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