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高三 3月份诊断性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说明: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240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
第Ⅰ卷(必做,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测地的地理坐标为
A.21°
C.21°
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最可信的是
A.巴黎盆地风雪交加,寒风刺骨
B.巴西高原草木枯萎,一派凋零
C.河套平原麦浪滚滚,丰收在望
D.泰山景区人头攒动,游人如织
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如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工业部门受这次危机影响最明显的是
A.钢铁、机械、石化等大型工业
B.制糖厂、水果罐头厂等农产品加工业
C.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工业
D.服装、制鞋、玩具等中小型工业部门
4.我国应对这次危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②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
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④完善交通网,加大产品的出口量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5.关于某地沉积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中,最合理的是
A.沉积一褶皱一断裂一抬升一侵蚀一下沉一沉积
B.沉积一断裂一褶皱一沉积一侵蚀一下沉一沉积
C.褶皱一断裂一抬升一侵蚀一下沉一沉积
D.褶皱一断裂一侵蚀一沉积
6.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示意图,图中M、P、Q、S四处最可能是高级住宅区的是
A.M B.P C.Q D.S
7.下图中甲、乙两地相似的地理特征有
A.农业比较发达 B.气候较周边地区凉爽
C.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D.植被以森林为主
8.下列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运用RS可以确定110巡逻车的位置
②运用RS可以获取火灾蔓延区域的动态信息
③运用GP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
④运用GIS可以获取水灾区域的影像信息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9.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9.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审题、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灵活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由于受所学知识的影响,学生往往把题中的“封建时代”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五大阶段中的“封建时代”,按此理解,中国从秦朝进入到封建时代,直至清朝,那么BCD皆可选。题中的“封建时代”,是地方行政组织,应该为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即封邦建国。通常理解的“封建时代”的地方行政组织应该为题干中的“郡县时代”。
10.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0.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明初,朱元璋大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论语》中的思想有利于加强君权,故受朱元璋的敬仰;《孟子》继承了《论语》中的一些思想,但有些重民的思想与朱元璋的要求极不一致,D体现了民贵君轻,与朱元璋要求极不符。选项中A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强调气节,该三项皆不对中央集权造成负面影响
11.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鹳鱼石斧图》 C.《墨梅图》 D.《步辇图》
11. 本题通过图片旨在考查提取图片有效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该绘画作品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C作品通过梅来借物抒情,表达个人追求,符合题意。A作品为风俗画,B体现了自然生动、浪漫与质朴的特点,D为写实人物画。
12.“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自然资源很丰富
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人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等,善于从中国文化中吸收重民、批判君权的思想内容;“18世纪末19世纪初”,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进行,并扩展到欧美主要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和深入,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极大加强,迫切要求获得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为感兴趣。题意强调西方人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应该从西方角度来考虑。
13.一位教师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时要求学生为右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洋人的朝廷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D.相互提携共同奋斗
13. 本题通过图片旨在考查提取图片有效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图片含义显示:中国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是《辛丑条约》造成的极大恶果,由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哪些语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14.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主要考察1912年元旦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此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B正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有关情况。A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应为1900年左右。C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多为一战期间的。D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15. 本题通过图片、材料旨在考查提取图片有效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破四旧”体现了文革中的无政府状态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但是,此时中国仍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制度没有发生变化。
16.下图是361度服饰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我们再度起飞的关键
④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 本题通过图片旨在考查提取图片有效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三大未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④错误。
17.小董2008年上半年自办豆腐坊,取得好的效益;下半年又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扩大了生产规模。他一年的收入包括
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 ②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④合法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A.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假定甲国与乙国生产同一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同,甲国2吨钢的生产时间一O.5 吨羊毛的生产时间;乙国1吨钢的生产时间=1吨羊毛的生产时间。在此条件下。甲国与乙国的最佳贸易选择是
A.甲国进口羊毛,乙国进口钢材,发挥比较优势
B.乙国出口钢材,进口羊毛,节约生产成本
C.甲国既出口钢材,也出口羊毛,发挥绝对优势
D.两国尽可能减少进口,以保护民族经济发展
19.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请选择适当的选项完成《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①监察部门监督 ②人大监督 ③司法机关的监督 ④审计部门监督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0.2009年是西藏实行民主改革50年。50年来,自治区政府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并在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电脑中广泛使用藏文。在各类教育机构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分别使用了包括藏文在内的七种语言进行教学。这表明
①国家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
②繁荣民族文化是实现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④共同语言是民族最稳定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1.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如中原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关中文化等等。造成区域文化差异性的原因有
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②自然条件和历史环境不同
③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 ④社会发展规律不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山寨”文化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群众所接受,市场空间巨大,但良莠不齐,某些内容雅俗共赏,某些内容却低级粗俗。这说明
①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发展的管理和引导
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坚持提倡多样化与弘扬主旋律相统一
④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应当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做好2009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三个协调”反映了
①联系和发展的关系②主观和客观的关系③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④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回答24~25题。
24.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于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②我国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③在我国公民可以参与决策的形成 ④我国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5.目前,新方案对包括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等在内的公立医院改革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国务院建议,地方自主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定细则进行推广。上述解决方法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B.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
C.辩证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联结的
第Ⅱ卷(必做110分十选做30分,共140分)
必 做 部 分
26.(25分)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A北侧的绿洲面积大,且连成片;南侧的绿洲面积小,且零散分布。其原因是什么?(3分)
(2)目前该区已成为我国番茄酱的主产区,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番茄固形物和番茄红色素含量高,霉菌含量低,无污染,是生产高品质番茄酱的原料。该地生产的优质番茄酱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8分)
(3)20世纪50年代,B河流域下游还是广袤的的水草丰盛的湿地;现在,这里湖泊干涸,一片盐碱和流沙。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4分)
(4)为了恢复B河下游的生态环境,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6分)
(5)该区域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所产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向外输出,当地消化很少。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9/6,1975年上涨
――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三 1973年底,为了稳定美元,美国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似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四 面对严重的经济问题,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的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发达国家采用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
――摘自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和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二战后为避免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为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做了哪些努力?(6分)
(4)从上述各阶段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3分)
解释: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读材料、分析和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审题和归纳概括能力要求较高。
问号(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即可归纳概括,注意语言要简练概括,如世界贸易额锐减、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根据所学知识,为了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对经济进行大调整,如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完善;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等。
问号(2):根据题意,对两则材料中的现象进行比较,工业生产都大幅度下降,但70年代经济危机中物价反常,不降反而上升,出现了“滞涨”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如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政府的新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导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等。
问号(3):根据材料可知,在理论上,发达国家作出了调整,由采用凯恩斯主义到采用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根据所学知识,在实践上,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各项干预,加强市场的作用。
问号(4):根据题意,30年代到二战后,经济政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并且干预规模逐步扩大;70年代,经济政策由大规模干预到减少干预,加强市场。由此可知,政府要不断地调整经济政策、对经济干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应该注意干预的程度及加强市场的调节作用。
答案:(1)问题:贸易紧缩,生产下降,商品滞销。(3分)措施:《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吸收;发展第三产业。(7分)
(2)不同:通货膨胀与生产下降并存。(2分)原因: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福利政策,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实力相对削弱,美元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受中东石油的影响。(4分)
(3)采用了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政府推行减少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6分)
(4)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以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3分)
(2)材料二中经济危机所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6分)
28.(25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材料一 近五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很快,五年人均累计增收2000多元,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恩格尔系数也逐步下降。但同时,农业部数字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2004年和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为3.21:1和3.22:l,2008年扩大到3.36:1,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首破万元。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什么意义?(7分)
材料二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文化消费总量平稳增长,但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适合农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得不到满足;文化设施和活动匮乏,某些农民农闲和不打工时都以麻将打发时间,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乘虚而入。
(2)针对材料二反映的问题,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谈谈你的看法。(9分)
材料三 1978年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迫切要求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根据不同情况,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不同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3)简要说明中央出台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辩证法依据。(9)
新中国成立前,西藏地区对外联系主要靠马帮驮运;新中国成立后,西藏修建了对外联系的公路,汽车运输取代了马帮;
(2)推动西藏对外交通方式变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分)
(3)从各种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看,航空运输的出现要晚于铁路运输,但西藏发展航空运输却早于铁路。其原因是什么?(5分)
材料三 建国六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乃至前进中的每一次失误,都无不印证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真谛。
(4)根据材料三,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分)
材料四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继续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合作、发展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5)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6分)
选 做 部 分
30.(10分)【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2008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少,中国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中国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甚至造成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材料二 “我国干旱受灾严重地区示意图”
(1)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历年来降水偏少的原因是什么?(4分)
(2)针对这次大旱,我国各地主要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缓解灾害造成的危害?(6分)
31.(10分)【地理一环境保护】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雾。当遇逆温或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时,烟雾会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20世纪40年代初发生在美国洛杉矾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著名的公害事件之一。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剧增,洛杉矶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有汽车250万辆,每天消耗汽油1600万升。由于汽车排放尾气、汽油挥发、汽油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漏油,每天向城市上空排放大量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氧化氮和铅烟(当时所用汽油为含四乙基铅的汽油)。这些排放物在阳光的作用下,特别是夏季和初秋季节强烈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中含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在市区上空经久不散。
(1)洛杉矾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城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6分)
材料一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材料二 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
材料三 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了“休止符”……。
请回答:
(1)材料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是指什么?请指出图片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3分)
(2)30什么说图片所暗喻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3分)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2分)
(4)材料三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是什么?(2分)
解释:本题围绕戊戌变法来展开论述,考查学生识读材料与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方法来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问号(1):根据材料一可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争失败)情况下,知识分子发动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问号(2)实际考查戊戌变法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结合所学戊戌变法内容回答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近代化的影响。问号(3)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的分析变法成败的方法即可回答。问号(4):“休止符”表明中国现代化还没有结束,列举史实来回答。
答案:(1)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推动维新运动兴起。(3分)
(2)政治上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方科技,挽救民族危机。(3分)
(3)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没有发动人民群众。(2分)
(4)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现代化探索并未终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继续探索。(2分)
请回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作用?(4分)
(3)从上述材料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主要症结。(4分)
解释:本题主要考察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方面的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和平与安全;(2分)
(2)赞同(1分)。联合国在成立后的30年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大国间矛盾,但在防止美苏发生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3分)
(3)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没有起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原因:一些大国为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4分)
34.(10分)【思想政治一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从国际组织的三种分类方法看,欧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3分)
(2)中国为什么高度重视发展与欧盟的关系?(7分)
35.(10分)【思想政治一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4分)
(2)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什么原则?(6分)
烟台市2008――2009高三三月份诊断性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1.C 2.A 3.D 4.B 5.A 6.B 7.C 8.A 9.A 10.D 11.C 12.B 13.D 14.B
15.A 16.B 17.D 18.A 19.D 20.B 21.A 22.C 23.B 24.C 25.D
26.(25分) (1)A山脉北坡降水多,南坡降水少。(3分)
(2) 光照(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环境污染小。(每要点2分,共8分)
(3)可能是因为高山冰雪融水量减少;可能是因为B河中上游地区大量开发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每要点2分,共4分)
(4)塔里木河引水工程(或从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引水);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控制绿洲规模,减少水资源需求量;在农业生产中,改变大水漫灌方式,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减少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答对三点即可,其他合理也可得分,共6分)
(5)当地经济水平低,人口少,能源消耗量少。(4分)
27.(1)问题:贸易紧缩,生产下降,商品滞销。(3分)措施:《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吸收;发展第三产业。(7分)
(2)不同:通货膨胀与生产下降并存。(2分)原因: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福利政策,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实力相对削弱,美元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受中东石油的影响。(4分)
(3)采用了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政府推行减少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6分)
(4)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以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3分)
28. (1)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扩大内需,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3分)②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的公平,促进社会稳定。(2分)③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2分)
(2)① 文化以经济为基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农民文化消费。(3分)② 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③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3分)
(3) ①联系的多样性要求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党中央根据变化了的农村实际状况出台新的土地政策体现了这一点。(3分)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土地的不同利用情况,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体现了这一点。(3分)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分)(其他观点作答,言之有理,也应酌情给分。)
29.(1)政治: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确立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4分)经济: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通过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4分)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2分)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1分)
(2)对外运输的需求不断增长;科技的发展,克服自然条件障碍的能力越来越高;经济实力的增长,有了发展交通的资金;国家的重视等。(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3)青藏高原高山阻挡,高寒缺氧,冻土广布,修筑铁路难度大,航空运输可克服这些自然条件的制约。
(4)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2分)
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2分)
③实践处在主观与客观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3分)
(5)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外交活动的宗旨。(3分)
②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有利于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3分)
30.(10分) (1)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多受单一冷空气的控制,不易形成降水。(4分)
(2)合理调配水源,加大灌溉力度;实施人工增雨或者增雪的作业;发展节水灌溉;拨付抗旱补助经费。(答对三点即可,其他合理也可得分,共6分)
31.(10分) (1) 汽车排出的尾气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氧化氮和铅烟,这些排放物在强烈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4分)
(2)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发展清洁能源;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答对三点即可,其他合理也可得分,共6分)
32.(10分)(1)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推动维新运动兴起。(3分)
(2)政治上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方科技,挽救民族危机。(3分)
(3)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没有发动人民群众。(2分)
(4)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现代化探索并未终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继续探索。(2分)
33.(1)和平与安全;(2分)
(2)赞同(1分)。联合国在成立后的30年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大国间矛盾,但在防止美苏发生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3分)
(3)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没有起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原因:一些大国为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4分)
34、【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⑴ 欧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经济实力强大,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4分)
⑵ ①中欧之间有很多共同点: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分)② 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2分)
35、【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4分)
(2)①在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努力中,要特别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原则。(3分)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结合的原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