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秋季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期中联考

高三年级物理试题

命题:孝昌一中 杨炼军 陈俊锋  审题:孝昌一中 王胜桥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且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

2.第 I 卷答案写在第 Ⅱ卷卷首答题栏内,第且卷答案写在各题指定的答题处.

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如图所示,在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个重为G的物体,若沿斜面向上和沿水平向左方向各加一个大小都为G/2 的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

试题详情

A.2G     B.G     C.     D.G/2

试题详情

2.如图所示是两个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和B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运动过程中A、B的情况是

A.运动过程中,A的速度一直比B大,B没有追上了A

B.B的速度一直比A大,B追上了A

试题详情

C.A在时刻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时刻B追上了A

试题详情

D.在时刻,A、B速度相等,A在B前面,尚未被B追上,但此后B一定会追上A

试题详情

3.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 N ,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 T ,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

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

试题详情

4.一物体以初速度冲向光滑斜面AB,并能沿斜面升高h,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斜面从C点锯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物体冲出C点仍能升高h

B.若把斜面弯成圆弧形,物体仍能沿AB’升高

C.若把斜面弯成圆弧形或从C点锯断,物体都不能升高h, 因为机械能不守恒

D.若把斜面弯成圆弧形或从C点锯断,物体都不能升高h, 但机机械能仍守恒

试题详情

5.每逢节日,人们喜欢燃放烟花以庆祝,设某次燃放的烟花在空中炸开后向各个方向均匀地射出许多速度不同的火星,则在炸开后较短时间内这些火星在空中形成的截面图形状为图中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AB,AC部分粗糙,BC部分光滑且足够长,一个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初速度从木板的左端向右滑上木板,则滑块和木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7.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其波速为200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时刻质点b的位移正在增大

试题详情

B.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1s,质点b通过的路程为2m

试题详情

C.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15s,质点a在平衡位置处

D.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50Hz

 

试题详情

8.如图所示,甲图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物体相连,由静止释放,乙图为同一物体M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竖直向下受到拉力F的作用,拉力F的大小与m的重力相等,由静止释放,开始时M距桌边的距离相等,则

试题详情

A.甲、乙两图中M的加速度相等为

试题详情

B.甲图中M的加速度为,乙图中m的加速度为

C.乙图中绳子受到的拉力较大

D.甲图中M到达桌边用的时间较长,速度较小

 

试题详情

9.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80kw的汽车,汽车的质量为m=2kg,如果汽车从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运动过程中阻力恒为4N,则

A.汽车从静止起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20m/s

B.汽车从静止起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0m/s

C.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5s

D.汽车从静止到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10m/s

试题详情

10.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实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又一突破.为了拍摄飞船的外部影像,航天员在太空释放了一个伴飞小卫星,通过一个“弹簧”装置给伴飞小卫星一个速度增量,小卫星的速度比“神七”飞船快,两者之间会先越来越远,直到保持在一个大致距离上.

伴飞小卫星是一个40厘米边长的立方体,大概有一颗篮球般大小,伴飞小卫星虽然小,但它具有姿态的调整、测控、数据传输等功能.将飞船的运动轨道近似为圆形,忽略飞船与伴飞小卫星之间的万有引力,则伴飞小卫星在远离飞船的过程中

A.速度增大     B.加速度减小    C.受地球万有引力增大    D.机械能不变

 

第 I 卷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70 分)

试题详情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1题 5 分,第12题12分,共17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11.下列是一些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同一次实验过程中,结点O位置允许变动.

B.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安装斜槽时末端可以不水平.

C.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用天平测物体(或重锤)的质量.

D.在“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确定小球落点的方法是: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舍出个别较远的点),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E.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的g值比当地的标准值偏小,可能原因是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

试题详情

12.一轻弹性材料AB可以被压缩,最大压缩量为x=10cm,某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它压缩时能储存的最大弹性势能,甲同学做了如下操作:

试题详情

①在光滑木板上固定一挡板,使弹性材料的A端固定在竖直挡板上,另一端B不受力时刚好在木板边缘.再将此装置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且使B端在桌外(如图甲),记下B在水平地面上的射影O.

②将一大小不计的小铁球靠在B端向A端压弹性材料,压缩量x=10cm,后将小球释放,使小球水平抛出,记下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

③测出相关物理量后进行计算.

⑴甲同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⑵用以上物理量表示弹性材料的最大弹性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乙同学采用了另一种方法

试题详情

用一测力计缓慢压B端,当压缩量为时,测力计示数为; 压缩量为时,示数为;…… 然后以压缩量x为横坐标,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坐标,描点后得到图像如右图.则由图像可得该弹性材料的最大弹性势能为____________J。

试题详情

三、解答题(本题共4题,共 53 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9分)长征二号F型火箭托着载有三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飞船飞向太空.已知火箭总长58.3m,发射塔高105.0m.点火后,经7.0s火箭离开发射塔.设火箭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则在火箭离开发射塔的过程中.(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⑴火箭的加速度多大?

试题详情

⑵质量为60kg的宇航员受到的飞船对他的作用力多大?()

 

 

 

 

 

 

 

 

 

 

试题详情

14.(12分)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且与墙刚好接触,质量为m的光滑球B,半径为A的,放在A与竖直墙之间,A、B都保持静止状态.求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及摩擦力大小.

 

 

 

 

 

 

 

 

 

 

 

试题详情

15.(14分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竖直放置,环上套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小球A、B,A、B之间用一长为R的轻杆相连,如图所示,开始时,A、B 都静止,且A在圆环的最高点,现将A、B释放,求:

⑴A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⑵第⑴问过程中杆对B球做的功

 

 

 

 

 

 

 

 

 

 

 

 

 

 

 

 

 

 

试题详情

16.(18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相距d=lm有质量都为m=0.5kg的A、B两小球,都以 的速度向右运动,先后进入特殊区域MNPQ(MN、PQ分别为左、右边界),只有当两球同处在MNPQ区域时,两球间才存在F=2N的吸引力.两球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恰好在右边界PQ相碰,且两球的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⑴求MN与PQ的距离s ;

试题详情

⑵若两小球的初速度为,则两球离开区域MNPQ时的速度分别多大?

试题详情

 

 

 

 

2008年秋季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期中联考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B

BD

A

AB

ACD

BCD

ACD

BD

二、实验题

11.ABC   (选对一个得2分,二个得3分,三个得5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12.(1)小球质量m,B与O的高度h,OP之间距离s           (3分)

   (2)                                         (4分)

   (3) 3.4~3.7                                             (5分)

13.解:(1)由                                      (2分)

       得                        (2分)

       (2)对宇航员受力分析如图受重力mg,支持力N,由牛顿第二定律:

                             (3分)

        N  (2分)

14.解:连接A、B的圆心OO′,设B的半径为r,则A的半径为3r,且设O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如图所示。

    则

                           (1)    (3分)

       对B球受力分析如图,B受重力mg,墙壁对它的弹力、A对它的弹力.由平衡得:

               (2)   (1分)

             (3)  (1分)

       对A受力分析如图,A受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N,B对A的压力N2′,地面的摩擦力

        由平衡得:

                       (4)   (1分)

                 (5)    (1分)

        又                   (6)     (1分)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1分)  

  (1分)

又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对地面的压力       (1分)

                    A对地面的摩擦力         (1分)

15.解(1)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当A运动至最低点时,A下降的高度为,B下降的高度为  (1分)

   则有          (4分)

   又A、B速度大小相同,即              (1分)

   由以上各式解得               (2分)

(2)设杆对B做功W,在此过程中对B由动能定理

          (4分)

   解得             (2分)

   即杆对B做功.

 

16.(1)当A球进入MNPQ区域时,A、B 之间才存在相互作用力.

    A、B的加速度大小为       (2分)

    设经t时间,两球相撞,在t时间内

A的位移

文本框: (4分)B的位移             

解得:m             

(2)当m/s时,两球的加速度大小不变,即

 m/s2

设经t1两小球相碰,相碰位置距MN为,则

    

文本框: (3分)    

     由以上三式解得:m

     碰撞前的瞬间A的速度为m/s

                 B的速度为m/s

     设碰撞后的瞬间A、B的速度分别为,由动量和能量守恒有:

        

文本框: (3分)        

     可解得:m/s     m/s

     又因mm,故A、B可能发生第二次碰撞,假设再经t2两球发生第二次碰撞,碰撞位置距MN为.

       

文本框: (2分)

可解得s     m m

故在MNPQ区域第二次碰撞不能发生

第一次碰撞后,B经m离开该区域,设B离开PQ时的速度为,则

文本框: (2分)

m/s

又A、B组成的系统始终动量守恒,设A出该区域的速度为

文本框: (2分)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