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2009年5月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必做,共88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第I卷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可有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鉴定实验中,共同点是 ( )
B. 实验过程中都有颜色变化
B.都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C.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D.温度对实验都无影响
2.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右图所法杂交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家兔的体色是由一对基因决定的
B.控制家兔体色的基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F2灰色家兔中基因型有3种
D.F2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与亲本基因相同的占1/4
3.美国科学家通过向老鼠胚胎注入某种基因,培养出了体能超群的“超级老鼠”,长跑数小时而不知疲倦。该注入基因的直接作用可能是 ( )
A.加快神经兴奋的传导 B.促进ATP的生成
C.控制有关酶合成 D.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4.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
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B.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
C.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D.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
5.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B.细胞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不会改变
C.分泌蛋白产生越旺盛的细胞,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D.特异性免疫系统能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己”
6.近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EV71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B.当B细胞受EV71病毒刺激后,会使B细胞周期变短
C.防止EV71病毒的传播和蔓延最好的方法是切断传播途径和进行预防接种
D.某儿童感染一种EV71病毒后产生的抗体不能识别其他变种病毒
A.EV71病毒感染力很强,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它不起作用
7.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
(a)、染色单体(b)和DNA(c)的数目。此时期的细
胞不可能 ( )
A.发生细胞膜内陷
B.进行基因重组
C.含有4个染色体组
D.出现染色本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现象
8.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营养级
从上个营养级流入的能量数
kJ(m2?y-1)
呼吸消耗的能量数
kJ(m2?y-1)
I
501.2
II
141.0
79.1
III
15.9
13.2
Ⅳ
0.9
0.5
分解者
221.7
192.6
A.该生态系统从第II营养级到第III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
B.第I营养级固定在太阳能总量是863.9kJ/(m2?y-1)
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9.下列有关化学史实涉及的化学观念与现代科学理论或事实相悖的是 ( )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B.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从而正确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为定比的关系
C.1965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证明人工可以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在本质上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0.美籍华裔化学家钱永健等三人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
(GFP)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而分享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GFP中的生色基因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其中R代表烃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1mol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7mol碳碳双键
B.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