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1卷(选择题1~4页)和第Ⅱ卷(综合题5―8页)两部分。
2.请把第1卷的答案连同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1卷 (必做,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度数据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测量图中各地海拔高度,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数字地球 D.地理信息系统
2.对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甲>丙 B.坡度:甲>乙
C.气温:丙>丁 D.降水:乙>丁
下为某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和分支机构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若MNP为晨线,则此时
A.③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B.图示日期为
C.①地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D.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70°w)
4.若总部和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为了缩短某种新产品的研发周期,使总部与分支机构实现不间断研发,则合理的“接力”研发流程是
A.总部→⑤→②→总部
B.总部→⑤→③→总部
C.总部→④→①→总部
D.总部-→③→⑤→总部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可表示某些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回答5~7题。
5.如果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模式,MN为软流层,①为岩浆活动,
③为变质作用,则
A.甲为岩浆岩 B.乙为沉积岩
C.丁为变质岩 D.④为沉积作用
6.如果该图为热力环流模式,MN为下垫面,则
A.甲处气压低于丁处 B.风由甲处吹向丁处
C.甲处气压低于乙处 D.甲处天气晴朗
7.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MN为下垫面,则
A.甲处代表陆地
B.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
C.环节④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D.人类活动对环节③的影响最大
下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
9.若图中有甲、乙、丙、丁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等深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7月份均多雨 B.流经乙处的是本格拉寒流
C.丙位于大陆架上 D.丁地石油资源丰富
11.危及到丁地附近海岛国家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火山、地震 B.泥石流、滑坡
C.海洋环境污染 D.全球气候变暖
右为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和降水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四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3.四个地区中,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右面图甲、图乙分别是某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该市的平均期望寿命已提高到78岁。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甲反映的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一高―低”模式 B.“高―低一高”模式
C.“高一高一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15.与流动人口相比,户籍人口
A.劳动力数量较少 B.劳动力比重较大
C.性别构成较合理 D.年龄构成较轻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丁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7.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读“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图”,回答18~19题。
18.阶段I中的农产品产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距城市近 B.气候优越
C.地形平坦 D.水源充足
19.阶段Ⅱ中的农产品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运输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增加
某种农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下为部分省级行政区国有企业总产值的比例(1990年)及其变化(1990―1997年)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下列国有企业发展状况属于“高比例、高下降”类的一组省级行政区是
A.川、豫、湘 B.鲁、苏、粤
C.青、藏、内蒙古 D.吉、京、滇
21.国有企业发展属于“低比例、高下降”类的省区,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地势平坦,企业占地容易获得
B.处于沿海位置,较容易吸引外资
C.内河航运发达,便于原料运进
D.省内劳动力丰富,不需外来迁入
右为某交通运输方式以澳门为中心的等时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该交通运输方式为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铁路运输 D.高速公路运输
23.如果以该图信息作为研究依据,则最能反映的问题是
A.澳门T业原料的来源地范嗣
B.澳门_丁业产品的覆盖范围
C.澳门农剐产品的来源地范嗣
D.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24~25题。
24.右图中最能反映我闰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
担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25.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
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
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第Ⅱ卷 (必做40分+选做10分,共50分)
2009.3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6道题。其中第26~29题为必做部分,30~31题为选做部分,选做部分只选择l道试题作答,如全答,阅卷时将根据所选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1道试题。
【必做部分】
26.(10分)下面右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回答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F两处最晚,c处最早。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曲类型是什么?并简述理由。(2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席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型。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2分)
(4)本着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请你为该区域的能源开发利用献计献策。(3分)
27.(10分)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下面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
●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一:
结论:(1)说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3分)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2分)
材料二: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结论:(3)指出华北地Ⅸ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3分)
(四)拓展应用:
材料三;为加强对沙尘暴的研究,我国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结论:(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
28.(10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显著特点及形成的直接原因。(2分)
(2)图中几个较大的城市都是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分析这几个城市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有利区位因素。(3分)
(3)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乙地区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表:
利用方式
燃料
饲料
肥料
工艺编制
自然腐烂
其它
百分比(%)
50
13
3
9
20
5
请你从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3分)
(4)甲附近河流上有我国一重要水利枢纽,你认为当初选址修建时,设计者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2分)
29.(1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请根据图文中的信息,简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4分)
(2)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勤地区在农业土地开发利用中,对土地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3分)
(3)为使民勤不致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你认为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选做部分】
30.(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长江水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仅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4分)
(2)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请对比简要分析成因。(6分)
31.(10分)【旅游地理】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已于
(1)“宝岛”台湾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概括分析台湾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原因。 (4分)
(2)简要评价台湾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6分)
第1卷 (选择题共50分】
1.B 2.D 3.C 4.B 5.C 6.A 7.B 8.B 9.A 10.A l 1.D 12.A 13.D 14.D 15.C 16.C 17.D 18.A 19.C 20.A 21.B 22.B 23.0 24.C 25.C
第Ⅱ卷 (综合题共50分)
【必做部分】
26.(1)背斜(1分) 中心地层年代较老,两翼地层年代较新。(1分) .
(2)①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1分) ②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1分) ③淤积有肥沃的土壤;(1分) 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
(3)①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1分)②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1分)
(4)①积极营造薪炭林;(1分)②大力开发小水电;(1分)③推广普及沼气等。(1分)
27.(1)①干旱、半干旱(缺水);(1分)②沙漠(荒漠、黄土)广布;(1分)③植被稀疏。(1分)
(2)冷锋锋面附近气温、气压差大,风力强劲;(1分)吹扬沙尘并使之随锋面移动。(1分)
(3)春季(1分) ①多大风天气;②气温回升快;③降水稀少。(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共2分)
(4)①提供图像数据资料;(1分)②跟踪监测、预报等。(1分)
28.(1)千沟万壑(沟壑纵横、支离破碎)(1分)流水侵蚀(1分)
(2)①接近原料产地;②接近消费市场;③劳动力丰富;④交通运输比较便利等。(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3分)
(3)不合理(1分)①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1分)
②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1分)
(4)①气象、气候资料;②地质、地貌资料;③河流水文资料;④社会经济资料(如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与否、聚落分布等)。(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共2分)
29.(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1分)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1分)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1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1分)
(2)①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和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1分)
②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1分)③湿地面积缩小等。(1分)
(3)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②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③调整产业结构;④科学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牧;⑤防止过度垦殖、过度放牧;⑥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等。(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3分)
【选做部分】
30.【自然灾害与防治】
(1)①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士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2分)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蓄洪、行洪能力降低。(2分)
(2)①以前经济落后,对灾害监测、防御和抗灾能力低;(2分)②现今,经济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强,对灾害监测、预防能力提高;(2分) 但社会财富积累多,受灾后财产损失大。(2分)
31.【旅游地理】
(1)①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2分)②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丰富多样的人文旅游景观。(2分)
(2)①台湾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②旅游资源的集群和地域综合状况较好;③经济较为发达,旅游基础设施完备,具有较强的地区接待能力;④交通比较便利;⑤地域较广阔,环境承载量较大等。(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
(第Ⅱ卷各题设问,考生答案如与参考答案不符,只要合理也可酌情得分,但不得超过该问题所设最高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