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2009年中考语文仿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79分,第Ⅱ卷为99分;卷面书写8分

4.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79分)

 

一、语文积累(20分)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溃赠  琥珀  辨别是非  自出新裁    B.涵养  振撼  锤炼  海枯石烂 

C.修葺  涌跃  穷奢极侈  燃料外泄    D.贯例  海鸥  蓑衣  全部勾销

试题详情

3.模仿下列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在最后一个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算式。(2分)

A.1/100   (百里挑一)     B.10002=100×100×100  (千方百计)

C.10000-0=10000          (        )

试题详情

4.写出两条有关读书的名言:(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          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5.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9)(9分)

(1)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孟子〉二章》

(3)国破山河在,       。 杜甫《春望》

(4)相见时难别亦难,                  。 李商隐《无题》

(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 郦道元《三峡》

(9)结庐在人境,      。 陶渊明《饮酒》

(7)飞来山上千寻塔,      。 王安石《登飞来峰》

(8)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试题详情

9.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

(1)后人常用“扑朔迷离”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请你写出这个成语的源头句。

(2)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一](20分)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伽利略

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此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欲夸夸其谈;相反,学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新事物时,变得甚为优柔寡断。
    从前有一人,生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但他天资颖慧,生性好奇。他喂养了许多鸟雀,饶有兴味地欣赏其啁啾,聊以自娱。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皆好听极了。一日晚间,他在家听到附近传来一种声音,十分悠扬,遂臆断为一只小鸟,出去捕之。路上,遇见一位牧童,正在吹着一根木管,同时手指在上面按动着,忽而捂住某些孔眼,忽而放开,使木管发出了那种响声,宛然喈喈鸟语,不过发音方式迥然不同。他惊诧不已,并在好奇心驱使下,送给牧童一头牛犊,换取了那支笛子。他通过思索意识到:假使牧童未从此地路过,他将永远不会晓得,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他决定离家出走,意欲经历一些其他奇事。翌日,当他经过一幢茅舍时,听见里面响着一种乐音,为了弄清是支笛子还是只乌鸦,他信步而入。只见一少年,正用拿在右手的一根弓,拉着绷在左手持着的一只木匣子上的几条筋,同时指头在筋上移动着;根本不必吹气,那件乐器就发出了各种悦耳的声音。此时他有多么惊愕,凡是像他一样具有智慧和好奇心的人,都是可想而知的。他偶然见识了这两种意想不到的产生声音和乐音之新法后,遂开始相信自然界尚会存在其他方法。然而又令他感到十分奇妙的是,当他走进一座圣殿时,为了瞧瞧刚才是谁在奏乐,便往门后看去,发觉音响是在开门之际产生自门枢和铰链。另外一次,他兴致勃勃地走进一家酒店,以为能看到某人在用弓轻轻触动小提琴的弦,但看见的却是有个人正用一只手指的指尖,敲着一只杯子的杯口,使其发出清脆的响声。可当他后来观察到,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像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时,与其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毋宁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因为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或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却能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响亮的声音。嗣后,当他以为除了上述发声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它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直至那种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而吹奏的铁簧片。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堵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蝉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颤动躯壳或其他什么部位。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其折断,欲止住蝉鸣。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声音一道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
    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其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即便经验有时仍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无能。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式形成。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其成因何在,更应予以谅解了。

试题详情

二、(55分)

7.选文着重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证明这一观点的?(9分)

试题详情

8.“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具体指哪两种?(4分)

试题详情

9.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末段的“宽宥”和“谅解”两个词的?(4分)

试题详情

10.曾经有一个人,用一大一小两个圆表示自己的知识由少到多的情况,圆外则是未知的世界,由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试看看下面的图形,请结合上文的论述,说说他得出了什么结论?(9分)                                   未

              未

 

      界              知            界                  知

 

             

世                              世

 

[二](20分)

梅花确实是不平凡的花,我赞美它!

    在寒风刺骨的严冬,我独自走在公园的小路上,只见一株梅花怒放着,它,开得那么奔放,开得那么坚决,那么痛快!它的枝,直挺挺地向外伸展,对抗着西北风。它的花饱满、奔放、朴素、不修饰,不渲染,却格外美丽!它是对着严寒庄严宣战的勇士。

    梅花虽然不及牡丹那么富丽,秋菊那样娇挺;虽然没有杨柳婆娑的姿态,没有龙爪槐那样屈曲盘旋的虬枝,却拥有桃花的颜色,菊花的性格,松竹的风姿;虽然没有玉兰那股清香,却洋溢着浓郁的战斗气息!它不仅蕴藏着诗情画意,被人誉为“冰雪遍天涯,红梅雪上花”,而且还有着一副凌寒傲骨。一阵西北风吹过,别的花枯的枯了,谢的谢了,花落花飞,再见它们的容颜,只有等待来年。但在这百花凋零的寒冬,梅花却先天下而春,热情奔放,不畏严寒,不折不挠,给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这些,哪种花能相比?只有松竹才配和它媲美。

    梅花确实是不平凡的花,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寒风刺骨的严冬,不折不挠,仍旧开出鲜艳的花朵,和我国英勇的人民相像。我赞美梅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我国英勇的人民,尤其象征了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那种奋发图强,不怕困难,自力更生的精神和意志。

    梅花是不平凡的花,我高声赞美梅花!

试题详情

11.简要概括上文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试题详情

12.梅花的外部形态美和内在气质美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试题详情

1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的写法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4分)

试题详情

14.“我”为什么赞美梅花?(用原文回答)(3分)

试题详情

15.在这一段文字中,“梅花”作为“主角”出现,而“牡丹”、“秋菊”、“杨柳”和“龙爪槐”等都是作为“配角”形象。请你换个思维角度,从上面四种花木中任选一个作为抒写对象,模仿文中的写法,以“梅花”为比照对象,写出你的感受,(9分)

[三](15分)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试题详情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相枕以卧       (2)山之高      (3)游于是乎始

试题详情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试题详情

18.用原文填空。(4分)

(1)从侧面衬托西山高峻的句子是:                   

(2)与“觉而起,起而归”相照应的句子是:                   

试题详情

19.“西山”只不过是一些丘陵,在文中却显得如此气势非凡,说说这样写的目的。(4分)

 

第  卷(共99分) 五、(11分)

试题详情

20.右面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写出相关的结论。(4分)

试题详情

21. 在2003年电影金鸡奖颁奖晚会上,当获奖演员李丁上台领奖时,主持人要求他说几句话,李丁在台上向下面深深鞠了一躬,说了这样一句话:“感谢观众和评委对老朽的安慰和鼓励。”台下掌声雷动。从李丁的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用简洁的句子概括出你的感受。(3分)

试题详情

22.下面是同一作品的原稿和修改稿,请比较,逐句指出原句的不足或修改后的效果。(8分)

     原稿: 风刮得很紧,①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的无力地在空中飞舞,②无目的地落下地来。③在墙脚已经砌好了一条白色的路,左右两边各有这样的一条,④好像给中间的泥泞的道路镶了两道宽边。

修改稿:风刮得很紧,①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地在空中飞舞,②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③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④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试题详情

四、(55分)

24.好奇是对生命的回报,成长是对时光的回报,飞翔是对天空的回报,成才是对老师的回报……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标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9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答题卷)

题号

总分

 

 

 

 

 

 

 

考生注意:

试题详情

1.答题卷共4页。你所有的答题内容必须写在此卷上,否则答题无效

试题详情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不得将答案写在密封线内。

试题详情

3.请按照“试题卷”依次填写答题内容,不要漏答内容

试题详情

4.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卷”密封装订成册。

 

得分

评卷人

 

 

试题详情

一、(20分)1.(2分)                    

2.(    )(2分)  3. (        )

试题详情

4.(4分) (1) ____________                             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5.(9分)(1)                      (2)                   

(3)              。 (4)                   

(5)            ,           。(9)             

(7)                。 (8)               

试题详情

9.(4分)(1)                         

(2)                                      

得分

评卷人

 

 

试题详情

二、(55分)[一](20分)

7.(9分)                                                                      

                                                                               

试题详情

8.(4分)                                                                      

试题详情

9.(4分)                                                                      

                                                                              

试题详情

10.(9分)                                                                      

                                                                                                                           

[二](20分)

试题详情

11.(3分)                                                            

试题详情

12.(4分)                                                                      

                                                                              

试题详情

13. (4分) _______   ___和______  ____

试题详情

14.(3分)                                                                       

试题详情

15.(9分)                                                                        

                                                                              

[三](15分)

试题详情

19.(3分)(1)             (2)          (3)          

试题详情

17.(4分)(1)                                               

(2)                                              

试题详情

18.(4分)(1)                                               

(2)                                              

试题详情

19.(4分)                                                                       

                                                                              

得分

评卷人

 

 

试题详情

三、(15分)

20.(4分)                                                                      

                                                                               

试题详情

21.(3分)                                                                      

试题详情

22.(8分)

                                                                      

                                                                       

                                                                      

                                                                      

得分

评卷人

 

 

 

 

 

试题详情

一、(20分)1.欣 晰 盏 缕 (2分,答对2个得1分。)2.D  3.A  4.万无一失。4.示例:(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5.(1)出淤泥而不染。(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城春草木深。(4)东风无力百花残。(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9)而无车马喧。(7)闻说鸡鸣见日升。(8)江春入旧年。9.(1)《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55分)[一](20分)7.着重论述了“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作者是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8.鸟鸣声和牧童的笛子声。9.一是表明我们对未知世界的不了解毫不足怪;二是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10.由此可见:随着个人知识的增多,他所意识到的未知世界的问题也增多了,知识愈多愈发现自己无知。(意思正确,句子通畅,可得满分)

[二](20分) 11.赞颂了梅花是不平凡的花(或梅花的不平凡)。12.⑴外形美:枝直挺挺地向外伸展,对抗着西北风。⑵内在美:凌寒傲骨、热情奔放、不畏严寒、不折不挠(或:花饱满、奔放、朴素、美丽)。13.欲扬先抑(有扬有抑);对比。14.因为它不但……精神和意志。15.略。

[三](15分)19.(1)进而(2)尽(3)从此(时)17.(1)思想所到之处,梦里就出现同样情形。(2)萦回着青山,缭绕白云,外面与天相接,四面景色如一。18.(1)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19.提示:作者因支持改革,不愿与官场小人为伍,身遭贬谪。写作本文时,他心情郁闷孤傲,只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恰遇西山,于是借景抒情。

三、(15分)20.水在0―4℃之间密度逐渐增大,4时密度最大,在4℃以上时, 密度逐渐减小。21.围绕感谢和自谦,言之成理即可。22.①用“无力地”不简洁,属重复修饰。删去“无力地”,更为简洁。 ②“落下地来”与“棉絮一样”的雪花的姿态不很协调;改为“四处飘落”更为贴切和形象。③罗嗦、不简练。改后更为简洁。④不合常理:下雪天,泥泞路上只能是泥与雪的混合,不可能镶上宽白边。石板路中间部分的雪易化成水,而路两边的积雪不易融化。(每句2分,答案意思对即可。“原作不足”或“改后效果” 的分析,只要有一处答对即可给满分。)

四、(55分)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