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79分,第Ⅱ卷为99分;卷面书写8分。
4.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79分)
一、(9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A.招(pìn) B. (cǎn)无人道 C.消除 (bì)端 D.欲盖 (mí)彰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它们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祥地飞过,它也会扑过去捉。
B.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民族气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
C.禽流感时期,有不记其数的家禽被宰杀,为了大局,养殖户们没有丝毫的怨言。
D.奥佛士坐在森林的大石上,弹奏他的七弦琴,几只狮子俯首贴耳地伏在他面前。
二、(45分)
4.本文第一段的文字与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一样,都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试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中最突出的“矛盾”,并简要比较两篇文章的作者在似乎矛盾的描写内容中,对人物褒贬态度的不同。(4分)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事物因欣赏角度不同而显出不同特点。试从两个角度对第二段划线句子的进行赏析。(4分)
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8.读完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9分)
[二]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22分)
①2004年12月29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求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大灾难年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 (摘自2005年3月28日《语文报》)
9.第三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简要概括“大灾难”和 “助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10.第四段划线的句子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1. “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句为什么不能去掉?(4分)
13.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9分)
三、(10分)
14.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9题)(9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3)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刘禹锡《陋室铭》
(5)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9)问渠那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 曹操《观沧海》
(8)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 。 北朝民歌《木兰诗》
15.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
(1)《天净沙 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
(2)《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两句是: ,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苛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四、(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四、(55分)
22.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麻烦和问题,如果一味钻牛角尖,往往会走进死胡同,付出很大代价而又一无所获;如果退一步,换个角度,调个位置,就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请以“换个角度想问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009年中考语文仿真(一)
(答题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卷共4页。你所有的答题内容必须写在此卷上,否则答题无效。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不得将答案写在密封线内。
3.请按照“试题卷”依次填写答题内容,不要漏答内容。
4.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卷”密封装订成册。
得分
评卷人
一、(20分)
1.(2分)A. B. C. D.
2.( )(2分) 3.( )(2分)
4. (2分)
、
。
5.
。(2分)
9.(9分)(1)
。(2) 。
(3) 。 (4) , 。
(5) ?(9) 。
(7) , 。 (8) , 。
7.(4分)(1) 。(2) , 。
得分
评卷人
二、(55分)[一](20分)
8.(4分)
9.(4分)
10.(4分)
11.
12.(5分)
[二](20分)
13.(4分)
14.(9分)
15.(4分)
19.(9分)
[三](15分)
17.(3分)(1) (2) (3)
18.(4分)(1) (2)
19.(4分)(1) 。(2) 。
20.(4分)
得分
评卷人
三、(15分)
21.(4分)
22.(5分)(1) (2分)
(2)(3分)a. b. c.
23. 9分)活动名称:
建议:①
②
③
得分
评卷人
一、1. A.聘B.惨C.弊D.弥 2. B 3.A
二、[一](23分)4.要点;最特出的矛盾:家境不好,但活得优雅而从容。作者态度:贬斥、批判孔乙己;褒扬、赞赏穿旗袍的女人。5.示例:运用对比手法,男人的欣赏,女人的嫉妒和羡慕。成功地刻画了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心理;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穿旗袍的女人的与众不同。9.要点:穿旗袍;不介意别人的议论;随着车奔波,却依旧清清丽丽,将车收拾得整洁雅致;遭遇车祸后挺直脊背,面带笑容。7.要点:乐观、热情、自信、坚强(说明:有三点即为全对,得2分;恰当的分析得2分)。8.示例:人生难免身处困境,重要的是不能失去信心,要有乐观的态度(观点3分,联系实际2分,表达1分)。
[二](22分)9.苏门答腊岛附近海湾发生强烈地震与海啸造成15万人伤亡。 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使全球变暖,导致海湾生态脆弱,沿岸抗灾防灾能力减弱。
10.列数据。具体说明全球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的严重程度。11.不能去掉,因为它表明了后面结论得出的前提,使说明的语言更精确。
12.①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②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③逐渐升高的海平面必然污染海平面以上的淡水系统,威胁人们的生存。
13.示例:我同意,因为随着人类兑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必将超出人们的抵御能力,最终将招致毁灭性的后果,所以说“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回答不同意也可,但需说明理由)。
三、(10分)14.(1)谁家新燕啄春泥。(2)蓬莱文章建安骨。(3)有暗香盈袖。(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何事长向别时圆。(9)为有源头活水来。(7)秋风萧瑟,洪波涌起。(8)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15分)19.(1)引、提出(2)欣羡(3)饥饿17. (1)我学习的勤奋与艰苦大概就像这个样子。(2)朝廷每天都有米粮供应。18. (1)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9.提示:划线句子告诉我们:学业的精深与道德的成就不是天资决定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得到的。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晚年终成大气;仲永天资聪颖,而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勤奋努力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作用。
五、(11分)20. 示例:(1)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礼仪又有了新的内涵;(2)父母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平等地对待孩子。21.(1)读书务求甚解 (2)a⑥ b③ c⑦
四、(55分)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