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九校”学习能力诊断卷

一、填空题(共8分,每空格1分)

1.适度宽松        2.神舟七号         3.国防         4.改革开放

5.杭州            6.加沙             7.金融         8.个人

 

二、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请从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选项。)

9.B       10.D      11.C      12.D       13.B       14.A       15.C 

16.A      17.A      18.B     19. B       20.C      21.D     22.B      23.A

 

三、不定项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选项。全选对给3分;部分选对部分给分;选错不给分。)

24.CD        25.C        26.ABC         27.ABCD       28.AB   

29.BC        30.BC         31.ABC

 

四、简答题(共38分,第32题8分,第33――35题各10分)

32. 答:(1)9%的增长速度  (4分)

       (2)贯彻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4分)

 

33. 答:(1)行使的对外职能是 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协调我国和他国的关系。( 2分)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和归宿,(1分)各国之间既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不同的利益,(1分)共同利益是国际间合作的基础,(1分)不同利益是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1分)

       (3)当代国际关系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国际间的合作正在日益增强。(1分)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合作,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2分)有利于实现与周边国家共同繁荣,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分)

 

34.答:(1)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1分)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2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①是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1分)②有利于更好实施政府的就业政策,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2分)③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改善人民生活。(1分)

   (2)答案略(3分)

 

35.答:(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1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外因,(1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1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1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1分)

  (2)建议:例如支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等等(略) (4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36.答: 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1分)

    “抗震救灾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总理与灾区人民一起过年” (1分)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1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分)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1分)

    “中央财政投入大量救灾资金” (1分)说明我国政府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国家职能,(1分)同时在行使协调人民关系和利益的职能,(1分)体现了我国政府要建设成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是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的理念。(1分)

    (2)物质决定意识,(1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1分)能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1分)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1分)它可以激励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奋斗,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1分)

 

37.答:(1)可持续发展战略。(3分)

(2)2004年~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长。(1分)单位能耗指标由升转降,(1分)节能工作开始取得成效。(1分)但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节能降耗形势严峻。(2分)

(3)①材料说明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解决经济运行中的能源、资源的突出问题,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节能的目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3分)

②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说明节能必须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2分)

③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说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作用,节约能耗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2分)

六.论述题(20分)

答:(1)主要围绕以下观点进行论述:(11分)

把民生事业的重点转向农村,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1分)

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农村民生事业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3分)

②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利于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3分)

③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工农联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3分)

④ 加快民生事业建设有利于政府建设成为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缩小城乡差距,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1分)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分)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3分)

(4)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