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如图”,变化多
韩晓宏
一个几何问题,如果给出了图形,那么除了直观这一功能之外,还可能限制人们更广泛的自由思考。下面就是一例:
如图1,⊙和⊙都经过A、B两点,经过点A的直线CD与⊙交于C,与⊙交于点D。经过点B的直线EF与⊙交于点E,与⊙交于点F。
求证:CE∥DF
(初三《几何》第83页)
证明:连结AB
因为 ABEC是⊙的内接四边形
所以 ∠BAD=∠E
又 ADFB是⊙的内接四边形
所以 ∠BAD+∠F=180°
所以 ∠E+∠F=180°
故 CE∥DF
这个题并不难,但是,若去掉“如图”二字,然后依据题意画图,便可发现满足要求的图形还不少:
(1)公共弦两边各有两点(三种,第一种如图1,与课本图相同)。
(2)公共弦两边分别有一个点和三个点(两种)。
(3)四个点全在公共弦的同一侧(两种)。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可以通过连结AB,这条辅助线做出(当然也有其它方法),用到的其它知识点也与图1中的大同小异。但要构造出这些图形,尤其是通过分类来研究这个问题,无疑可以训练思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一下包含的数学思想也十分重要。事实上,不少数学题目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尤其是一些几何题,自由地变一下图形,自由地换一下条件,都可以得到一些新的东西,这也是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数学,深入探究的一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