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4)-基本初等函数
  • 1.指数函数

    (1)通过具体实例(如细胞的分裂,考古中所用的14C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 3.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a>0,a≠1)。

  •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是三类常见的重要函数,在历年的高考题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近几年的高考形势来看,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考查,大多以基本函数的性质为依托,结合运算推理,能运用它们的性质解决具体问题。为此,我们要熟练掌握指数、对数运算法则,明确算理,能对常见的指数型函数、对数型函数进行变形处理。

    预测对本节的考察是:

    1.题型有两个选择题和一个解答题;

  • 2.题目形式多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为载体的复合函数来考察函数的性质。同时它们与其它知识点交汇命题,则难度会加大。

  • 1.指数与对数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①定义:若一个数的次方等于,则这个数称次方根。即若,则次方根

    1)当为奇数时,次方根记作

    2)当为偶数时,负数没有次方根,而正数有两个次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记作

    ②性质:1);2)当为奇数时,

    3)当为偶数时,

    (2).幂的有关概念

    ①规定:1)N*;2)

              n个

    3)Q,4)N*  且

    ②性质:1)Q);

    2) Q);

    3) Q)。

    (注)上述性质对r、R均适用。

    (3).对数的概念

    ①定义:如果b次幂等于N,就是,那么数称以为底N的对数,记作其中称对数的底,N称真数。

    1)以10为底的对数称常用对数,记作

    2)以无理数为底的对数称自然对数,,记作

    ②基本性质:

    1)真数N为正数(负数和零无对数);2)

    3);4)对数恒等式:

    ③运算性质:如果

    1)

    2)

    3)R)。

    ④换底公式:

    1);2)

  •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指数函数:

    ①定义:函数称指数函数,

    1)函数的定义域为R;2)函数的值域为

    3)当时函数为减函数,当时函数为增函数。

      ②函数图像:

    1)指数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且图象都在第一、二象限;

    2)指数函数都以轴为渐近线(当时,图象向左无限接近轴,当时,图象向右无限接近轴);

    3)对于相同的,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③函数值的变化特征:

    (2)对数函数:

    ①定义:函数称对数函数,

    1)函数的定义域为;2)函数的值域为R;

    3)当时函数为减函数,当时函数为增函数;

    4)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②函数图像:

       

    1)对数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且图象都在第一、四象限;

    2)对数函数都以轴为渐近线(当时,图象向上无限接近轴;当时,图象向下无限接近轴);

    4)对于相同的,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③函数值的变化特征:





    .


    .

     
     

  • 题型1:指数运算

    例1.(1)计算:

    (2)化简:

    解:(1)原式=

    (2)原式=

    点评:根式的化简求值问题就是将根式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求解,对化简求值的结果,一般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保留;一般的进行指数幂运算时,化负指数为正指数,化根式为分数指数幂,化小数为分数运算,同时兼顾运算的顺序。

    例2.已知,求的值。

    解:∵

    又∵

    点评:本题直接代入条件求解繁琐,故应先化简变形,创造条件简化运算。

    题型2:对数运算

    例3.计算

    (1);(2)

    (3)

    解:(1)原式

         

    (2)原式

         

    (3)分子=

    分母=

    原式=

    点评:这是一组很基本的对数运算的练习题,虽然在考试中这些运算要求并不高,但是数式运算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功,通过这样的运算练习熟练掌握运算公式、法则,以及学习数式变换的各种技巧。

    例4.设为正数,且满足 

    (1)求证:

    (2)若,求的值。

    证明:(1)左边

    解:(2)由

    ……………①

    ………… ……………②

    由①②得……………………………………③

    由①得,代入

    , ∴………………………………④

    由③、④解得,从而

    点评:对于含对数因式的证明和求值问题,还是以对数运算法则为主,将代数式化简到最见形式再来处理即可。

    题型3:指数、对数方程

    例5.设关于的方程R),

    (1)若方程有实数解,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2)当方程有实数解时,讨论方程实根的个数,并求出方程的解。

    解:(1)原方程为

    时方程有实数解;

    (2)①当时,,∴方程有唯一解

    ②当时,.

    的解为

    的解为

    综合①、②,得

    1)当时原方程有两解:

    2)当时,原方程有唯一解

    3)当时,原方程无解。

    点评:具有一些综合性的指数、对数问题,问题的解答涉及指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参数讨论、方程讨论等各种基本能力,这也是指数、对数问题的特点,题型非常广泛,应通过解题学习不断积累经验。

    例6.(2006辽宁 文13)方程的解为     

    解:考察对数运算。原方程变形为,即,得。且。从而结果为

    点评:上面两例是关于含指数式、对数式等式的形式,解题思路是转化为不含指数、对数因式的普通等式或方程的形式,再来求解。

    题型4:指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例7.设(   )

    A.0       B.1        C.2        D.3

    解:C

    点评:利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求解函数的值。

    例8.已知试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解:令,则x=,t∈R。

    所以,(x∈R)。

    因为f(-x)=f(x),所以f(x)为偶函数,故只需讨论f(x)在[0,+∞)上的单调性。

    任取,且使,则

    (1)当a>1时,由,有,所以,即f(x)在[0,+∞]上单调递增。

    (2)当0<a<1时,由,有,所以,即f(x)在[0,+∞]上单调递增。

    综合所述,[0,+∞]是f(x)的单调增区间,(-∞,0)是f(x)的单调区间。

    点评:求解含指数式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甚至是证明函数的性质都需要借助指数函数的性质来处理。特别是分两种情况来处理。

    题型5:指数函数的图像与应用

    例9.若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1      B.-1≤m<0        C.m≥1        D.0<m≤1

    解:

    画图象可知-1≤m<0。

    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察了复杂形式的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解题的出发点仍然是两种情况下函数的图像特征。

    例10.设函数的取值范围。

    解:由于是增函数,等价于  ①

    1)当时,①式恒成立;

    2)当时,,①式化为,即

    3)当时,,①式无解;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

    点评:处理含有指数式的不等式问题,借助指数函数的性质将含有指数式的不等式转化为普通不等式问题(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不等式)来处理。

    题型6:对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例11.(1)函数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2)(2006湖北)设f(x),则的定义域为(   )

    A       B.(-4,-1)(1,4)

    C.(-2,-1)(1,2)       D.(-4,-2)(2,4)

    解:(1)D(2)B

    点评:求函数定义域就是使得解析是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对数函数中只有真数大于零时才有意义。对于抽象函数的处理要注意对应法则的对应关系。

    例12.对于

    (1)函数的“定义域为R”和“值域为R”是否是一回事;

    (2)结合“实数a的取何值时上有意义”与“实数a的取何值时函数的定义域为”说明求“有意义”问题与求“定义域”问题的区别;

    (3)结合(1)(2)两问,说明实数a的取何值时的值域为

    (4)实数a的取何值时内是增函数。

    解:记,则

    (1)不一样;

    定义域为R恒成立。

    得:,解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值域为R:值域为R至少取遍所有的正实数,

    ,解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2)实数a的取何值时上有意义:

    命题等价于对于任意恒成立,

    解得实数a得取值范围为

    实数a的取何值时函数的定义域为

    由已知得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可得,则a=2。故a的取值范围为{2}。

    区别:“有意义问题”正好转化成“恒成立问题”来处理,而“定义域问题”刚好转化成“取遍所有问题”来解决(这里转化成了解集问题,即取遍解集内所有的数值)

    (3)易知得值域是,又得值域是

    ,故a得取值范围为{-1,1}。

    (4)命题等价于上为减函数,且对任意的恒成立,则,解得a得取值范围为

    点评:该题主要考察复合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以及单调性问题。解题过程中遇到了恒成立问题,“恒为正”与“取遍所有大于零的数”不等价,同时又考察了一元二次函数函数值的分布情况,解题过程中结合三个“二次”的重要结论来进行处理。

    题型7:对数函数的图像及应用

    例13.当a>1时,函数y=logaxy=(1-a)x的图象只可能是(   )

    解:当a>1时,函数y=logax的图象只能在AC中选,

    a>1时,y=(1-a)x为减函数。

    答案:B

    点评:要正确识别函数图像,一是熟悉各种基本函数的图像,二是把握图像的性质,根据图像的性质去判断,如过定点、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

    例14.设AB是函数y= log2x图象上两点, 其横坐标分别为aa+4, 直线l: x=a+2与函数y= log2x图象交于点C, 与直线AB交于点D

    (1)求点D的坐标;

    (2)当△ABC的面积大于1时,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易知D为线段AB的中点, 因A(a, log2a ), B(a+4, log2(a+4)),

    所以由中点公式得D(a+2, log2 )。

    (2)SABC=S梯形AACC+S梯形CCBB- S梯形AABB=…= log2,

    其中A′,B′,C′为A,B,Cx轴上的射影。

    由SABC= log2>1, 得0< a<2-2。

    点评:解题过程中用到了对数函数性质,注意底数分类来处理,根据函数的性质来处理复杂问题。

    题型8: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综合问题

    例15.在xOy平面上有一点列P1(a1,b1),P2(a2,b2),…,Pn(an,bn)…,对每个自然数nPn位于函数y=2000()x(0<a<1)的图象上,且点Pn,点(n,0)与点(n+1,0)构成一个以Pn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1)求点Pn的纵坐标bn的表达式;

    (2)若对于每个自然数n,以bn,bn+1,bn+2为边长能构成一个三角形,求a的取值范围;

    (3)设Cn=lg(bn)(n∈N*),若a取(2)中确定的范围内的最小整数,问数列{Cn}前多少项的和最大?试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知:an=n+,∴bn=2000()

    (2)∵函数y=2000()x(0<a<10)递减,

    ∴对每个自然数n,有bn>bn+1>bn+2

    则以bn,bn+1,bn+2为边长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bn+2+bn+1>bn

    即()2+()-1>0,

    解得a<-5(1+)或a>5(-1)。

    ∴5(-1)<a<10。

    (3)∵5(-1)<a<10,∴a=7

    bn=2000()。数列{bn}是一个递减的正数数列,

    对每个自然数n≥2,Bn=bnBn1

    于是当bn≥1时,Bn<Bn1,当bn<1时,BnBn1

    因此数列{Bn}的最大项的项数n满足不等式bn≥1且bn+1<1,

    bn=2000()≥1得:n≤20。

    n=20。

    点评:本题题设从函数图像入手,体现数形结合的优越性,最终还是根据函数性质结合数列知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解决了实际问题。

    例16.已知函数为常数)

    (1)求函数f(x)的定义域;

    (2)若a=2,试根据单调性定义确定函数f(x)的单调性。

    (3)若函数y=f(x)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解:(1)由

    a>0,x≥0

      

    f(x)的定义域是

    (2)若a=2,则

     , 则

    f(x)为增函数。

    (3)设

     

      ①

    f(x)是增函数,

    f(x1)>f(x2)

      ②

    联立①、②知a>1,

    a∈(1,+∞)。

    点评:该题属于纯粹的研究复合对函数性质的问题,我们抓住对数函数的特点,结合一般函数求定义域、单调性的解题思路,对“路”处理即可。

    题型9:课标创新题

    例17.对于在区间上有意义的两个函数f(x)与g(x),如果对任意的,均有,则称f(x)与g(x)在上是接近的,否则称f(x)与g(x)在上是非接近的,现有两个函数,给定区间

    (1)若在给定区间上都有意义,求a的取值范围;

    (2)讨论在给定区间上是否是接近的。

    解:(1)两个函数在给定区间有意义,因为函数给定区间上单调递增,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恒为正数,

    故有意义当且仅当

    (2)构造函数

    对于函数来讲,

    显然其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在其定义域内一定是减函数。

    由于,得

    所以原函数在区间内单调递减,只需保证

    时,在区间上是接近的;

     当时,在区间上是非接近的。

    点评:该题属于信息给予的题目,考生首先理解“接近”与“非接近”的含义,再对含有对数式的函数的是否“接近”进行研究,转化成含有对数因式的不等式问题,解不等式即可。

    例18.设,且,求的最小值。

    解:令

    ,∴

      由,∴

     ∴,∵,∴,即,∴

      ∴

     ∵,∴当时,

    点评:对数函数结合不等式知识处理最值问题,这是出题的一个亮点。同时考察了学生的变形能力。

  • 1.(其中)是同一数量关系的三种不同表示形式,因此在许多问题中需要熟练进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选择最好的形式进行运算.在运算中,根式常常化为指数式比较方便,而对数式一般应化为同应化为同底;

  • 2.要熟练运用初中学习的多项式各种乘法公式;进行数式运算的难点是运用各种变换技巧,如配方、因式分解、有理化(分子或分母)、拆项、添项、换元等等,这些都是经常使用的变换技巧,必须通过各种题型的训练逐渐积累经验;

  • 3.解决含指数式或对数式的各种问题,要熟练运用指数、对数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更关键是熟练运用指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其中单调性是使用率比较高的知识;

  • 4.指数、对数函数值的变化特点(上面知识结构表中的12个小点)是解决含指数、对数式的问题时使用频繁的关键知识,要达到滚瓜烂熟,运用自如的水平,在使用时常常还要结合指数、对数的特殊值共同分析;

  • 5.含有参数的指数、对数函数的讨论问题是重点题型,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基本的分类方案是以“底”大于1或小于1分类;

  • 6.在学习中含有指数、对数的复合函数问题大多数都是以综合形式出现,如与其它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形成的复合函数问题,与方程、不等式、数列等内容形成的各类综合问题等等,因此要努力提高综合能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