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哪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放在P点电荷的电荷量减半,则P点的场强减半 | |
B. | P点的场强方向为试探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 |
C. | P点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P点所受静电力越大 | |
D. | 若P点没有试探电荷,则P点场强为零 |
9.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依次逐个挂上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0.1kg,取g=10m/s2),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加i(下标i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减i,绳下端坐标的值Xi=$\frac{{X}_{加i}+{X}_{减i}}{2}$的数据如下表:
(1)同一橡皮绳的x加i小于x减i(填“大于”或“小于”);
(2)乙 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填“甲”或“乙”);
(3)为了更好地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尽可能使伸长量在弹性范围内,同时有足够大的伸长量,以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
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 | 橡皮绳下端的坐标(xi/mm) | |
甲 | 乙 | |
1 | 216.5 | 216.5 |
2 | 246.7 | 232 |
3 | 284.0 | 246.5 |
4 | 335.0 | 264.2 |
5 | 394.5 | 281.3 |
6 | 462.0 | 301.0 |
(2)乙 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填“甲”或“乙”);
(3)为了更好地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尽可能使伸长量在弹性范围内,同时有足够大的伸长量,以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
8.已知一个均匀带电的薄球壳上的电荷在壳内任意一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均为零,在壳外某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等同于把壳上电量全部集中在球心处的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即:E=$\left\{\begin{array}{l}{0,(r<R)}\\{k\frac{Q}{{r}^{2}},(r>R)}\end{array}\right.$,式中R为球壳的半径,r为某点到球壳球心的距离,Q为球壳所带的电荷量,k为静电力常量.在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电荷量为-Q的均匀带负电薄球壳,球心位置O固定,P为球壳外一点,M为球壳内一点,如图所示,以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关于P、M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Q不变,M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M点仍在壳内),则M点的电势降低 | |
B. | 若Q不变,M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M点仍在壳内),则M点的场强不变 | |
C. | 若Q不变,P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则P点的场强不变 | |
D. | 若Q不变,P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则P点的电势升高 |
7.有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从一条电场线上的A点以某一初速度射出,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该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电势能EP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电场不可能是匀强电场 | B. | 粒子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 | ||
C. | 粒子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 D. | 粒子运动的轨迹为曲线 |
6.某静电场中有一条电场线与x轴重合,纵轴ϕ表示该条电场线上对应各点的电势,ϕ随x的变化规律如图曲线所示.x轴上坐标为x1=-x0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ϕ1和E1,坐标x2=x0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ϕ2和E2,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 ϕ1>ϕ2,E1>E2 | B. | ϕ1<ϕ2,E1>E2 | C. | ϕ1>ϕ2,E1<E2 | D. | ϕ1<ϕ2,E1<E2 |
5.如图所示,分别在M、N两点固定放置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和-Q,以MN连线的中点O为圆心的圆周上有四点A、B、C、D,关于这四点的场强和电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 B. | A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 | ||
C. | C点电势等于D点电势 | D. | C点场强等于D点场强 |
4.在电场中,把电荷量为4×10-9C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8×10-8J,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正电荷在B点具有的电势能是8×10-8 J | |
B. | B点的电势是20 V | |
C. | 正电荷的电势能增加了8×l0-8J | |
D. | 正电荷的电势能减少了8×10-8J |
3.如图所示,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正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点,再经过N点,可以判定( )
A. | 粒子带负电 | |
B. | 粒子的电势能不断减少 | |
C. | 粒子的动能不断减少 | |
D. | 粒子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在N点的加速度 |
2.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0 148689 148697 148703 148707 148713 148715 148719 148725 148727 148733 148739 148743 148745 148749 148755 148757 148763 148767 148769 148773 148775 148779 148781 148783 148784 148785 148787 148788 148789 148791 148793 148797 148799 148803 148805 148809 148815 148817 148823 148827 148829 148833 148839 148845 148847 148853 148857 148859 148865 148869 148875 148883 176998
A. | 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低 | |
B. | 带电质点在P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Q点具有的电势能大 | |
C. | 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点时大 | |
D. | 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点时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