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图乙是她们选择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计数点A、B、C、D、E、F是纸带上相邻的点.她们测出了各点与O点的距离h后做出了必要的计算,测量和计算的记录见表(计数点的速度用v表示)计数点 | A | B | C | D | E | F |
h(cm) | 6.93 | 9.47 | 12.4 | 15.71 | 19.41 | 23.49 |
v(m/s) | 1.16 | 1.37 | 1.56 | 1.75 | 1.95 | 2.14 |
v2(m2/s2) | 1.35 | 1.88 | 2.43 | 3.06 | 4.05 | 4.58 |
①测量某点与O点距离h的记录中不合理的一组是C(填写计数点名称)
②计数点D、E、F与O点之间的距离分别用hD、hE、hF表示,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用T表示,则打下计数点E时纸带的速度vE=$\frac{{{h}_{F}-h}_{D}}{2T}$(用符号表示).
③该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图丙所示坐标系,标出了各组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在坐标系中画出v2-h图线.由图线可以判断计数点E点的测量误差较大(填写计数点名称),据图线得到重力加速度g测=9.75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④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BD
A.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该实验小组达到了实验目的
B.该地的重力加速度比g测偏大
C.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先释放纸带然后再闭合打点计时器开关
D.实验过程中阻力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分析 比较6组数据,只有C精确到0.1cm;使用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点为中间时刻的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在图线中可以看到,E点的位置离直线比较远,可以判断计数点E测量误差较大.
解答 解:①比较6组数据,只有C精确到0.1cm,其他的各组都是精确到0.01cm,故不合理的一组是C;
②在该实验中,使用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点为中间时刻的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故
vE=$\frac{{{h}_{F}-h}_{D}}{2T}$
③在v2-h图线中可以看到,E点的位置离直线比较远,可以判断计数点E测量误差较大.
由于在下落的过程中,满足:$\frac{{v}^{2}}{2}$=gh,
所以g=$\frac{{v}^{2}}{2h}$=9.75m/s2 .
④A:实验的数据基本符合实验的期望,虽然有误差,仍然可以说是达到了实验目的.故A正确;
B:实验中的g测比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偏小.故B正确;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若是先释放纸带然后再闭合打点计时器开关,测量的结果g偏大,可能会出现$\frac{{v}^{2}}{2}$>gh.该实验中没有出现,故她们的操作基本正确.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阻力在实验的原理中没有出现,而它又是不可避免的,实验阻力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故D正确.
故答案为:
①C
②$\frac{{{h}_{F}-h}_{D}}{2T}$
③E点;9.75
④ABD
点评 考查纸带上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知道中点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同时掌握由图象斜率来处理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是基础性的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红外线比红光波长长,它的热作用很强 | |
B. | X射线就是伦琴射线 | |
C. | 阴极射线是一种频率极高的电磁波 | |
D. | 紫外线的波长比伦琴射线长,它的显著作用是荧光作用 |
5.如图所示,一矩形金属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能使金属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运动是( )
A. | 沿纸面向上移动 | B. | 沿纸面向下移动 | C. | 沿NN′直线移动 | D. | 绕OO′轴转动 |
12.某行星和地球均可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该行星与地球的密度之比为2:1、半径之比为2:1.已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则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
A. | 2$\sqrt{2}$v | B. | $\sqrt{2}$v | C. | 2v | D. | $\frac{v}{2}$ |
9.图中L为自感系数足够大的理想电感,C是电容量足够大的理想电容,R1、R2是阻值大小合适的相同电阻,G1、G2是两个零刻度在中央的相同的灵敏电流表,且电流从哪一侧接线柱流入指针即向哪一侧偏转,E是可以不计内阻的直流电源.针对该电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电键S闭合的瞬间,仅电流计G1发生明显地偏转 | |
B. | 电键S闭合的瞬间,两电流计将同时发生明显的偏转 | |
C. | 电路工作稳定后,两电流计均有明显不为零的恒定示数 | |
D. | 电路工作稳定后再断开电键S,此后的短时间内,G1的指针将向右偏转,G2的指针将向左偏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