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在某次实验中获得的纸带上取6个计数点,标记为0、1、2、3、4、5,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有打点计时器打出的1个点未标出.每个计数点相对起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由纸带测量数据可知,从起点0到第5个计数点的这段时间里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cm/s,在连续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差均为________ m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
2
.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71.50 8.0 5.0
略
练习册系列答案
寒假作业新世界出版社系列答案
宏翔文化快乐学习快乐寒假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系列答案
快乐寒假武汉大学出版社系列答案
寒假作业长春出版社系列答案
复习直升机系列答案
鹏教图书精彩假期寒假篇系列答案
寒假乐园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系列答案
寒假作业贵州科技出版社系列答案
学期总复习复习总动员寒假长江出版社系列答案
快乐寒假南方出版社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分)某实验探究小组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实验小组成员用钩码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力,用传感器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合力F的关系图像,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1)图b中的图线____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①”或“②”).当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中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2)小车和传感器接收器的总质量m=
kg,小车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g=1m/s
2
)
利用上题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
小题1: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像为右图所示中的直线Ⅰ,乙同学画出的图像为图中的直线.直线Ⅰ、Ⅱ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请给出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解释,
甲的操作:
乙的操作:
小题2: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的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始终没有满足M》m(m为砂桶及砂桶中砂的质量)的条件,结果得到的图像应是如下图中的图( ).
小题3: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时,由于始终没有满足M》m的关系,结果应是下图中的图( ).
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
(1)在如下基本步骤中,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A.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放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220 V交流电源
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
(2)在安放纸带时,要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________上,还要检查________是否夹在纸带之间.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的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8.78,16.08,21.87,26.16,28.94,由此可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
,方向________,经过2点时速度为________.
关于游标卡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利用一对外测量爪可测量圆筒的内径
B.利用一对内测量爪可测量圆筒的外径
C.利用一对外测量爪可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D.利用深度尺可测量槽或孔的深度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试验中,需要两次通过细绳拉伸橡皮条:一次使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在这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过程中
A.只要求将橡皮条拉到相同长度
B.要求将橡皮条沿相同的方向拉
C.将弹簧测力计拉到相同的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
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
,实验数据见表格。
h(10
-1
m)
2.00
3.00
4.00
5.00
6.00
2
(10
-1
m
2
)
2.62
3.89
5.20
6.53
7.78
小题1:若钢球的机械能守恒,则
与
的关系应满足
=
(用日、^表示)。
小题2: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
-
关系图线(图乙),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 球,水平抛出的速率
理
(理论值)(横线上填“小于”或“大于”)。
小题3:从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x。一^关系图线存在明显的误差,造成上述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
下图为用10等分游标尺进行一次测量时的示意图,此时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________mm.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