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一)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主要过程如下:(1)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v3、…;
(3)作出W-v草图;
(4)分析W-v图象.如果W-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v2、W∝v3、W∝$\sqrt{v}$等关系.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 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摩擦阻力,因此需要平衡摩擦力.补偿的方法是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二)在该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图线,如图甲所示,并由此图线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乙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与速度平方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并由此也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分析,你的评价是A.
A.甲的分析不正确,乙的分析正确
B.甲的分析正确,乙的分析不正确
C.甲和乙的分析都正确
D.甲和乙的分析都不正确.
分析 (一)小车在橡皮条的拉力作用下先加速运动,当橡皮条恢复原长时,小车由于惯性继续前进,做匀速运动;
(二)根据W与v,W与v2的关系图线,结合数学知识中的幂函数的图象特点得到结论.
解答 解:(一)A、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A正确.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使木板适当倾斜,小车阻力补偿的方法是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
C、本实验中小车先加速后减速,造成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说明摩擦力没有平衡,或没有完全平衡,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故C正确.
D、需要测量出加速的末速度,即最大速度,也就是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应选用纸带上均匀部分进行计算,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二)根据甲图,得到W=axn,式子中a为常系数,n为指数;当n=1时,图线为直线;当n<1时,图线向下弯曲;当n>1时,图线向上弯曲;
甲图图线向上弯曲,故表达式W=avn中n为大于1的任意数值,而乙图中,W与v2成正比,由此可知,甲的分析不正确,乙的分析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一)D;(二)A.
点评 (1)本题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小车的运动,小车先加速和匀速,最后如果橡皮条与小车不能分离,则小车会再减速.
(2)本题关键是写出甲乙图象的一般函数表达式,然后结合数学中的幂函数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钢球静止于两光滑木板a、b之间,已知两木板的夹角α=30°,a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β=30°,则钢球对a、b板的压力大小Fa、Fb分别是( )
A. | Fa=mg,Fb=mg | B. | Fa=$\sqrt{3}$mg,Fb=$\frac{\sqrt{3}}{2}$mg | C. | Fa=$\frac{\sqrt{3}}{2}$mg,Fb=$\sqrt{3}$mg | D. | Fa=$\sqrt{3}$mg,Fb=mg |
8.如图所示,小球A从O点沿水平方向的x轴抛出,两束光分别沿着与坐标轴平行的方向照射小球A,在两个坐标轴上留下了小球的两个“影子”,“影子”的位移和速度描述了小球A在x、y两个方向的运动,下列关于这两个“影子”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 | x轴上的影子在相等时间发生的位移相等 | |
B. | x轴上的影子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 |
C. | y轴上的影子在相等时间发生的位移相等 | |
D. | y轴上的影子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_{7}^{15}$N+${\;}_{1}^{1}$H→${\;}_{6}^{12}$C+${\;}_{2}^{4}$He是α衰变方程 | |
B. | ${\;}_{1}^{1}$H+${\;}_{1}^{2}$H→${\;}_{2}^{3}$He+γ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 |
C. | ${\;}_{92}^{238}$U→${\;}_{90}^{234}$Th+${\;}_{2}^{4}$He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 |
D. | ${\;}_{2}^{4}$He+${\;}_{13}^{27}$Al→${\;}_{15}^{30}$P+${\;}_{0}^{1}$n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
5.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开普勒进行了“月-地检验”,说明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 | |
B. | 伽利略不畏权威,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科学地推理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
C. |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并发现了太阳系中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 | |
D. |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从蒸汽机时代步入了电气化时代 |
2.如图所示,水下点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复色光线,折射后光线分成a,b两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小 | |
B. | 通过同一个单缝发生衍射时,b光中央明条纹比a光中央明条纹宽 | |
C. | 若a、b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较小 | |
D. | 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做实验,a光的相邻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相邻干涉条纹间距 |
3.t=0时刻位于坐标原点O的波源沿y轴方向开始振动,形成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5s时波源停止振动,t=6.5s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刻质点P的平衡位置与O点的距离x=4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4s时间内质点P运动的总路程为80m | |
B. | t=0时刻波源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 |
C. | t=7s时刻质点P位于波峰 | |
D. | t=6.5s时刻开始质点Q比质点P第一次先回到平衡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