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要求写作。
获得诺贝尔奖以后,屠呦呦位于金台路的家也开始热闹起来。但此时人们却发现,这位科学家“隐身”了。很多媒体记者想联系到屠呦呦,登门造访却吃了“闭门羹”。面对镜头,她开始表现出一种科学家的拒绝。
从2015年到2019年,这位年近90岁的老科学家,全部的精力仍花在科研上,她说:“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
读完这段话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写一段不超过200字的文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例文
在她心中,青蒿低调、不慕名利,是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虽然没有美丽的花朵、扑鼻的香气,却能挽教许多生命。“科研是为了给人民造福”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一直践行的承诺,她像青蒿一样淡泊,沉下心来做科研,把身安在名利之外。尽管收获了很多荣誉,但在很多场合,屠呦呦都不止一次表示过“荣誉属于集体”。这折射出的力量与精神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欢呼过后,我们更当静下心来,学习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身上所体现出的执着品质和奉献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微写作能力。高考微写作有可能涉及的微评论一般包括时事评论、影视评论、人物评论、读书评论,有时也有事物评论、思想评论、现象评论等其他评论。本题属于读后感式的人物评论,解答此类试题时需阅读文段,明确题干要求,表达的感受和思考需体现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叙述条理清晰。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本题文段第一段主要写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反倒对一切闭门不见,第二段则强调她将全部精力放在科研上,文段归结起来不过是屠呦呦淡泊名利,专注科研。写作时除了围绕其淡泊名利,还应注意结合其获奖的具体原因——致力于青蒿素的研究,发现有关疟疾的新疗法,造福人类。写感受和思考除了肯定赞美屠呦呦的科研精神,还应提出对我们青年的启示意义,升华情感,延续精神。注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字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