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A(填选项前的字母)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Vx=$\frac{a}{n-1}$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其示数为1.970mm.
分析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frac{L}{d}$λ,结合d和波长的变化判断条纹间距的变化.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需估读.
解答 解:①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不放上单缝和双缝.故A错误;
B、将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故B正确.
C、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frac{a}{n-1}$,再利用公式△x=$\frac{L}{d}$λ便可得到波长的测量值.故C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
(2)图2螺旋测微器的主尺读数为1.5mm.可动刻度是0.01mm×47.0=0.470,总读数为1.5mm+0.470mm=1.970mm.
故答案为:①A;②1.970(1.969-1.971).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frac{L}{d}$λ,并能灵活运用.以及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物体在刚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瞬间( )
A. | 物体同时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 |
B. | 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 |
C. |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速度仍为零 | |
D. | 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然为零 |
18.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有一带电粒子以某一初速度射入该电场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三点为实线和虚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 | |
B. | 带电粒子在c点所受电场力比a点大 | |
C. | 带电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点的电势能 | |
D. | 带电粒子由a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大于由b点到c点的动能变化 |
5.图甲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n1:n2=5:1,电阻R=20Ω,L1、L2为规格相同的两只小灯泡,S1为单刀双掷开关.原线圈接正弦交变电源,输入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现将S1接1、S2闭合,此时L2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输入电压u的表达式u=20$\sqrt{2}$sin(50πt)V | |
B. | 若S1换接到2后,R消耗的电功率为0.8 W | |
C. | 只断开S2后,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增大 | |
D. | 只断开S2后,L1、L2均正常发光 |
15.蹦床项目中,运动员从空中落下与蹦床接触后又被弹起,这 个过程中蹦床受到动员对它的压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其中t2、t4时刻F-t图线的斜率最大.假设运动员和蹦床受到的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 | 运动员接触到蹦床,t1到t2运动员加速度变大 | |
B. | t2时刻运动员加速度为零,动能最大 | |
C. | t3时刻蹦床的弹性势能最大 | |
D. | 从t1时刻到t4时刻,运动员机械能守恒 |
2.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A:m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故平板车与地面间的摩擦不计,当突然释放弹簧后,则有( )
A. | 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 B. | 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 ||
C. | 小车将向左运动 | D. | 小车将向右运动 |
20.如图所示,楔形物体B静止在粗糙的斜面上,其质量为M,斜面倾角为θ.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静 止在斜面上.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小物体A仍然静止在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没有施加恒力F时,地面对楔形物体B的支持力为Mg | |
B. | 施加恒力F时,地面对楔形物体B的摩攘力为mgcosθ | |
C. | 施加恒力F时,地面对楔形物体B的支持力为(M+m)g | |
D. | 施加恒力F时,地面对楔形物体B的摩擦力为Fcos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