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过去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n>0).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的人工材料,其折射率可以为负值(n<0),称为负折射率材料.位于空气中的这类材料,入射角i与折射角r依然满足$\frac{sini}{sinr}$=n,但是折射线与入射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此时折射角取负值).现空气中有一上下表面平行的负折射率材料,一束电磁波从其上表面以入射角α射入,下表面射出.若该材料对此电磁波的折射率n=-1,请画出正确反映电磁波穿过该材料的传播路径的示意图,若在上下两个表面电磁波的折射角分别为r1、r2,则r1等于r2(填“大于”、“等于”、“小于”)分析 该材料对于电磁波的折射率n=-1,则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且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这些知识分析.
解答 解:由折射定律:$\frac{sini}{sinr}$=n=-1
得:sini=-sinr,则
即折射角等于入射角,r1=r2,且位于法线的同侧,故光路如图.
故答案为:如图所示,等于.
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题目,结合学过的知识点延伸拓展,同学们要有提取信息以及学习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如图所示,关于奥斯特实验的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发现电流的热效应,从而揭示电流做功的本质 | |
B. | 指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为后人进而发明电动机奠定基础 | |
C. |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后人进而发明发电机奠定基础 | |
D. | 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从而把磁现象和电现象联系起来 |
11.在长泰到林墩高速公路上,分别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物理意义是( )
A. | 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 | B. | 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 | ||
C. | 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时速度 | D. | 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时速度 |
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入u=220$\sqrt{2}$sin100πt的交流电压,副线圈接有三个相同的灯泡L1,L2,L3,它们的额定电压均为55V,开关S断开时,L1,L2两个灯泡均正常发光.则( )
A. | 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 | |
B. | 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 | |
C. | 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 |
D. | 当开关S闭合后,两电表的示数均变大 |
15.据英国《卫报》网站2015年1月6日报道,在太阳系之外,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绕恒星橙矮星运行,命名为“开普勒438b”.假设该行星与地球绕恒星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的周期为地球运行周期的p倍,橙矮星的质量为太阳的q倍. 则该行星与地球的( )
A. | 轨道半径之比为 $\root{3}{{{p^2}q}}$ | B. | 轨道半径之比为$\root{3}{p^2}$ | ||
C. | 线速度之比为$\root{3}{{\frac{q}{p}}}$ | D. | 线速度之比为$\sqrt{\frac{1}{p}}$ |
5.如图所示,边长为a的导线框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中,bc边与磁场右边界重合.现发生以下两个过程:一是仅让线框以垂直于边界的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二是仅使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变化.若导线框在上述两个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相等,则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
A. | $\frac{2{B}_{0}v}{a}$ | B. | $\frac{{B}_{0}v}{a}$ | C. | $\frac{{B}_{0}v}{2a}$ | D. | $\frac{4{B}_{0}v}{a}$ |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1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如下:
①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
②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t,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h,计算出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v;
③保持光电门1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重复②的操作.测出多组(h,t),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v;
④画出v-t图象
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
(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v0,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为v=v0+$\frac{1}{2}$gt.(用v0、g和t表示)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
请在如图2坐标纸上画出v-t图象.
(3)根据v-t图象,可以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9.7 m/s2,试管夹到光电门1的距离约为6.2cm.(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
②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t,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h,计算出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v;
③保持光电门1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重复②的操作.测出多组(h,t),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v;
④画出v-t图象
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
(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v0,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为v=v0+$\frac{1}{2}$gt.(用v0、g和t表示)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h(cm) | 10.00 | 20.00 | 30.00 | 40.00 | 50.00 | 60.00 |
t ( s ) | 0.069 | 0.119 | 0.159 | 0.195 | 0.226 | 0.255 |
v ( m/s ) | 1.45 | 1.68 | 1.89 | 2.05 | 2.21 | 2.35 |
(3)根据v-t图象,可以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9.7 m/s2,试管夹到光电门1的距离约为6.2cm.(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0.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距弹簧自由端高度分别为h1、h2的地方先后由静止释放,h1>h2,小球触动弹簧后向下运动压缩弹簧,从开始释放小球到获得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1、△E2的关系及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EP1、△EP2的关系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 △E1=△E2,△EP1=△EP2 | B. | △E1>△E2,△EP1=△EP2 | ||
C. | △E1=△E2,△EP1>△EP2 | D. | △E1>△E2,△EP1>△EP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