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下列几组力中,能使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的是( )A. | 3N、4N、5N | B. | 3N、5N、9N | C. | 4N、6N、11N | D. | 5N、6N、11N |
分析 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物体的合力为零,找出合力可以为零的即可.
解答 解:三个力合成时,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之和,最小值看第一个力是否在第一二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如果在则最小值为0,如果不在则最小值为第三个力与合力范围中最近的值之差.
A选项中三个力的合力范围为12N-0N,故A选项可以;
B选项中三个力的合力范围为17N-1N,故B选项不可以;
C选项中三个力的合力范围为21N-1N,故C选项不可以;
D选项中三个力的合力范围为22N-0N,故D选项可以.
本题选择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即合力可以为零的,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个力合成的合力范围,抓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由合力范围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如图1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L=48.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在没有拉力作用时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2-vA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2.44m/s2,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由表中数据,在如图2的坐标纸上作出a~F关系图线;
(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拉力传感器读数偏大.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在没有拉力作用时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2-vA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2.44m/s2,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由表中数据,在如图2的坐标纸上作出a~F关系图线;
次数 | F(N) | vB2-vA2(m2/s2) | a(m/s2) |
1 | 0.60 | 0.77 | 0.80 |
2 | 1.04 | 1.61 | 1.68 |
3 | 1.42 | 2.34 | |
4 | 2.62 | 4.65 | 4.84 |
5 | 3.00 | 5.49 | 5.72 |
4.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
①位移 ②路程 ③瞬时速度 ④平均速度 ⑤时间 ⑥加速度.
①位移 ②路程 ③瞬时速度 ④平均速度 ⑤时间 ⑥加速度.
A. | ①④⑥ | B. | ①③⑤ | C. | ①⑤⑥ | D. | ①②③⑥ |
11.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10m/s2比+2m/s2大 | B. | 加速度较大的物体运动必较快 | ||
C. | 加速度较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必较大 | D. | 加速度方向一定和速度方向相同 |
1.两根通电直导线平行放置,电流分别为I1和I2,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且I1>I2,在与导线垂直的平面上有a、b、c、d四点,其中a、b在导线横截面连线的延长线上,c、d在导线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则导体中的电流在这四个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是( )
A. | 点a点 | B. | b点 | C. | c点 | D. | d点 |
5.如图所示,在弹簧秤钩下竖直悬挂一个静止的木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木块对弹簧秤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 |
B. | 木块的重力和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是木块和弹簧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
C. | 弹簧秤对木块的拉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的重力 | |
D. | 木块的重力和弹簧秤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