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图象,波速为v=l0m/s,此时波恰好传到I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此列波的周期为T=0.4s | |
B. | 质点B、F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等 | |
C. | 质点I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 | |
D. | 当t=5.1s时,x=l0m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处向下运动 | |
E. | 质点A、C、E、G、I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同 |
分析 由波形图可以直接得出波的波长,根据v=$\frac{λ}{T}$求解周期,根据波形图来确定I处的起振方向,当质点间的距离为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当质点间的距离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情况相反.
解答 解:A、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4m,则T=$\frac{λ}{v}$=$\frac{4}{10}=0.4s$,故A正确;
B、质点B、F之间的距离正好是一个波长,振动情况完全相同,所以质点B、F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可知,I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C正确;
D、波传到x=l0m的质点的时间t′=$\frac{x}{v}=\frac{10}{10}=1s$,t=5.1s时,x=l0m的质点已经振动4.1s=10$\frac{1}{4}$T,所以此时处于波谷处,故D错误;
E、质点A、C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振动情况相反,所以位移的方向不同,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 本题考察了根据波动图象得出振动图象是一重点知识,其关键是理解振动和波动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所受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用绝缘细线把一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系于平行板电容器的金属板A的内侧表面.当R2的滑片P在中间时闭合电键S,此时带电小球静止且绝缘细线与金属板A的夹角为θ.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一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将R2的滑动触头P向a端移动,则θ变小 | |
B. | 若将R2的滑动触头P向b端移动,则θ变大 | |
C. | 保持滑动触头P不动,用较强的光照射R1,则小球重新达到稳定后θ变小 | |
D. | 保持滑动触头P不动,用较强的光照射R1,则小球重新达到稳定后θ不变 |
11.(多选)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是一种电磁波 | |
B. | 电磁波是由麦克斯韦通过实验发现的 | |
C. | 电磁波可以传递能量 | |
D. | 电磁波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 |
8.经长期观测发现,A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0,周期为T0,但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总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如图所示,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B,则行星B运动轨道半径R( )
A. | R=R0$\root{3}{\frac{{{t}_{0}}^{2}}{({t}_{0}-{T}_{0})^{2}}}$ | B. | R=R0$\frac{{t}_{0}}{{t}_{0}-{T}_{0}}$ | ||
C. | R=R0$\root{3}{\frac{({t}_{0}+{T}_{0})^{2}}{({t}_{0}-{T}_{0})^{2}}}$ | D. | R=R0$\root{3}{\frac{{t}_{0}}{{t}_{0}-{T}_{0}}}$ |
15.一名高空跳伞员从离地39km高度的太空纵身跃下,携带的传感器记录下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跳伞员在跳下以后的第32秒,速度为300m/s,启动小伞;第41秒达到最大速度326m/s,第261秒启动大伞,第542秒脚触地面,已知39km高空的重力加速度g值是9.68m/s2,忽略起跳速度、转动和水平偏移,则对于跳伞员(包含随身携带的所有装备)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整个下落过程系统机械能减少 | |
B. | t=0到t=32s之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
C. | t=32s启动小伞之后,跳伞员受到的空气阻力大于重力 | |
D. | t=41s时刻速度和加速度都最大 |
5.如图所示,质量M=2kg、长L=2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左端放置一质量m=1kg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先相对静止,然后用一水平向右、F=4N的力作用在小木块上,经过时间t=2s,小木块从长木板另一端滑出,取g=10m/s2,则( )
A. | 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 |
B. |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8J | |
C. | 小木块脱离长木板的瞬间,拉力F的功率为16W | |
D. | 长木板在运动过程中获得的机械能为16J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公式E=$\frac{F}{q}$,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 |
B. | 由公式E=$\frac{F}{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成正比 | |
C. | 在公式F=k$\frac{{Q}_{1}{Q}_{2}}{{r}^{2}}$中,k$\frac{{Q}_{2}}{{r}^{2}}$是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 | |
D. | 由公式F=k$\frac{{Q}_{1}{Q}_{2}}{{r}^{2}}$可知,在离场源电荷非常近的地方,电场强度可达无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