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都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相等,轨道半径之比r
1
/r
2
=1/2,则它们的速度大小之比v
1
/v
2
等于( )
A.2
B.
C.1/2
D.4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B
由线速度公式
,
,
,可得v
1
/v
2
=
,B对;
练习册系列答案
全国名师点拨小学毕业系统总复习系列答案
中考试题分类精华卷系列答案
第1卷单元月考期中期末系列答案
名校密卷小升初模拟试卷系列答案
68所名校图书小学毕业升学必做的16套试卷系列答案
高分计划初中文言文提分训练系列答案
夺冠百分百中考试题调研系列答案
新阅读训练营系列答案
口算题卡每天100道系列答案
中考夺标最新模拟试题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在太阳系边缘新观测到以一个类行星天体,其直径估计在1600公里左右,有可能是自1930年发现冥王星以来人类在太阳系中发现的最大天体。若万有引力常量用G表示,该行星天体的半径用r、质量用m表示,该行星天体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用R表示,太阳的质量用M表示,且把该类行星天体的轨道近似地看作圆,那么该天体运行的公转周期为( )
A.
B.
C.
D.
地球上站着两位相距非常远的观察者,都发现自己的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对自己静止不动,则这两位观察者的位置及两颗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是
A.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颗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B.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颗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
C.两人都在赤道上,两颗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
D.两人都在赤道上,两颗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其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如图甲所示。
为简便起见,认为其中一颗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乙所示),与地心的距离为地球半径R
0
的2倍,卫星上的太阳能收集板可以把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收集板的面积为S,在阳光下照射下每单位面积提供的最大电功率为P。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近似认为太阳光是平行光,试估算:
(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2)卫星绕地球一周,太阳能收集板工作时间及太阳能收集板最多可以转化多少电能?
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形轨道运动,卫星在近地点处的动能E
k1
、重力势能E
P1
和机械能E
1
与远地点处动能E
k2
、重力势能E
P2
、机械能E
2
的关系是 (阻力不计) ( )
A.E
k1
>E
k2
,E
P1
>E
P2
,E
1
>E
2
B.E
k1
>E
k2
,E
P1
<E
P2
,E
1
=E
2
C.Ek1<Ek2,EP1>EP2,E1=E2
D.因卫星所受重力是变力,故无法比较
为节省燃料,天宫一号不开启发动机,只在高层大气阻力的影响下,从362千米的近似圆轨道缓慢变到343千米的圆轨道的过程中,天宫一号的
A.运行周期将增大
B.运行的加速度将增大
C.运行的速度将增大
D.机械能将增大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其表达式
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对质量大的物体适用,对质量小的物体不适用
B.公式中的是引力常量
,说明它在数值上等于质量为1kg的两个质点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
C.当物体间的距离r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D.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现代的观测正在改变我们对行星系统的认识。经过近30年对冥王星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2006年8月24日召开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大会上通过决议,冥王星将不再位于“行星”之列,而属于矮行星,并提出了行星的新定义。行星新定义中有一点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假如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在以下给出的几个条件中能估测出其质量的是(万有引力常量G已知) ( )
A.冥王星围绕太阳运转的周期和轨道半径
B.冥王星围绕太阳运转的线速度和冥王星的半径
C.冥王星的卫星查龙(charon)围绕冥王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和冥王星的半径
D.冥王星的卫星查龙(charon)围绕冥王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轨道半径
如果某恒星有一颗卫星,此卫星非常靠近此恒星的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为T,则可估算此恒星的平均密度为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