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
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
C.一束单色光照射到某种金属表面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 |
D.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光强一定,频率越高,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
ABD
解析试题分析: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内部的核聚变,产生很高的能量,又称为热核反应,故A正确;天然放射现象中,原子核发生衰变,生成新核,同时有中子产生,因此说明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B正确;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一束单色光照射到某种金属表面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长,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光强一定,频率越高,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故C错误,D正确;大量的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会辐射三种不同频率的光,故E错误。
考点: 核聚变;天然放射性现象;光电效应;玻尔模型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同学用某种单色光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时,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办法是
A.增大双缝间距 |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
C.增大双缝到单缝的距离 |
D.改用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作为入射光 |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
A.![]() ![]() |
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 |
D.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的是γ射线 |
(6分)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100年前的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
D.某单色光照射一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时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
(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 |
C.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快慢不受外界温度、压强的影响,但如果以单质形式存在,其衰变要比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快 |
D.正负电子对湮灭技术是一项较新的核物理技术。一对正负电子对湮灭后生成光子的事实说明质量守恒定律是有适用范围的 |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
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
C.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D.若发生了光电效应且入射光的频率一定时,光强越强,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
用如图所示的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a照射光电管阴极K,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 ( )
A.a光的频率一定大于b光的频率 |
B.增大b光的强度可能使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 |
C.用a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是由d到c |
D.只增大a光的强度可使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