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由此不可求得( )
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
C.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
D
解析试题分析:设第一次到第二次位移为x1=2m;第三次到第四次闪光为x3,则有:x3-x1=6m=2at2;则at2=3m;而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的位移x2=x1+at2=5m,故C正确;由于闪光时间间隔为1S,故可以求出加速度;故B正确;由于时间及加速度可以求出,所以初速度及第一次闪光的速度也可以求出,故D不可求出。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保持静止,一木块从顶端以一定的初速度匀加速下滑到底端。如果让传送带沿图中虚线箭头所示的方向匀速运动,同样的木块从顶端以同样的初速度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与传送带保持静止时相比( )
A.系统产生的内能数值将变大 |
B.系统产生的内能数值将不变 |
C.时间变大 |
D.时间变小 |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速度从12m/s增加到18m/s,通过的位移是70m,则( )
A.该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
B.该物体做的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
C.5s内的平均速度是14m/s |
D.5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 |
P、Q、R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点的速度为v,到R点的速度为3v,则PQ∶QR等于
A.l∶8 | B.l∶9 |
C.l∶5 | D.1∶3 |
酒后驾驶会使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而增加安全隐患。“反应时间”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反应距离”指驾驶员从发现前方出现危险情况到开始实施制动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停车距离”指驾驶员从看到危险情况到停车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下表是某车驾驶测试实验的数据:
速度(m/s) | 反应距离/m | 制动停车距离/m | ||
正常 | 酒后 | 正常 | 酒后 | |
10 | 8.0 | 25.0 | 14.3 | 31.3 |
15 | 12.0 | 37.5 | 26.1 | 51.6 |
20 | 16.0 | 50.0 | 41.0 | x |
25 | 20.0 | 62.5 | 59.1 | 101.6 |
A.表中x为91.0
B.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12m/s2
C.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1s
D.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则不能安全停车
以下有关对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2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s内位移的2倍 |
B.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它的路程 |
C.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则它们的速率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
D.若两物体的速率相同,则它们的速度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
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 m,bc=1 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 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 ,则( )
A.vb=m/s | B.vc=3 m/s |
C.de=3 m | 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 s |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
B.物体的位移必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
C.物体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
D.若是匀加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增加;若是匀减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