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已知光由某种酒精射向空气时的临界角为48°,求此种酒精的折射率.分析 已知光从酒精射向空气时的临界角为48°,根据临界角公式sinC=$\frac{1}{n}$求酒精的折射率.
解答 解:已知光从酒精射向空气时的临界角为 C=48°,根据临界角公式sinC=$\frac{1}{n}$得酒精的折射率为:
n=$\frac{1}{sinC}$=$\frac{1}{sin48°}$≈$\frac{1}{0.74}$≈1.35
答:此种酒精的折射率是1.35.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临界角公式sinC=$\frac{1}{n}$,可根据折射定律理解并掌握该公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如图为运动员掷铅球的情景,铅球由运动员掷出后在空中飞行(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 铅球的运动轨迹是直线 | |
B. | 铅球的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 |
C. | 铅球的速度方向总是与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 | |
D. | 铅球的加速度总是与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垂直 |
15.根据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
B. | 密封在容积不变的容器内的气体,若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 |
C. |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 |
D. | 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摩尔体积为V、密度为ρ,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m0=$\frac{M}{{N}_{A}}$,每个气体分子的体积V0=$\frac{M}{ρ{N}_{A}}$ | |
E. | 分子a从远外接近分子b的过程中,忽略其他分子对a的作用,a受b的作用力为零时,a的动能一定最大 |
12.如图,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s.在这个过程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f)(l+s) | |
B. | 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f s | |
C. | 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 ( l+s ) | |
D. | 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s |
19.如图为表示甲、乙两质点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甲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 | |
B. | 甲质点从O点向P点运动 | |
C. | 甲、乙两质点在P点相遇 | |
D. | 甲质点运动得比乙质点快 |
9.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彩超测血流速度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 |
B. | 交警经常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测量行进中车辆的速度,来判断车辆是否超速 | |
C. | 雷达定位是利用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 |
D. | 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远离时,接收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的现象 |
6.甲、乙两小球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2,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1,则两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 1:2 | B. | 2:1 | C. | 2:3 | D. | 3:2 |
7.理想气体微观模型基本假设是( )
A. | 只考虑气体分子间的引力作用 | |
B. | 只考虑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作用 | |
C. | 既考虑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又考虑斥力作用 | |
D. | 把气体分子看作没有大小的刚性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