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则 ( )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11.2km/s |
B.卫星在同步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 |
C.在轨道Ⅰ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 |
D.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 |
CD
解析试题分析:11.2km/s是第二宇宙速度,而同步卫星仍然绕地球运动,故A错误;7.9km/s即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也是最大的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而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要大于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根据v的表达式可以发现,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在轨道Ⅰ上,由P点向Q点运动,万有引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所以P点的速度大于Q点的速度,故C正确;从椭圆轨道Ⅰ到同步轨道Ⅱ,卫星在Q点是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要实现这个运动必须卫星所需向心力大于万有引力,所以应给卫星加速,增加所需的向心力,所以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故D正确。
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与天官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可认为天宫一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空气,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升高 |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
C.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从环月圆轨道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再由近月点 Q开始进行动力下降,最后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落月。假设嫦娥三号在环月段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已知环月段圆轨道的半径、运动周期和引力常量,则可以计算出月球的密度 |
B.在环月段圆轨道上运行周期比在环月段椭圆轨道上的周期大 |
C.在环月段圆轨道上经过P点时开动发动机加速才能进入环月段椭圆轨道 |
D.沿环月段椭圆轨道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
假设将来人类登上了火星,考察完毕后,乘坐一艘宇宙飞船从火星返回地球时,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变轨过程,则有关这艘飞船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在轨道I上运动时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II上运动时的机械能 |
B.飞船绕火星在轨道I上运动的周期跟飞船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绕地球以轨道I同样的轨道半径运动的周期相同 |
C.飞船在轨道III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大于飞船在轨道II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 |
D.飞船在轨道II上运动时,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于经过Q点时的速度 |
“嫦娥二号”曾飞向距离地球150万公里外的“第二拉格朗日点”(图中M),在太阳和地球引力共同作用下,“嫦娥二号”能在M点与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视为圆周运动)。不考虑其他星球影响,与地球相比,“嫦娥二号”
A.周期大 | B.角速度大 | C.线速度小 | D.向心加速度小 |
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普勒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发现了太阳系中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 |
C.第谷通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