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有关“动能定理”研究的实验.
a.按图3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不挂配重,反复移动垫木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质量为100g的配重,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电火花计时器在被小车带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从某点A开始,此后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为B、C、D、…;
c.测量出B、C、D、…各点与A点的距离,分别记为x1、x2、x3、…;
d.用配重受到的重力分别乘以x1、x2、x3、…,得到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1、W2、W3、…;
e.求出B、C、D、…各点的速度大小,分别记为υ1、υ2、υ3、…,再求出它们的平方υ12、υ22、υ32、…;
f.用纵坐标表示速度的平方υ2,横坐标表示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作出υ2-W图象,并在图象中描出(Wi,υi2)坐标点,再连成图线;
(重力加速度g=9.80m/s2,以下计算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①该同学得到的υ2-W图象如图2所示.通过图象可知,打A点时对应小车的速度υ0=
②小车的质量M=
a.按图3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不挂配重,反复移动垫木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质量为100g的配重,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电火花计时器在被小车带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从某点A开始,此后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为B、C、D、…;
c.测量出B、C、D、…各点与A点的距离,分别记为x1、x2、x3、…;
d.用配重受到的重力分别乘以x1、x2、x3、…,得到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1、W2、W3、…;
e.求出B、C、D、…各点的速度大小,分别记为υ1、υ2、υ3、…,再求出它们的平方υ12、υ22、υ32、…;
f.用纵坐标表示速度的平方υ2,横坐标表示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作出υ2-W图象,并在图象中描出(Wi,υi2)坐标点,再连成图线;
(重力加速度g=9.80m/s2,以下计算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①该同学得到的υ2-W图象如图2所示.通过图象可知,打A点时对应小车的速度υ0=
0.50(0.48~0.52)
0.50(0.48~0.52)
m/s;②小车的质量M=
0.30(0.28~0.32)
0.30(0.28~0.32)
kg.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图象上的纵轴截距就是对应的就是
,据此可求出打A点时对应小车的速度v0大小.
(2)结合图象,根据功能关系可求出小车质量大小.
v | 2 0 |
(2)结合图象,根据功能关系可求出小车质量大小.
解答:解:(1)由图可知,纵轴截距对应的就是打A点速度的平方,因此有:
所以有:
=0.25m2/s2,vA=0.50m/s.
故答案为:0.50(0.48-0.52).
(2)根据动能定理:W=
m
-
m
,由此可得:
=
+
,由此可知图象的斜率为:k=
,代入数据得:m=0.30kg.
故答案为:0.30(0.28-0.32).
所以有:
v | 2 A |
故答案为:0.50(0.48-0.52).
(2)根据动能定理:W=
1 |
2 |
v | 2 t |
1 |
2 |
v | 2 0 |
v | 2 t |
v | 2 0 |
2W |
m |
2 |
m |
故答案为:0.30(0.28-0.32).
点评:本题考查了该实验的具体操作和结合图象进行数据处理,对应图象问题处理方法为,结合数学知识,写出图象的函数关系方程,明确截距、斜率等含义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用砂桶和砂的重力充当小车所受合力F;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加速度a.分别以合力F 和加速度a作为横轴和纵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描出如图2所示的点迹,结果跟教材中的结论不完全一致.该同学列举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如下:
(1)在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右端垫得过高;
(2)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在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右端垫得过低;
(3)砂桶和砂的质量过大,不满足砂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实验条件;
(4)测量小车的质量或者加速度时的偶然误差过大.
通过进一步分析,你认为比较合理的原因可能是 ( )
(1)在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右端垫得过高;
(2)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在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右端垫得过低;
(3)砂桶和砂的质量过大,不满足砂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实验条件;
(4)测量小车的质量或者加速度时的偶然误差过大.
通过进一步分析,你认为比较合理的原因可能是 ( )
A、(1)和(4) | B、(2)和(3) | C、(1)和(3) | D、(2)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