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有两个物体A、B,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以A、B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两个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知( )A. | 物体A和B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B. | 在0-3s内,物体A发生的位移为15m | ||
C. | 在t=3s时,物体A追上物体B | D. | A、B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
分析 由图可知: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面积”求出位移.在t=3s时,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物体A没有追上物体B.A、B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解答 解:A、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在0-3s内,物体A发生的位移为x=$\frac{1}{2}×3×10$m=15m.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在t=3s时,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两物体又是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说明物体A没有追上物体B.故C错误.
D、A、B的速度方向相同,而A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B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本题是速度图象问题,首先要根据图线的形状判断出物体的运动性质,其次抓住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研究其物理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图中,a、b是两根靠在一起的平行通电直导线,其中电流分别为Ia和Ib(已知Ia>Ib),电流方向如图.当给垂直于a、b所在平面加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时,导线a恰好能处于平衡状态,则导线b的受力情况与加磁场B以前相比( )
A. | 不再受磁场力作用 | B. | 所受磁场力是原来的2倍 | ||
C. | 所受磁场力小于原来的2倍 | D. | 所受磁场力大于原来的2倍 |
4.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除了实验必须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量均为2.00N的砝码.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方案二更合理.,理由是理由是:图(b)中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木板做相对运动,更容易控制拉动的速度,使示数更稳定,测量更准确.
(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坐标纸上(图c)作出摩擦力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象(以F为横坐标).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压力N中漏掉了木块的重力.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除了实验必须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量均为2.00N的砝码.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方案二更合理.,理由是理由是:图(b)中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木板做相对运动,更容易控制拉动的速度,使示数更稳定,测量更准确.
(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砝码/个数 | 0 | 1 | 2 | 3 | 4 |
砝码对木块压力/N | 0 | 2.00 | 4.00 | 6.00 | 8.00 |
测力计读数/N | 1.50 | 2.00 | 2.50 | 2.90 | 3.50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 B. | 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 ||
C. | 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 | D. | 平抛运动是一种变加速曲线运动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其速度变化一定越大 | |
B. | 甲、乙两物体,受合外力大的加速度一定大 | |
C. | 根据F合=ma,得到m=$\frac{{F}_{合}}{a}$,说明物体的质量与F合成正比,与a成反比 | |
D. | 物体的质量与F合与a无关 |
6.下列声学现象属于多普勒效应的是( )
A. | 有经验的战士可以根据炮弹飞行时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的炮弹是接近还是远离他 | |
B. | 敲响一只音叉,另一只与其相隔不远的音叉也能发出声音 | |
C. | 敲响一只音叉,在其周围某些区域声音较强,某些区域声音较弱 | |
D. | 屋子外的人虽然看不到屋内的人,但却能听到屋内人的谈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