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图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AC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
②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
4.00
4.00
N.
(2)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①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AC
AC

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D.秒表E.天平
②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D
AD

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③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1.93m/s2
1.93m/s2
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
1.39
1.39
(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分析:(1)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法”,只要明确了实验原理即可,判断选项中的各个说法是否正确,从而正确的解答本题;根据弹簧秤指针的指示可读出拉力的大小;
(2)结合实验过程取记忆实验所需的器材,特别是刻度尺是用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解出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而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要在做实验时注意体会;
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解答:解:(1)①A、在同一组数据中,只有当橡皮条节点O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时,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才相同,才可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故A正确;
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方向不一定向下,只有把O点拉到同一位置即可,故B错误;
C、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原则可知,在测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故C正确;
D、F1、F2方向间夹角为90°并不能减小误差,故D错误.
故选AC.
②由图乙弹簧秤的指针指示可知,拉力F的大小为:4.00N.
故答案为:4.00.
(2)①AB、实验使用的电源必须是交流电源,故A正确,B错误;
C、刻度尺要用来测量纸带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必须要有刻度尺,故C正确;
D、打点计时器本身就是计时的仪器,所以不需要秒表,故D错误;
E、在处理纸带求解速度与加速度的过程中,物体的质量不需要知道,所以不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故E错误.
故选AC.
②AB、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先打点再释放纸带,可以使打点稳定,提高纸带利用率,可以使纸带上打满点,故B错误,A正确.
CD、在实验时要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这样可以在纸带上打出较多的点,所以C错误,D正确.
故选:AD
③:(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
x6-x3=3a1T2    ①
x5-x2=3a2T2    ②
x4-x1=3a3T2      ③
联立①②③有:a=
a1+a2+a3
3
=
(x4+x5+x6)-(x3+x2+x1)
9T2
,代入数据解得:a=1.93m/s2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故有:
vD=
xCE
2T
=1.39m/s

故答案为:1.93,1.39.
点评:(1)本题考查了“等效法”的应用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等基础知识,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在平时练习中要不断加强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同时注意弹簧秤的读数方法.
(2)对于一些实验操作细节,要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才能体会具体操作细节的含义,并且在做实验时体会得到的结果记忆深刻;对于纸带法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以减小误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求瞬时速度的大小,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