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如图所示,水平杆固定在竖直杆上,两者互相垂直,水平杆上0、A两点连接有两轻绳,两绳的另一端都系在质量为m的小球上,OA=OB=AB,现通过转动竖直杆,使水平杆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三角形OAB始终在竖直平面内,若转动过程OA、AB两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OB绳的拉力范围为0~$\frac{{\sqrt{3}}}{3}mg$ | B. | OB绳的拉力范围为$\frac{{\sqrt{3}}}{3}mg$~$\frac{{2\sqrt{3}}}{3}mg$ | ||
C. | AB绳的拉力范围为0~$\frac{{\sqrt{3}}}{3}mg$ | D. | AB绳的拉力范围为0~$\frac{{2\sqrt{3}}}{3}mg$ |
分析 转动的角速度为零时,OB绳的拉力最小,AB绳的拉力最大,当AB绳的拉力刚好为零时,OB绳的拉力最大,根据共点力平衡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解答 解:转动的角速度为零时,OB绳的拉力最小,AB绳的拉力最大,这时二者的值相同,设为T1,
则2T1cos30°=mg,解得T1=$\frac{\sqrt{3}}{3}$mg
增大转动的角速度,当AB绳的拉力刚好为零时,OB绳的拉力最大,设这时OB绳的拉力为T2,则T2cos30°=mg,T2=$\frac{2\sqrt{3}}{3}$mg.
因此OB绳的拉力范围 $\frac{\sqrt{3}}{3}$mg~$\frac{2\sqrt{3}}{3}$mg,AB绳的拉力范围0~$\frac{\sqrt{3}}{3}$mg.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要明确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合外力提供,本题的关键要分析清楚圆周运动的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由动力学方法研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因为轨迹是曲线,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 |
B. |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决定 | |
C. | 水平位移仅由初速度决定 | |
D. | 在运动中机械能不守恒 |
13.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径A、B、C三点,其中A、B之间的距离L1=3m,B、C之间的距离L2=4m.若物体通过L1、L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之间的距离L等于( )
A. | 0.75m | B. | 1m | C. | $\frac{25}{8}$m | D. | $\frac{9}{8}$m |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 |
B. | 物体的质量没有变化,但它的重力可能会发生变化 | |
C. | 跳高运动员在空中受到向上的重力作用 | |
D. | 重5N的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其重力将大于5N |
10.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引体向上”作为男同学的必测项目.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某同学两手正提单杠,开始时,手臂完全伸直,身体呈自然悬垂状态,此时他的下顎距单杠面的高度为0.6m.然后用恒力向上拉,经过1s下颚到达单杠.不考虑空气阻力和因手臀穹曲而引起人的重心相对人体位置的变化,取g=1Om/s2.则该同学( )
A. | 所用恒力大小为440N | |
B. | 所用恒力大小为560N | |
C. | 下颚到达单红面时速度大小为0.6 m/s | |
D. | 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
17.春晚中“开心麻花”打造的创意形体秀--“魔幻三兄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演中三演员躺在倾角为θ(约30°)的斜面上完成一系列动作,摄像机垂直斜面拍摄,让观众产生演员在竖直墙面前表演的错觉.如图所示,甲被乙和丙“竖直向上”拋出,到最高点后 恰好悬停在“空中”.已知甲的质量为m,该过程中甲上升的“高度”为h,甲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设甲和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 甲被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sqrt{2gh(sinθ-μgcosθ)}$ | |
B. | 甲运动的时间为$\sqrt{\frac{2h}{g(sinθ+μcosθ)}}$ | |
C. | 甲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 |
D. | 乙和丙对甲做的功为mgh(sinθ+μcosθ) |
14.如图所示,在x轴上相距为L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Q,虚线是以+Q所在点为圆心、$\frac{L}{2}$为半径的圆,a、b、c、d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c两点在x轴上,b、d两点关于x轴对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b、d两点处的电势不相同 | |
B. | b、d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 | |
C. | 四点中c点处的电势最低 | |
D. | 将一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的电势能减小 |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带等量异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就会由于相互中和而消失 | |
B. | 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 |
C. | 一个物体带1.6×10-9C的负电荷,这是它失去了1.0×1010个电子的缘故 | |
D. | 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不能看成点电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