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中学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 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第2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4次实验的纸带(如图2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m/s.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作出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
A.W∝
B.W∝
C.W∝v2
D.W∝v3 .
【答案】
(1)A,B,C
(2)2.00
(3)A,B
【解析】解:(1)A、B:该实验中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打点,故A正确;B、为确保做功相同,则必须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故B正确;C、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小车先加速后减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故C正确;D、求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的方法,是寻找点迹间距相等的区域.故D错误.
故选:ABC.(2)由纸带后半部分两点间距离相同,可知小车开始做匀速运动,可求得:
v= m/s=2.00 m/s
所以答案是:2.00.(3)根据图象结合数学知识可知,该图象应是y=xn(n=2,3,4)函数形式,故AB错误,C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B.
所以答案是:(1)ABC;(2)2.00;(3)AB.
【题目】某兴趣小组想通过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开始前,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W∝ ,②W∝v,③W∝v2 . 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时的速度),每次实验,物体从不同初始位置处由静止释放.
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其中L1、L2、L3、L4…代表物体分别从不同初始位置处无初速释放时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v1、v2、v3、v4…表示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 |
L | L1 | L1 | L3 | L4 | … |
v | v1 | v2 | v3 | v4 | … |
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v图象,并得出结论W∝v2 .
(1)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否合适?
(2)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3)在此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填“会”或“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