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建立了光子说,指出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 |
B. | 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 |
C. |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了 | |
D. | ${\;}_{90}^{232}Th$经过6次a衰变和4次B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_{82}^{208}$Pb | |
E. | ${\;}_{92}^{235}$U在中子轰击下生成${\;}_{38}^{94}$Sr和${\;}_{54}^{140}$Xe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大 |
分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频率的关系;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根据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电子动能的变化,抓住轨道半径的变化得出原子能量的变化;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的变化,结合α衰变、β衰变的实质得出衰变的次数;根据质能方程得出原子核中平均核子质量的变化.
解答 解:A、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建立了光子说,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v-W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故A正确.
B、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由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粒子的比荷,该粒子即为电子,故B正确.
C、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根据$k\frac{{e}^{2}}{{r}^{2}}=m\frac{{v}^{2}}{r}$知,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大,故C错误.
D、${\;}_{90}^{232}Th$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_{82}^{208}$Pb,质量数少24,知发生了6次α衰变,由于电荷数少8,可知发生了4次β衰变,故D正确.
E、根据质能方程知,核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所以存在质量亏损,核子的平均质量减小,故E错误.
故选:A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方程、阴极射线、能级、衰变、质能方程等基础知识点,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如图所示,一小球以某一速度从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底端冲向顶端,然后又返回底端.A、B、C是斜面上的三个点,其中C为小球到达的最高点,B是AC段的中点.若小球在A、C间往返的总时间为t,那么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等于( )
A. | $\frac{\sqrt{2}}{2}$gt | B. | $\frac{\sqrt{2}}{4}$gt | C. | $\frac{\sqrt{2}}{8}$gt | D. | $\frac{\sqrt{2}}{16}$gt |
10.如图所示是一支旅行用的“两面针”牙膏,该牙膏的外壳是由铝薄皮做的,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美观 | |
B. | 牙膏被挤出来是因为牙膏受到手的作用力 | |
C. | 该牙膏皮被挤压后发生的形变为非弹性形变 | |
D. | 挤牙膏时手对牙膏皮的作用力大于牙膏皮对手的作用力 |
7.两个力F1和F2之间的夹角为θ,两个力的合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1和F2增大时,合力F一定增大 | |
B. | F1和F2增大时,合力F可能减小 | |
C. | F1和F2一定,夹角θ增大(θ≤180°)时,合力F一定增大 | |
D. | F1和夹角θ一定(θ≤180°)时,只要F2增大,合力F就一定增大 |
14.表中所列数据是测量小灯泡U-I关系的实验数据:
(1)分析表内的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用的实验电路图是图中的甲(填“甲”或“乙”);
(2)试分析所选实验电路图存在误差的原因.
U(V) | 0.0 | 0.2 | 0.50 | 1.0 | 1.5 | 2.0 | 2.5 | 3.0 |
I(A) | 0.000 | 0.050 | 0.100 | 0.150 | 0.180 | 0.195 | 0.205 | 0.215 |
(2)试分析所选实验电路图存在误差的原因.
4.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撤掉其中的一个力,它可能做( )
A. | 匀速直线运动 | B. | 匀变速直线运动 | C. | 匀速圆周运动 | D. | 类平抛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