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气体温度越高,每个分子的速率一定越大 | |
B. | 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存在表面张力 | |
C. | 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
D. | 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的 |
分析 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是个别分子速率减小.
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解答 解:A、温度越高,所有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对于具体的每一个分子来说,其分子动能有可能减小,故A错误;
B、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故B正确;
C、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
D、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的,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加强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基本方法的学习利用,是学好3-3的基本方法.此处高考要求不高,不用做太难的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为使小车运动时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重物的总重力,则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与小车的质量M应满足的关系是( )
A. | m远小于M | B. | m远大于M | C. | m略小于M | D. | m略大于M |
15.据英国《卫报》网站2015年1月6日报道,在太阳系之外,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绕恒星橙矮星运行,命名为“开普勒438b”.假设该行星与地球绕恒星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的周期为地球运行周期的p倍,橙矮星的质量为太阳的q倍. 则该行星与地球的( )
A. | 轨道半径之比为 $\root{3}{{{p^2}q}}$ | B. | 轨道半径之比为$\root{3}{p^2}$ | ||
C. | 线速度之比为$\root{3}{{\frac{q}{p}}}$ | D. | 线速度之比为$\sqrt{\frac{1}{p}}$ |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1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如下:
①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
②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t,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h,计算出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v;
③保持光电门1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重复②的操作.测出多组(h,t),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v;
④画出v-t图象
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
(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v0,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为v=v0+$\frac{1}{2}$gt.(用v0、g和t表示)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
请在如图2坐标纸上画出v-t图象.
(3)根据v-t图象,可以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9.7 m/s2,试管夹到光电门1的距离约为6.2cm.(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
②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t,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h,计算出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v;
③保持光电门1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重复②的操作.测出多组(h,t),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v;
④画出v-t图象
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
(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v0,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为v=v0+$\frac{1}{2}$gt.(用v0、g和t表示)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h(cm) | 10.00 | 20.00 | 30.00 | 40.00 | 50.00 | 60.00 |
t ( s ) | 0.069 | 0.119 | 0.159 | 0.195 | 0.226 | 0.255 |
v ( m/s ) | 1.45 | 1.68 | 1.89 | 2.05 | 2.21 | 2.35 |
(3)根据v-t图象,可以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9.7 m/s2,试管夹到光电门1的距离约为6.2cm.(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6.如图所示,分别在M、N两点固定两个点电荷+Q和-q(Q>q),以MN连线的中点O为圆心的圆周上有A、B、C、D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点场强等于B点场强 | B. | A点电势等于B点电势 | ||
C. | O点场强大于D点场强 | D. | O点电势高于D点电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