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我国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了 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CE-2,CE-2在椭圆轨道近月点Q完成近月拍摄任务后,到达椭圆轨道的远月点P变轨成圆形轨道,如图所示.忽略地球对CE-2的影响,则CE-2( )A. | 在由椭圆轨道变成圆形轨道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 |
B. | 在由椭圆轨道变成圆形轨道过程中线速度增大 | |
C. | 在Q点的线速度比沿圆轨道运动的线速度大 | |
D. | 在Q点的加速度比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小 |
分析 嫦娥二号从椭圆轨道的P点进入圆轨道,需加速,使万有引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然后作圆周运动.比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只需比较所受的万有引力即可.
解答 解:A、Q到P的过程由于要克服引力做功,速度越来越小,到P点所需的向心力比较小,万有引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会做近心运动,所以从P点进入圆轨道,需加速,使万有引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然后作圆周运动.故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B正确.
C、在椭圆轨道上Q点的速度大,万有引力不够需要的向心力,做离心运动.若在Q点有一圆轨道通过,则在椭圆轨道上Q点的速度必然大于圆轨道Q点的速度.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rac{GMm}{{r}^{2}}$=m$\frac{{v}^{2}}{r}$,知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所以通过Q点圆轨道上的速度大于通过P点圆轨道上的速度,则在Q点的线速度比沿圆轨道运动的线速度大.故C正确.
D、在Q点所受的万有引力大于在P点所受的万有引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Q点的加速度比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大.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卫星是如何进行变轨,以及在比较Q点的速度和圆轨道速度时,引入另一个圆轨道串联一下,问题引刃而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在如图所示的U-I图象中,直线Ⅰ为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相连组成闭合电路,由图象可知( )
A. | 电源的电动势为3 V,内阻为0.5Ω | B. |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2 W | ||
C. | 电阻R的阻值为1Ω | D. | 电源的效率为66.7% |
3.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 )
A. | 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 |
B. | 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新原子核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 | |
C. | 有10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有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就是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 |
D. |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大 |
3.如图所示,在线圈上端放置一盛有冷水的金属杯,现接通交流电源,过了几分钟,杯内的水沸腾起来.若要缩短上述加热时间,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A. | 增加线圈的匝数 | B. | 将金属杯换为瓷杯 | ||
C. | 取走线圈中的铁芯 | D. | 提高交流电源的频率 |
10.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小球A、B发生正碰,小球A的质量为m1=0.1kg.图乙为它们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s-t图象.由此可以判断( )
A. | 碰前小球B静止,小球A向右运动 | B. | 碰后小球A和B都向右运动 | ||
C. | 小球B的质量为m2=0.2kg | D. | 小球B的质量为m2=0.3kg |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 |
B. | 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 |
C. | 破碎的玻璃不能重新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其分子间存在斥力作用 | |
D. | 分子a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只受分子之间作用力,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的动能一定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