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在“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
(1)为了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A.必须选用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B.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小些;
C.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
D.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尽量小些.
(2)某同学在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交OO′延长线于C点,过A点和C点作垂直法线的直线分别交于B点和D点,如图1所示,若他测得AB=6cm,CD=4cm,则可求出玻璃的折射率n=1.5.
(3)某同学在画界面时,不小心将两界面aa′、bb′间距画得比玻璃砖宽度大些,如图2所示,则他测得折射率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 (1)为了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可知: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要平行,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大些;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这样可以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2)根据几何知识求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再求解折射率.
(3)根据折射定律,分析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误差,即可分析折射率的误差.

解答 解:(1)A、作插针法测定折射率时,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要平行.故A错误.
B、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大些,效果会更好.故B错误.
C、为了准确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故C正确.
D、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时,相同的距离误差,引起的角度误差会减小,角度的测量误差会小些.故D错误.
故选:C;
(2)图中P1P2作为入射光线,OO′是折射光线,设光线在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则由几何知识得到:
sini=$\frac{AB}{AD}$
sinr=$\frac{CD}{OC}$
又AO=OC
则折射率:
n=$\frac{sini}{sinγ}=\frac{AB}{CD}$=$\frac{6cm}{4cm}=1.5$.
(3)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原理是折射定律n=$\frac{sini}{sinγ}$;
某同学画出的ab和cd都比实际侧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但在画光路图时,将入射点、出射点分别确定在ab、cd上,如图,实线表示实际的光路图,虚线表示乙同学画图时光路图,入射角测量没有误差,而折射角偏大,则根据折射定律得知,测出的折射率n将偏小.
故答案为:(1)C;(2)1.5;(3)偏小.

点评 本题是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原理是折射定律,采用单位圆法处理数据,根据原理分析实验误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该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
a.将木板的左端垫起,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b.在小车中放入砝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c.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拖地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断开电源;
d.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更换纸带,重复b、c的操作.
(1)设钩码质量为m1,砝码和小车总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车的加速度为:a=$\frac{{m}_{1}}{{m}_{2}+{m}_{1}}$(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图乙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计数点O、A、B、C、D和E,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x,通过计算得到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以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某同学不小心将计数点C的数据弄模糊了,请你将C点对应的数据填在表中的相应位置.
计数点x/cms/cmv/(m•s)-1
O1.00 0.30
A2.341.340.38
B4.043.040.46
C6.005.00 0.54
D8.337.330.61
E10.909.900.70
(3)实验小组通过绘制△v2-s图线来分析运动规律(其中△v2=v2-v02,v是各计数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0是O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中标出了O、A、B、C、D、E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图丙中画出△v2-s图线.
(4)绘制的△v2-s图线的斜率k=$\frac{2{m}_{1}}{{m}_{2}+{m}_{1}}$(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若发现该斜率大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木板的左侧垫的过高.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