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在测量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实验中,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的U~I图线,则该电源的电动势为1.5V,内阻为1Ω.分析 明确伏安特性曲线的性质,根据电源U-I图象求出电源电动势与内阻.
解答 解:由图示电源U-I图象可知,图象与纵轴交点坐标值为1.5,则电源电动势E=1.5V,
电源内阻:r=$\frac{△U}{△I}$=$\frac{1.5-1.0}{0.5}$=1Ω;
故答案为:1.5;1.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求电源电动势与内阻,要掌握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电源U-I图象与纵轴交点坐标值是电源电动势、图象斜率的绝对值是电源内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当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4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3W、4W…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测出.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 | |
B. | 实验仪器安装时,可以不平衡摩擦力 | |
C. | 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 |
D. | 实验中要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 |
16.实验室给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器材:滑轮小车、小木块、长木板、秒表、砝码、弹簧秤、直尺,要求同学们用它们来粗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实验中因涉及的物理量较多,须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完成该实验,即:先保持合外力不变,验证物体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再保持质量不变,验证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2)某同学的做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放在小木块上构成一斜面,用小木块改变斜面的倾角,保持滑轮小车的质量不变,让小车沿不同倾角的斜面由顶端无初速释放,如图1用秒表记录小车滑到底端的时间.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改变斜面倾角的目的是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②用秒表记录小车下滑相同距离(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所花的时间,而不是记录下滑相同时间所对应的下滑距离,这样做的好处是记录更准确.
(3)如果要较准确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则需利用打点计时器来记录滑轮小车的运动情况.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个计数点(图3中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记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上,其零刻度和记数点O对齐.
表是某同学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的记录表
①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A、B、C、D、E各点时物体的速度,如表所示.
请在表中填出E点的速度
②试根据表格中数据和你求得的E点速度在下面所给的坐标中,作出v-t图象如图2.要求标明坐标及其单位,坐标的标度值大小要取得合适,使作图和读数方便,并尽量充分利用坐标纸.从图象中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0.42m/s2(取两位有效数字)
(1)实验中因涉及的物理量较多,须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完成该实验,即:先保持合外力不变,验证物体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再保持质量不变,验证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2)某同学的做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放在小木块上构成一斜面,用小木块改变斜面的倾角,保持滑轮小车的质量不变,让小车沿不同倾角的斜面由顶端无初速释放,如图1用秒表记录小车滑到底端的时间.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改变斜面倾角的目的是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②用秒表记录小车下滑相同距离(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所花的时间,而不是记录下滑相同时间所对应的下滑距离,这样做的好处是记录更准确.
(3)如果要较准确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则需利用打点计时器来记录滑轮小车的运动情况.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个计数点(图3中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记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上,其零刻度和记数点O对齐.
表是某同学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的记录表
线段 | OA | OB | OC | OD | OE | OF |
数据(cm) | 0.54 | 1.53 | 2.92 | 4.76 | 7.00 | 9.40 |
请在表中填出E点的速度
各点速度 | VA | VB | VC | VD | VE |
数据(×10-2m/s) | 7.70 | 12.0 | 16.2 | 20.4 |
13.质量为m的物体A以一定初速度v沿粗糙斜面减速下滑,物体A在下滑过程中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受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 |
B. | 物体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 | |
C. | 物体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下 | |
D. | 下滑过程中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和垂直斜面的压力 |
11.已知下列哪些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M(G已知)( )
A. | 已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 | |
B. |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1及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1 | |
C. |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T2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2 | |
D. | 地球“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