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已知水的折射率是n=1.33,则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2)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距离为
(3)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的一段图象,已知d点到达波峰的时间比c早1s/200,a、c两点间水平距离为3m,则该波的传播方向为
2.3×108m/s
2.3×108m/s
(2)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距离为
425m
425m
(3)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的一段图象,已知d点到达波峰的时间比c早1s/200,a、c两点间水平距离为3m,则该波的传播方向为
向左
向左
,波速为200
200
m/s.分析:(1)根据v=
求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速度直线运动,当声音遇到峭壁后反射回来我们才听到回声,应用匀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
(3)根据波动图象,结合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知,波的传播方向;再根据波的波长与周期关系,即可确定波速.
c |
n |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速度直线运动,当声音遇到峭壁后反射回来我们才听到回声,应用匀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
(3)根据波动图象,结合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知,波的传播方向;再根据波的波长与周期关系,即可确定波速.
解答:解:(1)根据v=
得,v=
m/s=2.3×108m/s
(2)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t1=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
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s1=v
=170m,
又经过t2=0.50s再次听到回声,即为从开始计时算起一共用了1.5s听的回声,
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s2=v
m=255m,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s=s1+s2=425m.
(3)由题意可知,d点到达波峰的时间比c早
s,
因此波的传播周期为T=
s,而波长λ=4m;
由d点到达波峰的时间比c早,可知波向左传播;
根据v=
,可得 v=
m/s=200m/s;
故答案为:(1)2.3×108m/s;(2)425m;(3)向左; 200.
c |
n |
3×108 |
1.33 |
(2)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t1=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
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s1=v
t1 |
2 |
又经过t2=0.50s再次听到回声,即为从开始计时算起一共用了1.5s听的回声,
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s2=v
1.5 |
2 |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s=s1+s2=425m.
(3)由题意可知,d点到达波峰的时间比c早
1 |
200 |
因此波的传播周期为T=
1 |
50 |
由d点到达波峰的时间比c早,可知波向左传播;
根据v=
λ |
T |
4 | ||
|
故答案为:(1)2.3×108m/s;(2)425m;(3)向左; 200.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光在真空和在介质中的速度关系,即v=
.
此类题目属于直接应用公式类题目,但仍然要注意回声产生的原理,经过的路程.
考查波长、周期与波速的关系,理解由质点来确定波的传播方向的方法.
c |
n |
此类题目属于直接应用公式类题目,但仍然要注意回声产生的原理,经过的路程.
考查波长、周期与波速的关系,理解由质点来确定波的传播方向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