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实验题(19分):

(1)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测量结果如下图甲所示,则该导线的直径为      mm. 该同学再用主尺最小分度为1mm,游标上有20个分度的卡尺测量某金属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下图乙所示,则该金属球的直径为      cm.

(2)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面依次逐个挂下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0.1kg,取g=10m/s2),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 i(下标i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i,绳下端面坐标的值Xi=(Xi+X i)/2的数据如下表:

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

橡皮绳下端的坐标(X/mm)

1

216.5

216.5

2

246.7

232.

3

284.0

246.5

4

335.0

264.2

5

394.5

281.3

6

462.0

301.0

①同一橡皮绳的X              X(大于或小于);

              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甲或乙);

③某同学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出拉力F与该变量(Xn-X1)的图像,则由图像可得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_N/m;

④为了更好的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写一种即可)?

 

【答案】

(1)1.234—1.237mm   1.145cm

(2)①BD   ②BD

(3)①小于   ②乙

③58----60(N/m)

④尽可能使伸长量在弹性范围内,同时有足够大的伸长量,以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请完成以下两小题。

(1)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运动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他还运用实验验证了其猜想。某校物理兴趣小组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实验时,让滑块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使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当滑块碰到挡板的同耐关闭阀门(整个过程中水流可视为均匀稳定)。该探究方案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测量           

    ②下表是该小组测得的有关数据,其中s为滑块从斜面的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离,y为相应过程中量筒中收集的水量。分析表中数据,根据     可以得出滑块沿斜面下滑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次数

1

2

3

4

5

6

7

s/m

4.5

3.9

3.0

2.1

1.5

0.9

0.3

V/mL

90

84

72

62

52

40

23.5

5.6×10-4

5.5×10-4

5.8×10-4

5.5×10-4

5.6×10-4

5.6×10-4

5.4×10-4

③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距离s的测量有误差,水从水箱中流出不够稳定,还可能来源于              等。(写出一种即可)

(2)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元件。某同学利用图口所示电路探究某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中R0=2Ω,电压表、电流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b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②实验一:  

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闭合电键S,调节可调电阻的阻值,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见图c)。则由图象可知,当电流小于200 mA时,该硅光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

    ③实验二:

    减小光照强度,重复实验,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b(见图c)。

当可调电阻R的阻值调到某值时,若该电路在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 V,则在实验二中可调电阻R的电功率为         mV(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分)请完成以下两小题。

(1)(6分)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运动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他还运用实验验证了其猜想。某校物理兴趣小组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实验时,让滑块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使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当滑块碰到挡板的同耐关闭阀门(整个过程中水流可视为均匀稳定)。该探究方案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测量           

    ②下表是该小组测得的有关数据,其中s为滑块从斜面的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离,y为相应过程中量筒中收集的水量。分析表中数据,根据     可以得出滑块沿斜面下滑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次数

1

2

3

4

5

6

7

s/m

4.5

3.9

3.0

2.1

1.5

0.9

0.3

V/mL

90

84

72

62

52

40

23.5

5.6×10-4

5.5×10-4

5.8×10-4

5.5×10-4

5.6×10-4

5.6×10-4

5.4×10-4

③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距离s的测量有误差,水从水箱中流出不够稳定,还可能来源于             等。(写出一种即可)

(2)(8分)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元件。某同学利用图口所示电路探究某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中R0=2Ω,电压表、电流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b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②实验一:  

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闭合电键S,调节可调电阻的阻值,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见图c)。则由图象可知,当电流小于200 mA时,该硅光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

    ③实验二:

    减小光照强度,重复实验,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b(见图c)。

 

当可调电阻R的阻值调到某值时,若该电路在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 V,则在实验二中可调电阻R的电功率为         mV(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3·天津河西一模,9题)(1).(6分)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游标尺所在位置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

(2)(6分)研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的步骤如下:

A.把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定滑轮伸出桌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并把打点计时器连接到电源上。

C.把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并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且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D.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并跨过定滑轮,另一端悬挂一砝码盘,调整滑轮的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E.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F.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更换纸带,重复上面步骤。

G.根据纸带上打的点算出每次实验时小车的加速度,把每次实验时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记录在相应的纸带上。

   H.以小车的加速度a为纵坐标,细线的拉力F(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为横坐标,建

     立坐标系,画出a-F图象得出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1)上述操作步骤中明显遗漏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画出的a-F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不是直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6分)某同学要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他根据老师提供的以下器材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原理图。

①电压表V(15V,I0k)

②电流表G(量程3.0 mA,内阻Rg=10

③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为0.5

④滑动变阻器(0~20,l0A)

⑤滑动变阻器 (0~100,1A)

⑥定值电阻=990

⑦开关S和导线若干

    (1)为了能准确地进行测量,同时为了操作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填写器材编号)

(2)该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原理图测得以下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根据图线可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 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电源的内阻r=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实验题(18分,每空2分)

(1)(8分)如图(a)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的操作:取下        ,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轻推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如果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则应     (填“减小”或“增大”)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间隔相等为止.

②图(c)为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时所得的实验图象,横坐标为小车上砝码的质量.

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在纵轴上的截距为,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10分)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①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a                  ;b                      

②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点,测得.若打点的周期为T,则打E点时速度为=          ;若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数值,并在坐标系中画出与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 =       

③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为,请写出误差的主要原因                           

 

(14分)请完成以下两小题。

(1)(6分)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运动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他还运用实验验证了其猜想。某校物理兴趣小组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实验时,让滑块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使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当滑块碰到挡板的同耐关闭阀门(整个过程中水流可视为均匀稳定)。该探究方案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测量           

    ②下表是该小组测得的有关数据,其中s为滑块从斜面的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离,y为相应过程中量筒中收集的水量。分析表中数据,根据     可以得出滑块沿斜面下滑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次数

1

2

3

4

5

6

7

s/m

4.5

3.9

3.0

2.1

1.5

0.9

0.3

V/mL

90

84

72

62

52

40

23.5

5.6×10-4

5.5×10-4

5.8×10-4

5.5×10-4

5.6×10-4

5.6×10-4

5.4×10-4

③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距离s的测量有误差,水从水箱中流出不够稳定,还可能来源于              等。(写出一种即可)

(2)(8分)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元件。某同学利用图口所示电路探究某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中R0=2Ω,电压表、电流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b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②实验一:  

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闭合电键S,调节可调电阻的阻值,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见图c)。则由图象可知,当电流小于200 mA时,该硅光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

    ③实验二:

    减小光照强度,重复实验,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b(见图c)。

 

当可调电阻R的阻值调到某值时,若该电路在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 V,则在实验二中可调电阻R的电功率为         mV(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