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为Δx=1.8×10-6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Hz和f2=7.5×1014Hz的单色光一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亮暗条纹的情况是 ( )
A.用频率f1的单色光照射时,出现亮条纹 |
B.用频率f2的单色光照射时,出现暗条纹 |
C.用频率f2的单色光照射时,出现亮条纹 |
D.用频率f1的单色光照射时,出现暗条纹 |
AB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双缝S1、S2到光屏上任一点P的路程之差d=S2-S2′,当d等于单色光波长的整数倍时,S2和S1同时达到波峰或波谷,由S1和S2发出的光在P点互相加强,P点出现亮条纹;当d等于单色光半个波长的奇数倍,S2达到波峰时,S1达到波谷,这样由S1和S2发出的光在P点互相抵消,出现暗条纹.
由,则有,6是偶数,亮条纹,选项A正确;
同理有,,9是奇数,暗条纹,选项B正确。
选AB。
考点:光的干涉。
(6分)在光电效应实验中,两个实验小组分别在各自的实验室,约定用相同频率的单色光,分别照射锌和银的表面,结果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如下左图,并记录相关数据。对于这两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因为材料不同逸出功不同,所以遏止电压Uc不同 |
B.饱和光电流一定不同 |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 |
D.因为光强不确定,所以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可能相同 |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
A.Bi的半衰期是5天,12gBi经过15天后还有1.5 g未衰变 |
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 |
D.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的是γ射线 |
(6分)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100年前的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
D.某单色光照射一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时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
(6分)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100年前的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
D.某单色光照射一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时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
(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 |
C.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快慢不受外界温度、压强的影响,但如果以单质形式存在,其衰变要比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快 |
D.正负电子对湮灭技术是一项较新的核物理技术。一对正负电子对湮灭后生成光子的事实说明质量守恒定律是有适用范围的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
B.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
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
D.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 |
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或白炽灯光通过偏振片P和Q,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P或Q,可以看到透射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光的偏振现象.这个实验表明
A.光是电磁波 | B.光是一种横波 |
C.光是一种纵波 | D.光是几率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