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它是由该地区两块断层受到挤压,造成剧烈上升及平行移动而形成的,属浅源地震.已知地震波分三种:纵波(P波),速度vp=9.9km/s;横波(S波),速度vs=4.5km/s;面波(L波),速度vL<vs,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①位于震源上方的地区某中学实验室内有水平摆A和竖直摆B(如图1甲),地震发生时最先剧烈振动的是
B
B
摆.
②某市地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地震曲线假若如图1乙所示,则由图可知a、b、c三种波形各对应的地震波是a
P波
P波
;b
S波
S波
;c
L波
L波
.若在曲线图上测得P波与S波的时间差为5.4s,则地震观测台距震源的距离为
45km
45km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实验室有如下器材:
电流表A1:满偏电流约500 μA,内阻约500Ω;
电流表A2:量程0~300 μA,内阻1000Ω;
电流表A3:量程0~1mA,内阻100Ω;
定值电阻R0:阻值1kΩ;
滑动变阻器R:0~5Ω,额定电流2A;
电池:电动势2V,内阻不计;电键,导线若干.
要较精确地测出A1表的内阻和满偏电流
①在图2方框内画出测量所使用的电路.
②应读取的物理量是:
A1表满偏时,A2表的读数I2、A3表的读数I3
A1表满偏时,A2表的读数I2、A3表的读数I3

③用这些量表示的A1表的满偏电流Ig=
I3-I2
I3-I2
,A1表的内阻rg=
I2RA2
I3-I2
I2RA2
I3-I2
分析:(1)判断谁最先剧烈振动,看什么波最先到达.根据
x
vs
-
x
vp
=5.4s,可以求出地震台距震源的距离.
(2)测量电阻基本的原理是伏安法,本实验中没有电压表,而已知内阻的电表表既可测出电流,电流与其内阻的乘积又测得电压,所以可以将电流表A2作为电压表与待测电流表并联,电流表A3测量它们的总电流,即可测出A1表的内阻和满偏电流.变阻器总电阻很小,为方便调节,应采用分压式接法.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求得A1表的内阻rg
解答:解:(1)①纵波的速度最快,所以纵波最先到达,在甲图中地震发生时最先剧烈振动的是B摆.
故选:B
②由图可知,纵波的速度最快,横波次之,面波速度最小,最先到达的是纵波,最后到达的是面波.
故答案为:P波;S波;L波;
根据
x
vs
-
x
vp
=5.4s,可以求出地震台距震源的距离,x=45km.
(2)①电流表A2的内阻已知,可将它与A1表并联,代替电压表测出A1表的电压,电流表A3测量它们的总电流,变阻器总电阻很小,为方便调节,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②应读取的物理量是:A1表满偏时,A2表的读数I2、A3表的读数I3
③A1表的满偏电流Ig=I3-I2,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I3-I2)rg=I2RA2
解得,rg=
I2RA2
I3-I2

故答案为:(1)B;P波、S波、L波;45km.(2)①如图②A1表满偏时,A2表的读数I2、A3表的读数I3③I3-I2
I2RA2
I3-I2
点评:解决第1题的关键是了解横波、纵波的特点.横波的特点: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纵波的特点: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2题是理解测量电阻的基本原理,知道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双重作用,能灵活选择实验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